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归途冷眼与微光

作者:轻舟之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着临安城郊青石板路面,溅起细碎而冰冷的水花。这连绵的阴冷,浸透了沈明薇的衣衫,也渗入了她的心底。她牵着女儿玥儿的小手,站在熟悉的沈家布庄门前,那扇曾经进出过无数次的木门,此刻却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几日前那纸和离书带来的短暂解脱,早已被现实的沉重压得粉碎。她知道归来不易,心底那点微弱的、属于女儿对家的本能依恋,驱使着她来到这里,仿佛非要亲眼验证一番,才能彻底死心。


    她深吸了一口带着潮气的寒气,抬手,叩响了门环。


    脚步声迟疑地传来,门开了一条窄缝,刚好露出父亲沈老实半张脸。他看到是明薇,眼中先是掠过一丝猝不及防的惊讶,随即那惊讶迅速凝固,沉淀为一种混合着尴尬、恼怒和极度不耐的神情。他的眉头紧紧锁着,嘴角向下撇,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棘手又令人厌烦的麻烦。


    他没有立刻开口骂人,只是用身体牢牢堵着门缝,目光在她和玥儿身上扫过,看到她们脚边那个小小的、寒酸的包袱时,那眼神里的嫌弃几乎要溢出来。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压低了声音,语气又快又急,带着一种生怕被左邻右舍听了去的避讳:“你怎么…怎么这就回来了?”


    不等明薇回答,他像是怕被缠上一样,急忙又道:“家里眼下乱得很,没空安置你们。你…你弟弟正是要紧的时候,你的事,街面上风言风语已经够多了……”他的话含糊其辞,没有直接的辱骂,但那急于撇清、划清界限的态度,比冰冷的雨水更能浇灭人心。


    明薇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沉到最冰冷的深渊。她料到了,可当这预料中的冷漠以如此真实而怯懦的方式呈现时,心口还是被刺了一下,细微却尖锐地疼着。


    这时,母亲柳氏苍白而焦虑的脸庞出现在父亲身后的阴影里。她看着明薇,眼圈瞬间就红了,嘴唇嗫嚅着想说什么,却被沈老实一个严厉的侧目瞪了回去,吓得立刻缩回了头,只留下一双写满无奈与恐惧的眼睛在暗处一闪而过。


    片刻,一只微微颤抖的手从门缝里急急地伸出来,将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塞进明薇手里,指尖冰凉,一触即离。随即,那门缝便开始缩小。


    “走吧…先找个地方安顿…”母亲极低极快的声音从门后飘出,带着哭腔和无尽的卑微。


    沈老实像是完成了最后一道手续,彻底失去了耐心,最后看了明薇一眼,那眼神里没有半分父亲应有的温情,只有如释重负的驱逐。“快走吧。”他吐出三个字,然后毫不留情地,“砰”地一声将门关紧、落栓。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


    沉重的门板合拢,彻底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也彻底斩断了明薇心底最后一丝关于“家”的虚幻暖意。


    她站在原地,雨水顺着发梢流下脖颈。手里那个小布包硌得掌心生疼,那是母亲剜肉补疮般省下来的活命钱,却也是父亲默许的、代价是将她永远拒之门外的“补偿”。


    “娘……”玥儿仰起被雨水打湿的小脸,大眼睛里充满了茫然和害怕,“外祖父……不让我们回家吗?”


    明薇蹲下身,用冰冷的袖子轻轻擦去女儿脸上的水渍,将她紧紧搂在怀里,试图用自己的身躯为她挡住风雨和这世间的寒意。


    “嗯,”她的声音低哑,却异常平静,仿佛刚才那一幕早已在心中预演了千百遍,“我们不回去了。”


    她拿起那个小小的包袱,牵起玥儿,毅然转身,走入迷蒙的秋雨之中。背影单薄却挺直。


    她本不想去秀儿家的。不想让自己的狼狈和麻烦,去打扰那份难得的、不掺杂质的温暖。可是,天地茫茫,雨雾重重,除了那里,她竟不知还能去向何方。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来到城边那户熟悉的农家小院前。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秀儿爽朗的笑声和锅铲碰撞的声响,烟火气十足。


    明薇在门口停顿了片刻,雨水顺着额角滑落。最终,她还是抬起手,轻轻叩响了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秀儿系着围裙,手里拿着锅铲,看到门外淋得湿透、脸色苍白的母女俩,脸上的笑容瞬间化为惊愕和毫不掩饰的心疼。


    “薇丫头!玥儿!我的天!快进来!快进来!”她惊呼着,立刻扔下锅铲,不由分说地将两人拉进院里,一边忙不迭地用围裙给玥儿擦脸,一边朝屋里大喊,“娘!快拿干爽衣裳和布子来!再熬碗浓姜汤!快!”


    秀儿的母亲闻声出来,一见这情景,顿时“哎呦”一声,连忙上前帮着擦拭,嘴里絮絮叨叨全是关切:“造孽哟,怎么淋成这样?快进屋暖和!冻坏了可怎么好!”


    小院因她们的到来瞬间忙碌起来,充满了真切的担忧和滚烫的关怀。这喧嚣的温暖,与方才沈家门前的死寂与冰冷,割裂得如同两个世界。


    坐在干燥温暖的屋里,手里被塞进滚烫的姜汤,看着秀儿娘忙前忙后找衣服,听着秀儿快言快语地骂着“杀千刀的天气”和“没心肝的人”,玥儿渐渐放松,依偎到秀儿母亲身边……


    明薇捧着碗,热气氤氲了眼眶。


    她闭上眼,将那一丝软弱的酸涩逼退。


    避风港,竟不在血脉至亲处,而在他人檐下。


    这认知像一根冰冷的针,淬炼着她的心,让它变得更加坚硬,也更加清晰地认定了日后该走的路——一条只能依靠自己,绝不再轻易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的、孤独却必须坚定的路。


    窗外的秋雨未停,但这方小小的院落,确是她风雨飘摇中,唯一触手可及的微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