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章 争春

作者:大只和平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屋外是凛冽的寒冬,屋内却因烧得正旺的炭盆而暖意融融,空气中弥漫着糕点甜软的香气。


    陈络与薇赫带着王小兰姐弟三人围坐在炭盆边,两个小的——小松和小梅,显然是饿得狠了,捧着精致的点心狼吞虎咽,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


    王小兰虽然也腹中饥饿,却只是矜持地小口咬着手中的桂花糕,细嚼慢咽,努力维持着属于她这个年纪所能做到的最大的体面。


    薇赫忙着给那两个小的添上温热的茶水,生怕他们噎着,见他们吃得差不多了,便温声制止道,“好了,点心虽好,也不可贪多,再吃要积食了,肚子会不舒服的。”


    最小的孩子小梅眼巴巴地看着盘中剩下的糕点,还欲伸手去摸,却被姐姐王小兰轻声喝止,“小梅,听话!”声音虽稚嫩,却带着长姐的威严。


    薇赫见状,清冷的眉眼柔和下来,轻轻一笑,安抚道,“无妨,这些糕点吃食,都会给你们包起来带回去,慢慢吃。”


    两个小的闻言,顿时忘了不能继续吃的沮丧,低低地欢呼雀跃起来。这时,小胖捧着几套厚实崭新的棉衣进来,恭敬地放在一旁。


    陈络示意道,“来,试试看,尺寸合不合适。”


    王小兰看着那簇新的、絮着柔软棉花的冬衣,又想起连日来的遭遇与今日所得的温暖,眼眶一热,猛地扑通一声跪下。


    她学着衙门里那些官员衙役对陈络的称呼,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清晰,“殿下!您对我们太好了……帮我们讨回了公道,给我们好吃的,现在还送我们这么暖和的棉衣……小兰没读过书,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小兰只知道,殿下对我家有天大的恩情!小兰这条命,从此就是恩公的!”


    陈络连忙起身,亲手将小姑娘扶起,“小兰你起来,我不要你的命。你的命是你自己的,你若真要感谢,最该感谢的,是你自己。”


    “我……我自己?”王小兰抬起头,眼中带着茫然。


    陈络看着她,语重心长,仿佛在教导,又仿佛在陈述一个朴素的真理,“我皇家,受天下万民供养,本就该为民请命,帮百姓解决问题。但天下人何其多,苦难又何其广,朝廷法度虽在,却也难保事事周全。”


    “是你自己,选择了不认命,拉着父亲的尸身,鼓足勇气来衙门前来讨这个公道。这才让我有机会看到你,帮助你,也顺势除掉了一个欺压百姓的狗官,让其他百姓不再受他祸害。所以你看,这根子上,是你自己争取来的公道,你最该感谢的,是那个勇敢的自己。”


    “原来……我跳出来讨公道,是……对的?”王小兰低下头,声音闷闷的,带着一丝委屈和后怕,“我来之前,村里的叔叔婶婶们都劝我不要来,说……说官官相护,我不仅讨不回公道,还会被官老爷乱棍打出去……”


    “就连那些支持我的,也只是说,官老爷见我是小孩子,或许就会心软,不为难我们……”


    小兰抬起头,眼神亮得惊人,“可不管他们说什么,那些人闯进我家,打死了我爹,抓走我娘……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我偏不信!我偏要讨个公道!”


    陈络看着小兰那股子倔强不服输的劲儿,很有自家妹妹的影子,不由生出几分欣赏,便又多说了几句,“你做得对。事情总是要做了之后才知道能不能成的。当然,叔叔婶婶们顾虑多,劝你别来,也没错。这只是他们活了多年,见识了太多不易,积累下的趋利避害的经验罢了。他们是为你好,只是这种好,有时会让人咽下委屈。”


    薇赫一边熟练地帮小松和小梅试穿新棉衣,整理着衣领和袖口,一边接口道,“勇敢为自己讨公道,自然没错。只是需要注意方法与分寸,既要达成目的,也要尽量保护好自己。”


    “小兰,你很聪明,也很有担当。父母都不在身边,你带着两个弟弟妹妹,想要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很难。既然难,那就不如出来争一争。”


    “争?”一直安安静静的老二小松,仰起头,小声开口,脸上带着困惑,“可是……爹爹总教导我们,要听话,要安分。”


    “听话没错,”陈络蹲下身,平视着小松的眼睛,语气温和,“比如娘亲让小松天冷了要加衣,要好好吃饭,这都要听。但假如,小松心里特别特别想要一件东西,或者觉得一件事不对,那该怎么办呢?”


    小松嗫嚅着,小手不安地绞着新棉衣的衣角:“我……我知道我应该听话。我……我想吃肉,但我不该要,不该给爹爹娘亲增加负担……”


    陈络闻言,心中越发酸涩。他以往总觉得皇子课业繁重,读书习武辛苦,此刻却深切地感受到,这世间还有更多的孩子,连满足口腹之欲都是一种奢望,甚至因此生出不该有的愧疚。


    薇赫见王小兰低着头,若有所思,便轻声问她,“小兰,你觉得呢?假如是你,该怎么办?”


    王小兰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她似乎想通了什么关窍,抬起头,语气坚定了几分,“殿下说听话没错,薇赫哥哥也说要去争。那我明白了!我就听爹娘那些为我好的话,但我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就靠自己的本事去争!比如我想吃肉,我就好好学本事,长大了,靠自己挣银子,以后天天都能吃肉!”


