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上汪家的马车,带上赵炎、曲吉东、翁永祥等护卫和准备好的东西,夏华心情轻松地前往与汪家人会面的地方。
汪家人见夏华的地方不在城里,在城外近郊一处依山傍水的园林,说“依山”不大准确,因为扬州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几乎没有山,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座百十米的小山丘,汪家的这处园林便在一座竹林摇曳、绿意欲滴的小山丘下,又有一条河流在旁蜿蜒而过,水木清华,风景绝佳,身在其中,心旷神怡。
跟黄家在瘦西湖边的那处园林一样,汪家的这处园林同样是精雕细琢、美轮美奂,处处诗情画意,也同样是用百万两银子堆成的。
步入园内,夏华很快就发现这里“好像有点不寻常”,女人特别多,一些是婢女,另外一些应是歌姬舞女,个个花容月貌、秀色可餐,整个园子莺莺燕燕、春光飘香,他很快醒悟,这地方就是后世的那种不对外开放的高级私人会所的古代版,那些不是婢女的俏丽女子就是闻名遐迩的扬州瘦马。
“这些该死的王八蛋!”夏华越看越不爽,“钱多得没地方花,就知道穷奢极欲、变着花样地烧着玩,却不愿为国家大事出一份力,如果你们这些混蛋每人捐个几十万两给崇祯帝,崇祯帝又怎么会山穷水尽得自挂东南枝?明朝说不定就不会灭亡了,汉家山河又怎么会落入满洲人之手?”
“夏公子!”在夏华的怨气满满中,一名年过三旬、眉清目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男子满面微笑地上来迎接夏华,一脸和气地行礼道,“夏公子莅临敝府真是令敝府蓬荜生辉,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多多海涵。”
夏华回了一礼:“请问阁下是?”
“在下汪书沐。”
“哦,汪公子,有礼了。”夏华已经打听过了,汪士衡有三个儿子,汪书沐是其中一个。
“夏公子,这边请。”
“好,汪公子请。”
十几分钟后,夏华跟着汪书沐进入一间茶室,现场的装潢和布置自是不必多说,从家具到墙上的字画再到隔壁厕所里的马桶,每个细节都是用大把银子堆成的名贵和高雅,又焚香一炉,幽香袅袅,斟茶一壶,茶香淡淡,沁人肺腑,琴声金徽玉轸,余音绕梁悦耳宛若天籁。
夏华和汪书沐对向而坐,房间里另有三个女子,一个负责抚琴充当活人背景音乐播放器,两个在夏华身边,一个为夏华轻摇团扇,一个给夏华斟茶,夏华看了此二女一眼,都是如花似玉、千娇百媚的妙龄佳人,而且都穿得很少,身上的绡衣纱裙薄如蝉翼半透明,衣裙里的春色若隐若现,见夏华看向自己,此二女都嫣然莞尔,水汪汪的眼睛里含情脉脉。
夏华心知肚明这两个女子是在对自己假笑,但她们就是笑得很自然、很亲和,不得不说,训练得真好,真够专业的,甩后世的同行十八条街。
只是稍微扫了两眼,夏华便收回了目光,他没多看这两个女子,因为他满脑子都是银子,对他来说,美女哪有银子香?
“夏公子,请用茶。”汪书沐向夏华微微端起手中茶杯。
“汪公子请。”夏华端杯回礼。
不用说也知道,汪书沐招待夏华的茶叶肯定都是极品的高档货,但夏华对此完全没兴趣,再高档的茶叶对他来说都是牛嚼牡丹,他就像喝水一样地喝了几口茶,然后开门见山道:“汪公子,我知道你这样的大忙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就直奔主题吧!”
汪书沐放下茶杯点点头:“夏公子快人快语,好。”他看向夏华,“夏公子,你的肥皂香皂秘方确定卖给郑家了?”
夏华嗯了一声:“一百万两白银卖断给郑家了。”
汪书沐神色遗憾但又带着一丝期盼:“夏公子,你和郑家还没有签契据吧?不知可否...”
夏华摇摇头:“人要言而有信,特别是做生意的人,信誉是根本,我和郑家虽然还没有签契据,但已经约定好了,不能出尔反尔,再者,”他笑了一下,“如果我对郑家食言而肥,那汪公子你还放心跟我做生意吗?”
汪书沐笑道:“有道理,夏公子你既对郑家言行一致,那对我汪家自然也会如此,那么,夏公子打算卖断给我汪家的生意发明是什么呢?”
夏华单刀直入:“银子准备好了吗?”
