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冬,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带着彻骨的寒意,悄然笼罩了这座城市。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东西,却在这前行的轨迹中,渐渐走向了落幕。
张毅站在离休干部病房的门口,望着那扇半掩着的门,心中五味杂陈。推开门,一股浓重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混合着病房里那股特有的沉闷气息,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病房里,灯光昏黄而黯淡,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黯然神伤。
父亲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那曾经挺拔的身躯,如今已被病魔折磨得瘦弱不堪。他的眼睛微微闭着,嘴唇微微蠕动着,似乎在说着什么。张毅轻轻走到床边,俯下身,将耳朵凑近父亲的嘴唇。
“过雪山…缺麻布…”父亲的声音微弱而颤抖,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张毅顺着父亲的手指看去,发现父亲正用那青筋暴起、满是针眼的手,艰难地摆弄着输液管,将它们编成了一条歪歪扭扭的路线图。那分明就是父亲一生走过的路线图啊!张毅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想起了父亲曾经给他讲过的那些解放战争时故事,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那些为了信仰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们。
父亲的一生,就像这解放战争胜利一样,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
“爸,您别说话了,好好休息。”张毅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
父亲微微睁开眼睛,看了张毅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和不舍。“孩子,我这一辈子,值了…”说完,父亲又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仿佛陷入了沉睡。
几天后,父亲还是走了。张毅站在父亲的遗体前,看着那洁白的床单,心中一片茫然。
这张床单,就像父亲的一生,纯洁而又无暇。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张毅发现了一份1952年的《干部登记表》。当他翻开登记表,看到家庭关系栏时,他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那一栏里,竟然写着“全国人民”。这就是父亲,一个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的人,在他的心中,没有小家,只有大家。
父亲的葬礼在殡仪馆举行。殡仪馆外,人来人往,却显得格外冷清。
张毅站在门口,看着那些前来吊唁的人,心中充满了感慨。
突然,他看到了乙主任送来的花圈。花圈上的挽联写着“典范长存”,可那落款处的墨迹却斑驳不堪,仿佛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秘密。
张毅冷笑一声,心中对乙主任的厌恶又多了几分。这个曾经在工作中处处刁难他的人,如今却在这里装模作样地送花圈,真是虚伪至极。
整理遗照时,一张抗美援朝勋章从相框后面掉了出来。张毅捡起勋章,仔细端详着。勋章的背面刻着“血肉长城”四个字,那是父亲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张毅仿佛看到了父亲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那坚定的眼神,那无畏的身影,让他心中充满了敬佩和自豪。
葬礼结束后,张毅回到了家中,开始整理父亲的遗产。让他没想到的是,父亲的遗产竟然只有三套旧军装。他轻轻地抚摸着那些军装,感受着上面残留的父亲的气息。
当他翻开军装的口袋时,一张儿时画的“全家福”掉了出来。那是一张用蜡笔画的画,画上有他、父亲和母亲,虽然画得很粗糙,但却充满了童真和温暖。张毅看着那张画,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在这个时代落幕的冬天,张毅感受到了两代信仰的传承与断裂。父亲那一代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的信仰坚定而又纯粹。而自己这一代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却渐渐迷失了方向,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奔波忙碌,甚至不惜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
张毅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要继承父亲的信仰,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他要将父亲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芒。
窗外,寒风呼啸着,吹打着窗户。张毅紧紧地握着那张“全家福”,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未完待续)
喜欢轮渡上的逆流人生请大家收藏:()轮渡上的逆流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