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我们迎来了学期末。天气逐渐回暖,虽然气温依旧徘徊在零摄氏度左右,但街上的年轻人早已穿出了夏天的气息。那时我常常被他们的打扮震惊——上身依旧长袖,可下身却搭配着短裤,甚至有些人还只穿一件薄薄的衬衫。后来才知道,因为早晚温差大,上身需要保暖,而中午太阳一出来,下身便不会觉得冷。可对我而言,羽绒服仍旧是必需品。毕竟我和他们体质不同,心里暗暗想着:也许是因为他们从小吃牛肉长大,身体素质更强,而我总觉得自己稍显“弱”一些。
这学期算是顺利地结束了,几门课程都结课了,我的英语水平也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提高。那时的我并没有明显察觉,只觉得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老师们提议要搞一次聚餐,让同学们带上家乡菜彼此分享,既能品尝不同风味,又能增进文化交流。消息一出,大家都兴奋地讨论起该带什么菜。
我却陷入了犹豫。我的家乡菜是什么?火锅?可那需要大锅长时间涮煮,不现实。再者,必须带热菜,而我借用叔叔阿姨的厨房也不太方便。思前想后,我决定做水饺。水饺若凉了味道就差了许多,我灵机一动,便想到超市买速冻饺子,带到学校的厨房去煮。这样,大家能尝到热气腾腾、刚出锅的味道。
聚会当天,同学们陆续端来精心准备的食物,而我还要在现场煮。大家围着我,等水开。偏偏那炉子的火力太弱,硬是用了二十分钟才勉强煮好一锅饺子。我心里又急又愧疚,觉得耽误了大家的兴致,满脸通红。但同学们倒并未责怪,反而一边笑着鼓励,一边帮忙维持秩序。最终,虽然有些菜合我胃口,有些却难以下咽,但整体气氛愉快,大家都很开心。那一刻,我感受到文化交融的趣味,也体会到被包容的温暖。
住在叔叔阿姨家时,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搬家决定是正确的。阿姨身体不好,正在化疗,叔叔一心照顾她。我若继续住下去,始终是个陌生人在他们家里走来走去,这对病人而言并不合适。更何况学校里经常有感冒的同学,我自己也时常莫名就感冒或咳嗽,若不小心传染给阿姨,后果严重。想到这些,我心里总是隐隐愧疚,觉得哪怕我不是故意的,也可能会造成负担。
而瑞、源和均,他们进入专业课的时间已经有一段了,经常约我一起吃饭、玩耍。但我却一次次拒绝。我总觉得自己落后他们许多,和他们在一起时,心底会升起一种自卑感。瑞耐心地开导,说没关系,可我依旧缩回自己小小的壳里。久而久之,我们之间的联系便渐渐淡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会想起他们,心里有惋惜,却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
有一天,Y同学忽然提议:“要不要上完最后一学期的语言课程就回国度个假?” 这话点燃了我内心的渴望。是啊,我已经一年没有回国了。虽然每周都会和母亲视频,可思念像一条细水长流,越积越浓。和母亲说话时,我常常忍不住想象:如果能抱抱她,该多好。Y说唐人街有旅行社,帮忙订票更便宜。于是我们相约前去。
那是我第一次独自买机票。以前出国,全靠学校老师帮忙。我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到了旅行社,Y很快订下六月中旬的票,而我因为还要搬家,只能定七月回国,九月初再返校。我犹豫着选航线,回想之前温哥华转机的经历,四小时飞机不提供餐点,接着再飞十多个小时到香港,实在折磨人。于是我改走多伦多转香港的路线,从渥太华飞多伦多只需一小时,省□□力应对接下来的长途。Y因持香港护照,可以经美国转机,票价更低。当时我心里感叹:护照的含金量,真是现实而明显的差别。
机票一订好,我迫不及待告诉母亲。听见她那端喜悦的声音,我心中涌起久违的温热,仿佛一瞬间,距离不再那么遥远。
新学期很快到来,我又认识了新朋友。晔和她的男朋友V,一位学护士,一位学电脑,性格开朗热情;还有来自越南的安,读博士,专业是生物,常常要做实验。我们经常一起出门散心,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多了几分色彩。虽然学业压力不小,但有朋友的陪伴,日子显得格外充实。
与此同时,期末的大考逼近。只有通过测试,我们才能从语言学校毕业,进入大学正式课程。这正是我半年前没通过的考试。想到那次失败,我心里暗暗紧张。五个月过去,我并未明显感觉英语有长进,害怕再次落败。夜里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如果没过怎么办”的焦虑。
