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8章 调研组的[震撼]与[启发]

作者:梦幻穹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前往杭城的高铁,像一条白色的长龙,无声地穿行在江南的丘陵与平原之间。窗外的景色飞速倒退,翠绿的稻田与粉墙黛瓦的村落交替闪现,构成一幅流动的江南画卷。


    江东省的调研组一行人,却无心欣赏这沿途的风光。


    这节被特意预留出来的车厢里,气氛有些微妙。


    王珂正襟危坐,面前的小桌板上放着摊开的笔记本,笔握在手中,却迟迟没有落下一个字。他习惯了用文字去构建和理解世界,但此行的目的地,似乎超出了他既有词汇的描绘范畴。


    组织部的赵力靠在椅背上,双臂环抱,眼神透过车窗望向远方,表情一如既往的严肃。他头顶那枚[正直]的标签坚硬如初,但旁边那丝[迷茫]却在高速的行进中,被拉扯得愈发明显。


    角落里,发改委的张小胖正低头研究着手机上的一份杭城美食攻略,屏幕上花花绿绿的东坡肉、龙井虾仁、片儿川,让他时不时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他头顶那片[摸鱼]的灰色标签下,代表[探索欲]的橙色光芒,正随着一个个美食图标的划过而闪烁不定。


    而他旁边的陈默,则戴着降噪耳机,十指在笔记本键盘上翻飞,屏幕上滚动的全是密密麻麻的代码。他仿佛置身于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数字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李悦坐在林望的斜后方,她没有看窗外,也没有看手机,目光时不时地,会悄悄落在林望的侧影上。他只是安静地靠着窗,看着窗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闭目养神。但李悦能感觉到,他整个人像一张拉满的弓,平静的表象下,积蓄着一股旁人无法洞察的力量。


    林望确实没有在养神。


    他的脑海里,正反复回响着那条匿名的加密短信——“杭城水深,当心暗箭。”


    发信人是谁?周书记身边的人,为了提醒他此行不易?还是陈刚副省长派系的善意示警?抑或是……李主任和王主任那边的人,故意放出的烟雾弹,想让他疑神鬼神,自乱阵脚?


    【情绪图谱】系统无法穿透冰冷的信号,追溯到发信人的情绪。这让林望第一次感觉到,他这无往不利的金手指,在面对这种纯粹的信息战时,也有其局限性。


    他不知道“暗箭”会从何而来,但他知道,这趟“破冰之旅”,绝不会像行程单上写的那么一帆风顺。


    当高铁缓缓驶入杭城东站,一股与江东省会截然不同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空气里没有工业城市特有的那种若有若无的煤灰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潮润水汽和电子产品散热风扇味道的奇特气息。目之所及,是川流不息却井然有序的人潮,几乎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写着清晰的目标感。


    更让调研组的年轻人们感到新奇的,是这座城市对“码”的极致运用。出站闸机、网约车、便利店,甚至路边一个卖烤红薯的小摊,都挂着一个打印出来的二维码。张小胖买了个烤红薯,习惯性地想掏现金,却被摊主大爷用带着浓重杭城口音的普通话笑着提醒:“扫这里,小伙子,现在哪里还用现金哦。”


    张小胖拿着手机扫码,嘴里含着滚烫的红薯,含糊不清地嘟囔:“乖乖,连卖红薯的大爷都比咱们发改委财务处的老张先进。”


    一句话,引得众人都会心一笑,那点初来乍到的拘谨,顿时消散了不少。


    下午,行程正式开始。第一站,便是这座城市最负盛名的那家互联网巨头的总部园区。


    当大巴车驶入园区时,车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没有政府大院那种庄严肃穆的门禁。整个园区像一座开放式的大学校园,几幢设计感十足的玻璃幕墙建筑,散落在绿树成荫的草坪之间。穿着T恤、牛仔裤、拖鞋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地走在路上,或者骑着彩色的共享单车飞驰而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信甚至略带桀骜的神采。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女总监,一身利落的职业装,语速极快,逻辑清晰,全程没有一句官腔套话。


