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夷丁押住

作者:飞星骑士2025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两天内,众人又做出一千多块肥皂外加二百多块香皂,次日一大早,夏华一行再次进城。


    “夏大哥,这香皂你打算卖多少钱一块?”路上,吴宜问夏华。


    “二两一块。”夏华回答道。


    “这么贵?”吴宜很惊讶,按照夏华开出的价钱,肥皂的售价是成本的五倍,香皂直接是二十倍了,“会有人买吗?”她有点怀疑。


    “绝对会有的!”夏华显得智珠在握,“我们的肥皂主要是卖给普通老百姓的,这东西洗涤效果极佳,可以说是生活必需品,五十文一块,对老百姓来说,稍微有点贵,但老百姓还是会买的,因为值得,老百姓钱不多,但人多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足够我们发一笔了,


    香皂,老百姓肯定不太会买,他们真要洗澡,用肥皂也可以的,所以,我们的香皂主要是卖给大户人家、有钱人的,一块香皂二两银子是贵,但他们还是会买的,第一,他们完全买得起,第二,有钱人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会讲究,除了他们有这个财力,还因为他们有好面子攀比的心态。


    你们想啊,张大户不觉得一块香皂二两银子贵,豪气地买了,李大户会不买吗?他不买,岂不是会感到没面子?于是,这些有钱人就会被互相带动起来都买了。”


    这跟后世网络主播的打赏榜一榜二大哥是同一个道理。有钱人买东西就这样,不买对的,只买贵的,你卖便宜了,他们还不想买呢,认为廉价的便宜货配不上他们高贵的身份和身价。


    吴宜等人一起恍然大悟:“有道理啊!”“不愧是夏哥,真是聪明绝顶!”


    接下来的事实完全不出夏华的预料,到下午时,夏华一行带的一千多块肥皂和二百多块香皂销售一空并且堪称是被抢购一空,肥皂还是卖了七十多两银子,香皂卖了足足四百余两。


    “我的天呐...”吴宜惊叹不已,“按照这个速度,夏大哥你早晚成为大富豪啊!”


    夏华一脸视金钱如粪土的云淡风轻。


    我哪有那个时间慢慢搞这个肥皂香皂生意哦,夏华在心里叹息着,如果给我充足的时间,我当然可以一步一步地经营,早晚富甲一方甚至富可敌国,但,十个月后,清军就要打来了,我根本就没多少时间用来做生意,而且,就目前的这个赚钱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怎么办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肥皂香皂的制作工艺高价卖给某个富商大户,单次卖断,从而一下子获得巨款资金。


    夏华进城卖肥皂香皂真正的目的并不是直接赚钱,而是打广告,他要让肥皂香皂在扬州家喻户晓,引起扬州富商大户们的注意和重视,然后把做肥皂香皂的“独家秘方”卖个高价。


    “老规矩,吃饭,然后继续采购原料。”收好银子,夏华吩咐众人。


    拐过一条街后,路边一家医馆的喧闹声引起了夏华的注意。


    “滚!滚!滚!就这么点儿钱也想看病?臭鞑子!穷鬼!”一个恶言恶语的叱骂声灌入夏华耳中,他顺声看去,见医馆门外挤着六七人,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跟乞丐差不多,为首者正神态卑微至极地向一个医士说着什么,扯着对方的衣角苦苦地哀求,甚至都跪下了,


    那个医士满脸的厌恶和不耐烦,一边把手里的十几个铜钱扔在地上,一边猛地挣脱衣角,转身大步迈回医馆。


    跪着的那人在同伴们的劝说搀扶下站起身,抬手抹了抹眼泪,显得不知所措、绝望无助,身影凄凉无比。


    看到夏华注意到那几个人,吴宜提醒道:“夏大哥,他们是蒙古鞑子。”她当然认得和分得清“蒙古鞑子”与“满洲鞑子”。


    夏华哦了一声。


    扬州可谓中国此时的“头号国际大都市”,所以不但有大量的国内外地人口,还有很多外国人以及“不属于明国人的中国人”比如蒙古人,特别是现在乱世到来,外地到处在打仗,这导致数量比以前多得多的外地人源源不断地涌入扬州,以难民为主,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夏华一行也是这么来扬州的。


    在若有所思了一会儿后,夏华迈步走了过去,吴宜、绣春、谭东等人立刻跟上。


    对方共有七人,六个站着一个躺着,都是青中年的蒙古汉子,个个面黄肌瘦、满身肮脏、胡子拉碴,躺着的那个明显生了病,这些人互相说着夏华听不懂的蒙古语,见夏华一行过来,对方看向夏华一行,眼神惶然。


    “怎么了?”夏华问道。


    对方为首者那人眼中含泪地用生硬的汉语哽咽道:“我的兄弟...生病了,好像要不行了,我们...钱很少,大夫不给他看...”


