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踏入西苑暖阁时,浓烈的药味几乎被龙涎香与炭火气完全掩盖。朱棣背对着他,负手站在巨大的北疆舆图前,那柄从西山缴获的腰刀,此刻正静静躺在他身侧的紫檀木御案上,寒光凛凛。
没有赐座,没有寒暄。阁内静得只能听见炭火偶尔的噼啪声,以及杨士奇自己压抑不住的、沉闷的咳嗽声。
“杨士奇,”朱棣终于开口,声音平缓,却带着千钧重压,“你病得不轻。”
“劳陛下挂念,老臣……死不了。”杨士奇跪伏在地,官袍下的肩胛骨因消瘦而显得格外突出。
“死不了?”朱棣缓缓转身,目光如鹰隼般钉在他身上,“朕看你是嫌命太长!私查藩王,串联朝臣,拦驾呈书……哪一桩,不是死罪?”
这话如同冰水浇头,但杨士奇心中反而一定。陛下若真要杀他,绝不会多此一问。
“陛下明鉴,”他抬起头,目光坦然,“老臣所查,非为私利,非为结党。西山工坊刀枪俱在,通州官仓铁证如山,赵王府死士杀人灭口,黄俨账册记录分明!此等骇人听闻之举,若非老臣拼死查证,他日刀兵加于宫阙,陛下悔之何及?老臣非是不怕死,然忠君事国,不敢惜身!”
他语气沉痛而恳切,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暖阁内再次陷入沉寂,只有他粗重的喘息声回荡。
朱棣盯着他,良久,忽然冷笑一声:“好一个‘忠君事国’!你口口声声为了社稷,可你这般作为,将天家颜面置于何地?将朕,置于何地?!”
这才是皇帝真正的心结。子嗣相残,内宦勾结,这一切的丑闻,都因杨士奇的这封密疏而被赤裸裸地掀开在他面前。
杨士奇心念电转,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他再次叩首,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陛下!天家颜面,在于江山稳固,在于法度严明!若因顾忌颜面而纵容此等大逆,才是真正撼动国本,损及天威!老臣深知此举大逆不道,甘领任何罪责!只求陛下廓清妖氛,肃清朝纲,则老臣虽死无憾!”
他以头触地,不再言语。将自身的生死,完全交到了皇帝的手中,也将“肃清朝纲”这顶大帽子,牢牢扣在了这次事件之上。
朱棣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和因剧烈咳嗽而颤抖的背影,眼中的厉色渐渐化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恼怒,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这个老臣,确实是在用性命维护他朱家的江山,虽然方式让他这个皇帝无比难堪。
“起来吧。”良久,朱棣终于吐出三个字,语气缓和了些许,“朕还没到要杀忠臣的地步。”
“谢陛下隆恩!”杨士奇心中一宽,知道最危险的一关过去了。他在内侍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身,垂手侍立。
朱棣走回御案后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柄腰刀:“此案,你以为该如何处置?”
杨士奇知道这是考校,也是试探。他谨慎答道:“陛下乾纲独断,自有圣裁。然老臣以为,首恶必办,以儆效尤;协从当查,以清余毒;而……天家骨肉,还望陛下心存仁念,予以训诫,令其改过。”
他点明了要严惩黄俨、纪纲等首恶,彻底清查党羽,但对赵王,却留了余地。这既符合皇帝不愿彻底撕破脸的心理,也避免了将东宫置于“逼迫兄弟”的尴尬境地。
朱棣哼了一声,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太子可知此事?”
“太子殿下仁孝,恪守臣礼,对此事……毫不知情。”杨士奇立刻撇清太子。他知道,这才是陛下最在意的一点。
朱棣深深看了他一眼,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破绽,但杨士奇神色坦然。
“你下去吧。”朱棣挥了挥手,显得有些疲惫,“好生养你的病。朝廷,还离不开你杨东里。”
“老臣……遵旨。”杨士奇躬身退出暖阁,直到走出西苑,被冷风一吹,才发觉贴身衣物已被冷汗浸透。
他知道,皇帝最后那句话,既是肯定,也是警告。“朝廷离不开你”,意味着他暂时安全,甚至可能更受倚重;但“好生养病”,又何尝不是提醒他,要安分守己?
接下来的数日,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
黄俨在诏狱中受尽酷刑,很快便招认了利用职权为赵王、汉王(部分旧事)提供便利,倒卖军资,传递消息等罪行,但对“谋逆”之事,只推到已死的马云和纪纲身上。最终,朱棣下旨,以“窃弄威权,交通藩王,图谋不轨”的罪名,将黄俨凌迟处死,抄没家产,族人流放。
纪纲被罗织了多项罪名,下狱待审。北镇抚司暂时由皇帝信任的另一名指挥使接管。
通州官仓案发,一批官吏落马。西山鹰嘴崖工坊被彻底捣毁,缴获大量兵器甲胄和私铸工具。
而赵王朱高燧,则被皇帝下旨严词斥责,剥夺了三护卫,令其在府中闭门读书思过,没有旨意不得出府半步,形同软禁。这个处罚,相较于黄俨的凌迟,可谓天壤之别,但也明确宣告了赵王在争夺储位中的彻底出局。
至于卧病在乐安州的汉王朱高煦,皇帝似乎暂时无意深究他在此事中的旧账,或许是顾及北疆还需武将,或许是留待日后。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一场看似足以掀翻朝野的大案,在皇帝的意志下,以几条人命的代价和一位亲王的失势,暂时画上了句号。
杨士奇病体未愈,却已回到文渊阁视事。他坐在熟悉的值房里,看着窗外又开始飘落的雪花,心中并无多少喜悦。
黄俨死了,纪纲倒了,赵王软禁了。东宫看似赢得了一场大胜。
但他知道,真正的隐患——汉王,依旧盘踞乐安,怨望日深。而陛下对太子的猜忌,恐怕也并未因这次事件而完全消除。那深藏在帝王心中的天平,依旧在摇摆。
他拿起笔,想要批阅奏章,却觉得那笔有千钧之重。
这场风暴过去了,但大明的天空,远未晴朗。他这条老命,还得继续在这惊涛骇浪中,为那个仁弱的太子,撑下去。
雪花无声地覆盖着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仿佛要将所有的阴谋、鲜血与秘密,都深深掩埋。
喜欢大明首辅:杨士奇请大家收藏:()大明首辅:杨士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