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二,一个令人欣喜的好消息传来:文理分班后,我们班竟然没有被打散。只是选择文科的同学被分到别的班级,而我们则迎来了几个其他班的理科生。消息一出,我高兴得不行。比起初中,高中时期我的人缘好了不少,大家学习氛围浓厚,又都玩得来,彼此之间建立起了难得的默契。我一点也不想就这样轻易告别这段珍贵的友谊和熟悉的相处模式。
我们班选择文科的人不多,大约十个左右吧,所以新来的理科生也就七个上下。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希老师让新同学做自我介绍。我坐在座位上,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庆幸不是全班都要介绍自己。自我介绍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社恐地狱,生怕说错一句话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那时的我,还对“面子”这回事看得很重。
新来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讲台,其中有两个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男生,叫云。他外表很普通,也不怎么说话。他的自我介绍简直可以用“离谱”来形容。他不仅说了自己的名字,居然还一本正经地介绍了性别和年龄。我在台下差点没忍住笑出声:这还用介绍吗?不都是一眼看得出来的事吗?结果,希老师居然安排他坐我旁边,成为我的新同桌。谁能想到,这位“奇葩”新生后来会成为我整个高二最特别的朋友之一。
另一个是女生,叫蔚。她气质柔美,五官精致,说话轻声细语,像是从文艺电影里走出来的人物。当她走上讲台自我介绍时,班里响起了一阵起哄声,几位男生在H和J的带领下高喊Z的名字。我一时愣住了,随即恍然大悟:原来她就是Z的心上人。那一刻,我心里泛起一点小小的酸意。如果我是Z,我大概也会喜欢蔚吧。她无论从外表还是气质上看,都远远胜过我。
不过,说实话,那时候我对Z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强烈的喜欢了。大概是因为整个暑假都没联系,几个月的时间足以冲淡很多情绪。即使偶尔还会关注他的动态,却不再有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所以面对蔚的出现,我的心里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谁能想到,后来我和她竟然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自我介绍过后,生活逐渐步入正轨。高二的课程明显比高一繁重许多,压力像一块不动声色的石头,悄悄压在我们肩头。我的数学成绩仍然出类拔萃,是我赖以生存的骄傲武器。可其他科目,尤其是文科类,依然是我的短板。而新加的一门课——生物,让我彻底意识到:原来物理和化学我还算能打,真正拉胯的是生物。
陶的生物成绩极好,她对知识点掌握得十分透彻。我偶尔会去向她请教问题,也因此和她建立起不错的关系。而M似乎也察觉到了我和陶走得近,开始频繁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讨论”中。有一次,我问他:“你这些题又不是不会,干嘛还凑热闹?” M笑着说:“多接触接触她,让她习惯我的存在嘛。” 我摇摇头,无奈又好笑地说:“这心思还挺细。”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还真得动点脑筋。
某天下午,M神秘兮兮地告诉我:“陶快过生日了。”我本来也打算送她一份礼物,毕竟人家帮了我不少。于是我们相约放学后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小店。挑来挑去,我相中一个Hello Kitty的大玩偶。M告诉我,陶喜欢这个卡通形象。我正准备付款,M突然开口:“这个我们一起送吧,我请你吃饭。” 我想都没多想就答应了。后来回想起这件事,再结合别人说起M的一些事情,我才隐约察觉到,那时的他,某些性格特质已经悄然显现。但当时的我,并未多想。送出礼物那天,陶开心地对我们说“谢谢”,我心里也觉得暖暖的。
而我的新同桌云,简直刷新了我对“天才”的认知。他上课几乎从不听讲,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看小说,可每次考试,他总能考出满分。尤其是数学,他居然得了全年级第一。我问他:“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不上课也能考满分?” 他淡淡地回答:“有些东西,会了就简单了。” 这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我根本没听懂。不过从那以后,我就下意识地认为他有天赋,或者是背地里默默努力,只是我们没看到罢了。我开始主动向他请教问题,他也很有耐心地为我讲解。我发现,他不仅数学厉害,连物理化学生物都游刃有余,只有语文和英语有些拉垮。
