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半暖半凉

作者:楚婉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间过得很快,新学期开始了,我升入了初二,学习方面依旧没有太大起色。用母亲的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我每次都回她:“不是还有那么多排在我后面的同学吗?我又不是最后一名。”母亲总是无奈地笑笑,调侃道:“你心可真大,这样也好,以后大概你也不会想不开吧。”人们常说,有些话不要说得太早,真的容易一语成谶。


    我原以为初二不会有什么变化,同学还是那些同学,环境也没有太大不同,除了学业任务更重了些。可没想到,我们班换了数学老师——W老师。更出乎意料的是,她竟是外婆的旧识,这还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只觉得她比我们的班主任L老师年长不少,气场强大,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人。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没错。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水平,母亲对此颇为焦虑。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道题不会,就去请教母亲。她便请来了她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来帮我解题。当时我心里有些不好意思,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成绩不佳还要麻烦母亲求人,另一方面是有些想念父亲。以前这种事都是他处理的。但我知道,绝不能在母亲面前提起父亲,那只会让她更加难过。她一个人带着我已经很辛苦了,我不能再往她的伤口上撒盐。


    虽然母亲嘴上不常提学习成绩,但她对我的数学成绩似乎格外上心。也许是因为她觉得我应该在这方面有天赋,毕竟爷爷的数学很好。每次她问我考试成绩时,我都会如实回答。但看到她眼里闪过的失望,我内心总是五味杂陈。虽然她从未责备过我,但那种沉默比责备还让人难受。于是后来,我开始在真实成绩上加个十分来报喜。渐渐地,这变成了一种习惯。


    有一次,她照例问我数学考了多少分,但这次却多了一句:“就算考得不好,我也不会怪你,我只是想听实话。”我心里一惊,难道她察觉了?可她又怎么会知道我的成绩呢?她并不认识老师,也没和我同学打交道。我还是照老样子告诉了她“加工”过的分数。


    当天放学回家吃完饭,我刚放下筷子,母亲忽然问:“吃好了?”我点头,她接着说:“你这次数学考试没骗我吧?”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怎么可能骗你?”她淡淡地说:“既然如此,那你去收拾行李吧,我们走。”


    我一下愣住了。母亲告诉我,她已经联系过老师,知道了我真实的分数。她说她很失望,也很不理解。她从没因为成绩训斥过我,为何我还是要选择撒谎?


    我心里想:“你虽然什么都没说,但那种沉默才是最让人窒息的。”


    看着母亲坚定的态度,我知道这次真的完了。我默默回到房间收拾行李,边收拾边思忖:要不要去外公外婆家?可他们肯定会劈头盖脸训我一顿;还是去找爸爸?虽然心里抗拒,但他或许会收留我。


    刚背上书包准备出门,母亲把我叫住了,问:“你打算去哪?”我说:“还没想好,要么去外公外婆家,要么去找我爸。不过去外公外婆家不太行,肯定会被说一顿。还是去找我爸靠谱些。”母亲苦笑道:“你还真会挑人。”


    沉默了一会儿,她叹了口气:“再给你一次机会,以后绝不能再撒谎了。”我点头答应,这事才算翻篇。多年后回想,那时候的我胆子真大。我之所以底气十足,不是因为知道母亲舍不得我走,而是不服输。当时心想:“走就走,谁怕谁?我打个车去找我爸,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的我,早已没了那份天不怕地不怕的气魄。


    学校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各种社交活动。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一位同学吹起长笛,我眼前一亮:哇,长笛好像比我学的中阮简单多了,体积小,看起来也不难学。那时我练中阮已到瓶颈期,指法复杂让我力不从心,便对长笛产生了兴趣。


    回家后我对母亲说我想学长笛。她问:“你确定?不是一时兴起吧?这次可是你自己选的,想好了再说。”我坚定地表示想学。母亲说她去帮我找老师。我心想:这要去哪找啊?


    过了一周,母亲告诉我老师找到了,周末去他家,让老师看看我有没有天赋,适不适合学。原来她通过学校同事的丈夫找到了这位老师。


    周末如约而至,老师问我:“怎么现在想学长笛?”我把心路历程一五一十说给老师听。听完后他问:“那个吹长笛的同学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了他,结果那位同学也是他的学生。世界真小。


    自那以后,我开始跟着老师学长笛,并一直坚持到了高三。直到准备高考时才不得不中断。那可能是我坚持最久的一个兴趣了。现在偶尔我还会吹一吹,音乐总能带来疗愈。


    学校生活,看似平静,实则不易。但比我的家庭生活好太多了。


    有一次在外婆家吃饭,听母亲与外公外婆谈起小姨,她怀孕了。因为年纪不小,大家都很担心她太辛苦,但小姨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外婆决定去南京照顾她。我听着她们的谈话,心里想:外婆为家人真的付出了很多。相比之下,爷爷奶奶那边的亲情显得格外淡漠。这是我第一次对父母双方家人的态度产生了偏差。