就在这时,物业通知我可以去拿钥匙了。按合同,我六月一日即可搬入。可家具还未购齐,我告诉叔叔阿姨会在六月中旬搬家,房租也如约支付。家具成了大问题,我请Y陪我去看。她经验丰富,搬家时研究过许多。她建议我先找个搬运师傅。我上网挑了个评价不错的Z师傅,约在家具城等。Y说两人搬不动,还需帮手,我立刻想到安。
搬家那天,我们租好电梯,避免反复跑动。挑选的家具不多:餐桌、书桌、床、床垫、床头柜、书架。却也足以把我们累得满头大汗。安在楼下接应,我们三人合力才堪堪完成。后来,我又请晔和V来帮组装家具,他们还带了朋友。五人齐上阵,两小时就装好所有家具。看着逐渐成型的新家,我心中有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那晚我请他们去吃韩餐,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我感觉自己终于真正融入了这个城市。
六月中旬前的几天,我每天搬一点私人物品去新家,减轻最后负担。搬动那些东西时,我忽然意识到:我真的长大了。以前一切都靠母亲操心,而现在,我必须靠自己。
最终,考试结果揭晓,我顺利通过。那一刻,悬在心里的石头落地。我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
搬家当天,我和叔叔阿姨告别。阿姨叮嘱我常来往,有困难也别客气。我祝她早日康复。心中涌起不舍,但更多是感激。之后,Z师傅和安帮我搬运,我整理好家,又迫不及待给母亲打电话。电话那头,她听见我能独立生活,笑得特别开心。那份喜悦传过大洋,点亮了我的心。
新居安顿好,我和晔去逛超市时,意外接到房东阿姨来电。她关切地问我是否安顿妥当,还抱歉自己因病没能多照顾我。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原来,在别人眼中,我也值得被挂念。
随着网络安装好,新家彻底准备就绪。我开始悠闲地筹备回国。终于等到启程那天,我让Z师傅送我去机场。他要价比出租车便宜,路上还跟我聊了不少趣事,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办好登机牌后,工作人员确认我无需中转提取行李,我才放心。长途飞行赶上生理期第一天,浑身酸痛,但想到即将见到母亲,心里有力量支撑。
二十多个小时后,我抵达成都。母亲早已等候在机场。见到她的瞬间,我冲上去紧紧拥抱。离别一年,思念终于化作泪水。她依旧年轻美丽,我滔滔不绝地和她说着话。母亲笑着说我变得“话痨”,可她眼里的欣慰,我看得清清楚楚。
父亲没有来接机。我心里并不意外,多年来,他总把陪伴排在工作之后。失落是有的,但我已习惯。回到家中,看到熟悉的摆设,我心底一阵安宁。
生理期的疲倦让我很快睡去。清晨醒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碌。早餐的香气让我觉得久违的安心。吃过饭,她陪我去逛街买衣服。久违的母女时光,简单却无比幸福。我暗暗希望时光就停留在那一刻。
不久,母亲说起Z姐姐的事情。姐姐拿到公派名额,即将去德国深造。母亲叮嘱我:“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听着她的教诲,我心里一阵羞惭又敬佩。姐姐靠努力获得一切,而我总觉得自己是依靠家庭安排才有如今的机会。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以后要靠自己的力量。
与姐姐的交谈轻松愉快,我分享国外的见闻,她认真聆听。叔叔阿姨说我变了,话多了,性格开朗了。我自己也能感觉到:这一年的成长让我变得更加独立。
之后我和母亲去外婆外公家,熟悉的味道让我泪目。温馨的氛围中,我觉得岁月静好。后来又陪母亲去南京探望小姨,表弟收到礼物开心不已。小姨也向我打听留学之事,也许是为表弟做准备吧。
那段日子恰逢上海世博会。我和母亲决定前往。第一次到上海,人潮如织,太阳炽热。排队时,我中暑般恶心,母亲急忙买来碳酸饮料。喝下去,打了嗝,果然舒服了些。那一刻我感受到母亲的细心与关怀,也把那份温暖牢牢记在心里。
回到成都后,我又开始约见中学同学,久别重逢的喜悦让我兴奋不已。那段时间,日子轻快而美好。谁又能想到,这些幸福的时光,在往后的人生中会显得如此短暂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