    “各位老师远道而来,欢迎。时间宝贵,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她一边说着,一边引领着众人走进一幢建筑的核心区域。穿过几道充满科技感的玻璃门,一个巨大的空间,毫无征兆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那一瞬间,整个调研组的人,都集体失语了。


    他们仿佛站在一个巨型宇宙战舰的舰桥上。面前,是一面从地面延伸到天花板、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巨大曲面屏。屏幕上,一张实时滚动的中国地图正散发着蓝色的辉光,无数条代表着物流和信息流的光线,在地图上空交织穿梭,汇聚成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数字江河。


    屏幕的下方,一排排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的声音汇成一片绵密的声浪。


    “这里是我们集团的‘城市大脑’作战指挥室。”女总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加掩饰的骄傲,“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平台过去一分钟内,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交易数据、物流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她随手在身旁的控制台上一划,大屏幕的画面瞬间切换。


    “这是华东地区的实时销售热力图,大家可以看到,红色最深的区域,代表交易最活跃。现在是下午三点十五分,正是办公室下午茶的高峰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咖啡、奶茶和零食的订单量正在急速攀升。”


    张小胖的眼睛都直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和自己一样的灵魂,正在这片数据的海洋里贡献着力量。他头顶的[探索欲]标签,第一次从对美食的具象渴望,升华到了一种对商业逻辑的好奇。


    “再看这个。”女总监又是一划,“这是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全国主要城市未来一小时内天气变化的预测,以及基于此预测的生鲜外卖订单量波动模型。比如,系统预测杭城四十五分钟后会有雷阵雨,那么现在,系统已经自动向城西片区的骑手们,推送了雨具准备的提醒,并向该片区的用户,增加了生鲜折扣券的投放,以提前释放订单压力,避免暴雨来临时运力挤兑。”


    这番话,让王珂握着的笔,停在了半空中。


    他脑子里全是各种宏大叙事的报告框架,“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未雨绸缪”……这些他写了无数遍的词汇,在眼前这套精准、高效、甚至能“预知未来”的系统面前,显得如此空洞和苍白。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引以为傲的笔杆子,竟然有些跟不上这个时代的速度。


    他头顶那枚[怀才不遇]的标签,正在悄然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杂着[震撼]与[自我怀疑]的复杂光晕。


    “这……这套系统的算力……和算法模型……”一直沉默的陈默,突然开口了。他的声音不大,甚至有些结巴,但提出的问题却直指核心。


    女总监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赞许:“这位老师很专业。我们的服务器集群部署在全国五个节点,理论算力峰值可以达到每秒百亿亿次。至于算法模型,涉及商业机密,我只能说,它是由我们三千多名顶尖算法工程师,迭代了近十年才形成的。”


    三千多名……顶尖算法工程师……


    这个数字,让经信委出身的陈默,身体都微微颤抖起来。江东全省的“信息化”人才,凑在一起,可能都不到这个数字的零头。他头顶那团代表[痴迷]的蓝色火焰,此刻燃烧得如同恒星,旁边甚至迸发出了几点名为[渴望]的金色火星。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这数字洪流带来的巨大冲击中时,下一站的行程,则给了他们更具体、更落地的震撼。


    那是一家服装制造厂。


    从外面看,厂房和江东省那些老旧的工厂没什么两样,红砖墙,铁皮顶。钱主任看到这熟悉的场景,甚至下意识地皱了皱眉,仿佛闻到了机油和铁锈的味道。


    但当他们走进车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车间里没有想象中轰鸣的机器和成堆的布料,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吊挂生产线。一块块裁剪好的布料,被挂在空中轨道上,行云流水般地在各个工位间流转。缝纫、锁边、熨烫、质检……每个环节,工人只需做最简单的辅助操作。


    接待他们的厂长,是个皮肤黝黑、说话带着浓重乡音的中年人。他不像巨头公司的女总监那样言辞犀利,却用最朴实的话,讲述着最颠覆的故事。


    “我们以前啊,跟江东的厂子一样,最怕的就是库存。”厂长指着空荡荡的仓库,“做一百件衣服,能卖掉七十件,就算好年景了。剩下的三十件,就是砸在手里的钱,压得人喘不过气。”


    “现在呢?”林望适时地问道。


    “现在?”厂长笑了,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现在我们是零库存!我们接的,都是网上的单子,一件起订!”