    她说着,目光扫过穿着新衣的弟弟妹妹,又看向面前这两位贵人,胸中忽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气,声音也清脆响亮起来,“我不仅要自己天天吃肉,我还要让弟弟妹妹,让娘亲,以后都能吃上肉!还要让……让所有那些跟我们家一样,吃不上肉的人,以后也都能顿顿吃肉!”


    “好志气!”陈络为这困顿淤泥中竟能开出如此挺拔向上的花朵而由衷欣喜。


    恰在此时,厢房的门被推开,三个孩子的母亲高翠花在一名侍女陪同下,神色惶急地冲了进来。她显然听到了女儿最后那几句“豪言壮语”,顿时吓得面无人色,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道:


    “民妇教导无方!让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胡言乱语惊扰了贵人!殿下,李大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全是民妇的过错,要打要罚民妇一人承担,求贵人千万饶过孩子们吧!”她声音颤抖,充满了恐惧。


    陈络先是一愣,随即失笑,亲自上前虚扶了一下,“夫人快快请起,你这可不是教导无方,夫人分明是将三个孩子都教得极好!小兰仁孝勇敢,有志气;小松懂事知礼;小梅也乖巧。这都是夫人你的功劳。”


    他说着,目光转向一同进来预备汇报案情的按察使李致远。陈络方才在公堂上大发神威,荒唐纨绔自是装不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深邃的气度——当然,这也是装的。


    “李大人,方才小兰所言,你也听到了。觉得如何?”


    李致远抚须微笑,眼中也带着赞赏,“自然极好。一番言谈虽质朴无华,未经雕琢,然其心志赤诚,胸怀他人,隐隐契合了达则兼济天下、为生民立命的为官之道啊。若非亲耳听闻,实难相信出自一稚龄村女之口。”


    陈络微微颔首,顺着李致远的话浅笑道,“本王亦觉得此女心性极佳,璞玉可琢。敢在绝境中争取,又知恩义,懂进退,若得良师悉心教导,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可惜本王不日便要回京,诸多不便,且本王这身份……若贸然认作义妹,于她而言,福祸难料,反而不美。唉,可惜了。”他最后一声叹息,显得颇为遗憾。


    李致远为官多年,早已是人精中的人精,岂会听不出楚王话中的提点与深意?


    他心中一动,看向站在一旁看似平平无奇、眼神却清亮倔强的王小兰,整了整衣袖,面向陈络,语气郑重道,“殿下爱才之心,下官感同身受。说来也巧,下官初见这小兰,便觉得投缘。下官家中只有两个顽劣小子,正缺一个如此伶俐懂事的女儿。”


    他说着,目光温和地转向有些懵懂的王小兰,声音放缓,“孩子,是叫……小兰,对吧?老夫姓李,名致远,忝为这南直隶按察使一职。你可愿意……拜我为义父?”


    此言一出,满室皆静。高翠花彻底呆住了,难以置信地看着李致远,又看看女儿,仿佛被这从天而降的馅饼砸晕了头。


    王小兰也睁大了眼睛,小嘴微张,显然还没完全理解“按察使义父”这几个字所代表的巨大分量和命运转折。


    炭盆中的火苗轻轻噼啪了一声,温暖的空气中,某种命运的轨迹,已悄然改变。


    薇赫见王小兰愣在原地,轻轻推了她一下,柔声提醒,“小兰,按察使大人是正三品的高官,为人清正,他愿收你为义女,是你的机缘。”


    王小兰回过神来,她虽不完全明白按察使究竟是多大的官,但从母亲震惊的表情以及眼前这位李大人温和却自带威严的气度,她知道这是能彻底改变他们一家命运的机会。


    她没有立刻答应,反而先看向还跪在地上的母亲,轻声问,“娘……您觉得呢?”


    高翠花此刻已是泪流满面,她看着女儿,又看看面带鼓励的陈络和薇赫,最后望向等待回答的李致远,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声音哽咽却清晰,“民妇……民妇多谢李大人青眼!小兰能得大人垂怜,是她天大的造化!民妇……民妇一万个愿意!”


    她拉扯着女儿的衣角,“小兰,快……快给义父磕头!”


    王小兰这才面向李致远,依着本能,端端正正地跪下,磕了三个头,声音清脆,“小兰拜见义父!”


    “好!好!快起来!”李致远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亲手将王小兰扶起,越看越觉得这女孩沉稳懂事,心思灵透,远超同龄人。


    他解下腰间的青玉佩,放入王小兰手中,“仓促之间,未曾备得厚礼,这枚玉佩随我多年,今日便赠予你,权当见面之礼。日后,你便随我回府,与你两位兄长相识,读书明理,可好?”


    王小兰紧紧握着那枚还带着体温的玉佩,用力点头,“嗯!小兰一定好好读书,听义父的话!”


    陈络见此事圆满,抚掌笑道,“恭喜李大人喜得佳女!今日可谓双喜临门,既惩奸除恶,又成就一段佳话。”


    他顿了顿,看向高翠花和另外两个孩子,“夫人也请放心,小兰既入李府,李大人必会视如己出,悉心教导。至于夫人和另外两个孩子,本王也会着人妥善安置,必不让你们再受流离饥寒之苦。待案情了结,王老哥沉冤得雪,你们往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他转向李致远,小小开了个玩笑,“当然,我相信李大人也不是吝啬之人,不会拦着小兰孝顺亲母的。”


    李致远哈哈大笑,“这是自然。”


    高翠花已是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只能拉着小松小梅再次叩谢。


    窗外寒风凛冽,屋内兰草争春。王小兰的人生,在这一天,拐上了一条她从未想象过的轨道。


    而陈络知道,在这江南之地,他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公道、勇气与未来的种子。


    [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争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