我们班还有一对“风云人物”——新和珊。她们是全班公认的“问题女孩”。每逢下课,她们都会冲到讲台前缠着老师问问题,一问就是整整一个课间,直到上课铃响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起初老师还会耐心讲解,后来次数多了,明显感到老师有些不耐烦。不过也正是因为她们的积极,带动了全班的学习氛围。大家纷纷效仿,课后提问成了风尚。我原本也很怕问老师问题,可是慢慢发现,高中的老师都很温和,即使再基础的问题也会认真解答。从那之后,我也开始大胆提问,变得主动起来。
新和珊的成绩一直很好,特别平均,显然是通过不断努力拼出来的。而云就像另一个极端,全靠“天赋”。自从他转来我们班,理科第一就再没换过人。但他的综合成绩不高,文科拖了后腿。新挺佩服云的,有时候会请他讲题。云却趁机跟她谈条件:“讲一道题,帮我写一份语文作业。” 新竟然一口答应了,而且还真帮他写了。从此,云的语文和英语作业基本就“承包”给新了。
我曾为这种“交换”感到不解。小时候母亲总教我要无私、善良、乐于助人,而云却说:“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老师是职责所在才帮你,同学没这个义务。” 这话当时对我震撼不小,虽然我并未立刻改变想法,但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与此同时,我和凌之间的“暗恋之路”也出现了瓶颈。凌喜欢J,虽然J没接受她,但仍对她友好。而我这边,Z从来没有给过我任何回应。蔚的出现更让我变得被动和迟疑。有一次节日,我们俩准备了两个小蛋糕,准备送给Z和J。J收下了凌的蛋糕,还很客气地表示感谢;我却连送出蛋糕的勇气都没有,最后是凌代我送的。
我偷偷关注着Z,期待他尝尝蛋糕,可没想到,竟有个女同学直接拿起来就吃了。我气得不行,却因自卑没勇气出面。事后杨想替我说句话,被凌拦住了。凌告诉我,其实全班人都知道我喜欢Z。她还特地问了Z,Z说他不喜欢吃甜的,那女生来问要不要吃,正好就给她了。我虽然没那么生气了,但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主动找过Z。
某个周末,小姨一家回来,我们约在外婆家见面。那天我第一次见到我表弟程,一个刚满两岁的小男孩,调皮又可爱。吃饭时,他盯上了我的手表,小姨鼓励他说:“喜欢就问问姐姐愿不愿意给你。” 我笑着逗他:“不能给你哦。” 他眨眨眼,说:“那算了。” 一句话逗笑了全家,大家夸他懂事。我心里也觉得表弟特别可爱。可惜他们不常回来,要不然我们感情一定会更深。
饭后,我和小姨、小姨夫在沙发上看电视,两人打打闹闹,说说笑笑。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我感慨万分:这才是夫妻该有的模样吧——像朋友一样自在舒服,相处毫无压力。而我从小到大,从没在爸妈之间看到过这种画面。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冷战、沉默和对立。或许,他们早就没了感情,只是为了我才将日子勉强过下去。我默默地想,将来一定要找一个能和我像朋友一样生活的人。
不久,姑父从国外回来。爷爷让妈妈去机场接他,我也一起去。见到姑父的那一刻,我竟觉得有些陌生。他很久之前就出国了,那时我还很小。没想到他还能说方言,这让我对他的印象瞬间拉近。妈妈和姑父聊了很多加拿大的事情,但对我来说,那些话题太遥远。只是看着妈妈神采飞扬的模样,我心中泛起疑问:她是不是在为我筹划着什么我尚未知道的未来?
转眼就快到学期末了,一次不愉快的母女冲突,让我印象深刻。这次确实是我不对。高二学业紧张,我却总在深夜一边写作业一边和凌打电话。那晚,正聊得开心,母亲突然推门进来,我赶紧挂掉电话。母亲提醒我高二任务重,不该再花时间闲聊。我点了头答应了。可过几天,我又忍不住打了。突然凌察觉到我支支吾吾的,于是在电话那头问我:“你妈在旁边?” 我紧张地说:“嗯。” 我们立马挂了电话。
前几天突然挂断的事,我已经跟凌解释过,所以她一听我的语气就猜到了。
母亲知道后,对我大发雷霆,说她一个人带我很辛苦,而我却不懂事。她还说了一句极重的话:“难怪你爸不喜欢你。”
这句话刺痛了我。我气冲冲地起身去卫生间,关门的声音震得门框都响。母亲又追问我是否对她不满,我没有回应。她便给父亲打了电话,说:“你女儿我管不了了。”然后看着我冷冷地说:“明天你能自己起床吗?” 我点点头,她就走了。
几分钟后,父亲打电话过来,劝我让着点妈妈,说她辛苦不容易。我心里却冷冷地想:“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说这些?”我知道,他这番话更多是为了稳定局势,而不是为了真正安抚我。
半小时后,我听到钥匙声,是外公陪母亲回来了。母亲神色委屈,外公语气严肃地让我给她道歉。我起初不肯,外公板起脸说:“那就耗着吧。” 我还有一堆作业没写,只得服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如此严厉。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正值青春期,脾气冲、情绪大,把朋友看得比家人重要,完全忽略了母亲的付出和委屈。
转眼寒假来临,作业如山,但假期生活依然充实。我和凌、几个朋友约着吃饭、学习、聊天,过得也有滋有味。而我,也顺利通过了长笛八级考试,距离十级只差一步。想到这,我心里充满成就感——这是我努力的证明,也是在高二这段青春岁月中,属于我自己的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