    他走到一台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一个类似网店后台的界面。


    “你看,这是我们跟那个大平台合作的‘C2M’系统,就是客户直接连工厂。有个小姑娘,在网上自己设计了一件T恤,图案是她家的猫。单子下到我们这里,系统自动排版、裁剪、分配到生产线。从她下单,到这件独一无二的T恤打包发货,不超过24小时。”


    “一件衣服,也给做?”赵力忍不住问道,他那张严肃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在他看来,工业生产,必须是标准化的,规模化的,为了一件衣服就开动一条生产线,这完全不合逻辑。


    “做!怎么不做!”厂长拍着胸脯,“以前我们靠量大挣钱,现在我们靠服务挣钱,靠快挣钱!别小看这一件件的单子,我们现在每天能处理上万个这样的个性化订单。算下来,利润比以前给大品牌做代工高多了!”


    他又指了指车间里的工人:“以前我们是计件的,工人为了赶工,质量没保证。现在我们是按时薪加绩效,每个工位都有数据监控,谁做得好,谁做得快,系统一目了然,奖金直接发到手机上。工人们干得舒心,质量也上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番话,像一块巨石,投进了调研组众人的心湖。


    他们终于明白,林望口中的“数字赋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不是要抛弃传统工业,而是要给这些沉重、迟缓的传统工业,插上一双轻盈、迅捷的翅膀。


    会议室里,那些关于“稳住基本盘”、“步子要稳一点”的争论,在眼前这个充满活力的车间里,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当他们走出工厂,坐上返回酒店的大巴时,车厢里的气氛已经完全变了。


    来时的那种迷茫和忐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亢奋和热烈的讨论。


    “原来数据真的能这么用!那个销售热力图,要是用在咱们省的农产品销售上,是不是就能解决很多地方特产滞销的问题?”王珂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他头顶的光芒,已经从[自我怀疑]变成了耀眼的[启发]。


    “那个服装厂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我们省的纺织企业!我们有那么多纺织厂,守着金饭碗要饭吃,就是因为思想太落后了!”赵力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他那枚[正直]的标签旁,第一次亮起了[干劲十足]的标签。


    “何止纺织厂!”张小胖也顾不上研究晚饭吃什么了,他挥舞着手臂,满脸通红,“我们江东那么多好吃的,酱鸭、火腿、黄酒……要是也能搞个性化定制,在线直销,那得是多大的市场!以后全国人民想吃什么口味的酱鸭,直接在我们网上下单,工厂现做!”


    就连最沉默的陈默,也摘下了耳机,和身边的人讨论着“C2M”系统背后的技术架构。


    整个车厢,像一锅烧开的水,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头顶上,一片片代表着[启发]和[干劲]的明亮标签,此起彼伏,汇成了一片灿烂的星海。


    林望靠在后排,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知道,他带来的这些年轻人,思想的冰层,已经被彻底撞碎了。他播下的火种,已经在这片最肥沃的土壤里,点燃了燎原之火。


    然而,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手机,再次短促地震动了一下。


    不是电话,也不是短信。


    是一个通过蓝牙,匿名传输过来的文件请求。


    林望眉头一皱,看了一眼周围,所有人都沉浸在讨论中,没有人注意到他。他犹豫片刻,按下了接收。


    文件很小,是一张图片。


    图片打开的瞬间,林望的瞳孔猛地一缩。


    那是一张偷拍的照片,背景似乎是一家高级会所的包厢。照片的主角,正是下午接待他们的那位意气风发的女总监。而在她对面,一个男人正端着酒杯,满脸笑容地和她碰杯。


    那个男人的脸,林望再熟悉不过。


    正是省经信委,王主任。


    喜欢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请大家收藏:()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