    我也逐渐认识了母亲更多的朋友。除了Z叔叔和Y叔叔两家,我还认识了T阿姨和J阿姨两家。他们家里都有女儿,我因此多了两个姐姐。几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吃饭、玩耍,气氛热闹又温馨。只是偶尔看到别人父女之间的亲昵,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别人家的父亲那么宠爱女儿,为什么我父亲却能狠心离开我,一年只见一次?”一想到这,心里便泛起一阵阵惆怅。


    尽管内心复杂,但和他们在一起确实开心。他们对我和母亲都很照顾,有事也总是主动帮忙。那段时间,Z叔叔家的女儿正在备战高考,可他们家依然时常热闹打牌。我不解地问母亲:“这不会影响姐姐学习吗?”母亲笑着说:“你以为人家像你?人家成绩好着呢,是上清华北大的料,就你学习不怎么样,事儿还多。”我虽然心里不服,但也只能默默接受。那时我才意识到:真正厉害的人即使在嘈杂环境下也能专注,反倒是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还挑三拣四。


    我性格比较内向,虽喜欢和叔叔阿姨们在一起,但不太敢主动表现。并非心思深,而是真的话少,或许也带点自卑。听说Y叔叔开车很稳,可我从未坐过。这不,机会来了。有天母亲临时有事,拜托Y叔叔接我放学,那是我第一次坐他的车。那天也是巧,貌似是因为那天上学迟到,就没有自己骑车,而是让母亲送的我。


    刚上车时我紧张得心跳加快,叔叔让我坐副驾,系上安全带。他一路上尽量和我聊天,我也尽量回应,可始终不够热络,怕他误会我不喜欢他。其实我特别喜欢他的稳重与幽默。那天正值下班高峰,车堵得厉害。忽然Y叔叔冒出一句:“哎呀,排错队了,那边比这边少一辆车。”我心里顿时笑开了花。


    我才意识到,他是为了缓解车堵带来的烦躁感而调侃。那一刻我觉得他真可爱。但我表面却一脸平静。现在回想,真的该跟他说声对不起。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情绪价值”,可我心里是真的开心。相比之下,父亲从未想过在车里说点什么让我开心。那一刻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幽默的男人是多么有魅力。


    父亲那边依旧冷漠。但那个春节,我至今记得。他照常回来过年,却破天荒地参加了母亲朋友们的聚餐。我其实特别不希望他出现,怕他毁了气氛。幸好Z叔叔很会调节,一直主动找他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原来Z叔叔的上司是我爷爷,难怪和我父亲那么熟络。


    吃完饭后,Z叔叔还想找他聊聊天,L阿姨却建议给我们父女单独相处的机会,说我们许久未见。我心里嘀咕:“别来扰乱我现在的生活。”就这样,母亲去了Z叔叔家打牌,父亲和我回了家。


    在家里,父亲问我:“你妈什么时候开始打牌了?”我说:“你走之后吧,多交点朋友不好吗?”他不屑地说:“那有啥好玩的,全是娱乐局,浪费时间。”我实在忍不住,回他一句:“难道你眼里除了钱还是钱?你不知道世上还有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吗?”他说:“说来听听。”我答:“开心和快乐。”他笑了,说我太天真,是因为过得太幸福,不知道没钱的苦。我却觉得,他太爱钱了。


    其实这些事都不算什么,真正让我生气的是另一次——大年初三,母亲早早计划带我和朋友们出去一日游,问父亲要不要一起,他说不去。可当我们晚上回来,爷爷打来电话。要知道,他们平时连一年一通电话都没有。


    爷爷一上来就质问:“你们把你爸爸一个人扔在家里,大过年的,也不管他饭吃不吃。”母亲努力解释,但我知道没什么用。挂完电话,她质问父亲:“是不是你说的?我当时问你去不去,你说不去,怎么转头就跟你爸说我们抛弃你?”父亲开始否认,母亲紧追不放,他才承认:“我只是开玩笑,说你们不带我。”母亲没发火,只说:“那你去解释清楚。”


    可我真的很生气。爷爷奶奶从未真正关心过我们,却因父亲一句话就毫无缘由地责备母亲。他们从未心疼过母亲,而我,看得一清二楚。我心疼她爱错了人,看错了人。那时我心想:“就这种人,倒贴给我我都不要。”只是没想到,后来我会被狠狠打脸。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我更加坚定支持母亲之后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她是那种把所有人都考虑周全才会做决定的人。我不后悔当年那次帮她下的决心,我始终相信,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


    这个初二,看似平淡,实则满是伏笔。很多事情影响了我,也塑造了我。就在我以为父亲已经让我失望到极致的时候,他接下来的所作所为,才真正让我死了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