汪书沐哑然失笑,他起身走到一旁的几个大箱子边挨个打开,房间里顿时金光银波闪闪。
“黄金六万四千两,白银三十六万两,合计白银一百万两。”汪书沐重新入座,微微地眯起眼看着夏华,“夏公子,我汪家诚意拳拳,但还要看夏公子你的生意发明值不值这个价。”
唐宋时和明朝前、中期,中国的金银兑换比例为一比五到一比六,到明朝后期和清朝时,因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的金银比例降到了一比十左右。
看到汪家已经把钱准备好了,夏华也不藏着掖着了,他打开带来的一个小木箱,从里面取出一个碗口粗、约十厘米高、黑乎乎的圆柱体。
汪书沐立刻瞪大眼,起身上前:“夏公子,这是何物?”
夏华一本正经地介绍着他的“发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汪公子,此物的原料是煤,也就是石炭,经过我用独家秘方加工后形成了此物,名叫蜂窝煤。”
“蜂窝煤?”汪书沐急切而仔细地观察着这在后世满大街都是的平民燃料。
古人烧火的燃料主要是秸秆、木柴、用木柴加工成的木炭,还有制作原理跟木炭一样的竹炭等,至于石炭也就是煤炭,古人虽然早就发现了它,也用它烧火,但主要用于冶铁炼钢,在民间并没有大规模地普及开,因为煤炭燃烧麻烦,又因为它是一块一块、一坨一坨的所以难以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会浓烟滚滚,把它敲碎了烧又会煤灰飞扬,老百姓怎么用它烧火?
这几种主要燃料里,木炭竹炭价钱较贵,普遍老百姓用不起,煤炭便宜但难烧,老百姓只能烧秸秆和木柴,所以中国古代很多城市周边的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树都被砍光当柴火了。
蜂窝煤的诞生一下子解决了煤炭难烧的大问题,它是在后世被发明的,到底是谁发明的说不清楚,有说法是日本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步发明出来的,后在五十年代被一位名叫郭文德的中国人加以改进,从此定型得到全面普及。
蜂窝煤的制作工艺难不难?简单得很,先开采天然的煤炭,捣碎碾成粉末,然后跟黄土按照煤粉七、黄土三的比例均匀混合,再加水,像和面一样反复搅拌踩踏,直至能固定成型,接下来用模具将其塑型,最后晒干,OK,大功告成。
身为重生者或穿越者,第一必须记住肥皂的做法,第二要记住蜂窝煤的做法,这两大“发明”足以在古代成为金山银海的财富密码。
“好东西!好东西!”听完夏华的详细讲解,汪书沐连连点头,眼睛也越来越亮,心头激动不已,掌握了蜂窝煤的制作“秘方”,汪家便能以低价大量收购煤炭,然后做成蜂窝煤卖给千家万户,绝对能发大财。
为了让汪书沐心服口服,夏华主动提出现场做实验,先把蜂窝煤放在燃烧的木炭上引燃,再把被点燃的蜂窝煤单独放在一个火盆里,只见蜂窝煤一直缓慢而稳定地燃烧着,火力充沛,并且基本上没有产生飘舞乱飞的烟灰。
“夏公子!”汪书沐彻底地服了,他用心悦诚服的眼神看向夏华,“我对你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又是肥皂香皂又是这个蜂窝煤,夏公子,你真是奇才呀!”
夏华笑道:“这个金点子值一百万两吧?”
汪书沐点头:“值。”
夏华做出一个请的手势:“那我们签契据吧!”
十几分钟后,随着汪书沐和夏华在一式两份的契据上签字按手印,汪家得到了夏华的“蜂窝煤制作秘方”,房间里的四万八千两黄金和五十二万两白银也正式属于夏华了。
“有钱了!老子终于有钱了!”夏华在心里仰天长啸。
跟夏华的满面红光相比,汪书沐的脸色则有些古怪,他看着夏华给他的“蜂窝煤秘方”,眼角和嘴角一起抽了抽:煤粉加黄土,就这么简单?
没办法,白纸黑字的契据已经签了,双方都要按合同办事,夏华必须不向汪家以外的人透露“蜂窝煤秘方”,汪家也不能反悔,否则,夏华转身就把“秘方”告诉汪家的生意对头,汪家就没法抢占和垄断蜂窝煤市场了,那么一来,对双方都不好。
钱已到手,夏华抬起屁股准备走,但汪书沐留住了他,邀他再喝一会儿茶,夏华想了想,同意了,重新坐下。
两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汪书沐旁敲侧击地试探夏华还有什么金点子,打算卖给哪家,能不能“顺便”也卖给汪家,夏华没心思跟汪书沐拐弯抹角说废话,在打了一会儿的哈哈后,他转入正题:“汪公子,你应该已经知道,我是从北方逃难来扬州的。”
汪书沐嗯了一声。
夏华看着汪书沐:“汪公子,北方大地已尽陷于流寇之手,京师崩天巨变,鞑虏也全面入关了,这些,相信你应该也知道。”
汪书沐再次嗯了一声,他面露疑惑:“夏公子,你为何突然提起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