    夏华哦了一声,问道:“需要多少钱?”


    对方一愣,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急切地道:“三十两...三十两就够了...”


    夏华掏出三十两银子递给对方:“拿去吧。”


    对方看着夏华递来的三十两银子,没有接,而是呆愣愣地看着,然后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另外五人也一起跪下,对方泣不成声:“恩...恩公,谢谢您,这钱,我们会还的,您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定会报答...我们对长生天发誓,如果说谎话,就遭受最酷烈的天谴,不得好死...”


    六人都对天竖起食指、中指、无名指,这是蒙古人发誓时专用的“三山誓”手势,三指代表着天地人,以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誓言的郑重庄严。


    “好了,好了,快起来吧,”夏华没有搀扶对方,因为对方身上味道太重,“快带你的兄弟去看大夫吧!”


    “是,是...”对方鞠身弯腰地应着,接过钱递给身边一人,又招呼另外两人抬着生病的那人进入了医馆。


    夏华对这七个蒙古人雪中送炭的意图是昭然若揭的:招揽人心,给自己新收一批死忠的手下。夏华既要干大事,肯定需要越多越好的忠诚手下。按照某种烂俗套路,这么做是非常容易获得死士级心腹亲信的。


    当然,夏华也没那么天真,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这七个蒙古人接下来会不会真对他唯命是从,他可没打算就这么把这七个蒙古人带回去,根据他的想法,既然遇到了这种经典桥段,就顺手下一步闲棋,三十两银子而已,又不贵。


    “我叫夏华,你叫什么?”夏华询问对方为首者那人,“你和你的同伴们是从哪儿来的?”


    对方毕恭毕敬地道:“回恩公,小人名叫押住,是蒙古喀尔喀部人。”


    听到这名,夏华一下子瞪大了眼,他仔细地看着这个名叫押住的蒙古人,心里对其肃然起敬:原来是你?真没想到我居然会遇到你!


    押住是谁?后世中国人基本上没人知道他,因为他只是明末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身为扬州人并且对明末扬州史很了解的夏华是知道他的,这个押住,在历史上是一位跟随史可法参加了扬州之战、在战役中表现神勇、最终壮烈战死在扬州的蒙古英雄。


    押住本是蒙古喀尔喀部人,原为满清正蓝旗的一个包衣奴仆,两年前的明清松锦之战后,他因忍受不了旗主的苛待而带着十三名亲友、部下逃至明军蓟辽总督范志完麾下,被编入“辽东夷骑”部队,一年前,范志完因畏战惧敌而被崇祯帝下令处斩,押住和他的同伴们不得不离开军营,在明国境内四处流浪,由于北方遍地战火,他们便一路南下,不久前来到了扬州。


    历史上,史可法在主持扬州军政事务时,设立礼贤馆招募四方愿意加入明军、敢与清军作战的勇士,押住和他的同伴们报名投效,扬州之战爆发后,押住奋勇参战,曾一人一匹马、孤身单骑夜袭清军兵营,成功斩杀一名清军军官并平安返回,史可法赐其衣袍、酒水和银两,还在遗言中感叹道“吾虽不能保扬州,而能使一夷人知中国有人,死亦无恨”,


    清军破城后,押住死战到底,坚持三天三夜,最终在身中十余箭后宁死不降、投河自尽,可谓轰轰烈烈、壮烈无比。


    眼下距史可法来扬州还早,押住和他的同伴们在扬州当流浪汉、乞丐、苦力,混得很惨,身上的钱都花光了,就连武器、衣甲、马匹都当掉或变卖掉了,但他们混得再惨也没有去干打家劫舍的事,由此可见他们本性纯良。


    得知这七个蒙古人便是押住和他的同伴后,夏华彻底地放下心了,他开门见山:“押住,你和你的同伴们愿意以后追随我吗?我向你保证,只要你们忠心、勤恳踏实做事,我就绝不亏待你们,会把你们视为家人,会让你们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


    押住当即再度跪下:“愿意!愿意!小人七人以后誓死追随恩公!赴汤蹈火、粉身碎骨、肝脑涂地...我们对长生天发誓...”他对此喜出望外,深感求之不得。


    悄悄地屏住呼吸,夏华扶起押住:“好,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相信你们,长生天为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是一家人了,以后肝胆相照、患难与共。”


    “是!是!我们以后一切都听恩公您的。”押住几人都喜不自禁、感激涕零。


    又掏出二三十两银子,夏华让押住几人都去洗个澡好好地清洁身子,再各买一套新衣服、下馆子吃饱肚子。


    初步安排好押住一行后,夏华一转身,看到街道不远处乱哄哄地跑过来一群人,还听见有人在吵吵嚷嚷:“他们就在那里!”“哎呀!可算找到他们了!”“快!可别让他们跑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