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里,夏华带着其他人深居简出埋头倒腾肥皂,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做了出来并且一口气做了一千多块。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次日天没亮,夏华带着绣春、谭东等人正式去城里卖肥皂,曲吉东、翁永祥、陈明、许云峰、杨宁没有一起进城,他们一方面守家一方面带着其他人继续做肥皂,吴宜主动跟上夏华,旭日东升时,一行人进了城。
尽管早就知道扬州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就像上海在近现代中国的地位,但真亲眼目睹了,夏华还是忍不住被自己的家乡在几百年前的繁华给深深地震撼到了。
扬州城始建于春秋时,历史悠久,发展腾飞于隋唐,因为京杭大运河开通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扬州靠大运河吃大运河,连通黄河、淮河、长江的大运河让扬州一跃成为全中国一等一的内陆水运枢纽和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经济的交汇点,不管是南方的货物运去北方还是北方的货物运去南方,都要经过扬州,
既有如此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扬州想不发达都难。唐宋时,扬州号称“扬一益二”,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这一繁荣盛况足足持续了上千年之久,扬州的没落衰败是从晚清时开始的,此时的扬州仍历久弥新、辉煌不减。
举目望去,只见扬州全城广厦万间,亭台楼阁、轩榭廊坊鳞次栉比,四衢五巷车水马龙,八街九陌马咽车阗,商铺云集、高楼林立、软红香土,每条街道上都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得近乎人满为患,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色人等都有,衣冠服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包括很多的外国人,
街道两边尽是商铺,路边空地上还有遍地开花的地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商家小贩们卖力地大声吆喝着招揽生意,酒肆和饭店里,南腔北调的高谈阔论声、喧嚣欢闹声不绝于耳,环绕贯通全城的几条水道里,商船如梭,川流不息,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全城处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只要有钱,扬州就是人间天堂,此况的的确确无愧于“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等古往今来对它的不计其数的美誉。
尽管大半个中国已陷入战火,就连大明朝都已在一个多月前寿终正寝了,但扬州仍是“接着奏乐接着舞”,一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速度严重滞后,二是广大的扬州人并不清楚外面的具体情况,稍微清楚一点的人也存在掩耳盗铃的幻想或侥幸心理,
三是全国到处在打仗,天下无处太平,扬州人逃离扬州又能去哪里呢?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在醉生梦死中麻木不仁、得过且过。
越看这幕繁华,夏华的心头就越沉重,因为他知道,十个月后,这幕繁华将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死尸堆积成山、鲜血汇聚成河的人间修罗场。扬州,从人间天堂化为人间地狱。
“抓紧时间开工!”夏华对除吴宜和绣春外个个刘姥姥进大观园神情的谭东等人一挥手。
大半个小时后,夏华等人分头在城里多个巷子口、路口摆好了摊子,然后一起扯开嗓子吆喝起来:“街坊邻居们,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啊!都来看看呀!我们这里有前所未有的好东西哟!”在陆陆续续有人好奇围聚过来后,夏华等人分工明确地现场示范,
有人高举起一块脏兮兮、油腻腻、黑乎乎的布,大声道:“大伙儿都看清楚了!这块布脏不脏?油不油?有没有办法把它洗干净呢?以前没有,用皂角洗一百遍估计也洗不干净,但现在有办法了!就是这个!”
其他人向围观者们展示他们手里的肥皂:“这是什么呢?这东西叫肥皂!是我们用独家秘方做成的!再脏再油的衣服都可以洗干净!别不信!都仔细瞧好了!”说完,他们把脏布在清水里泡了泡,然后取出打上肥皂使劲地搓揉了十几遍,最后放在清水里又搓揉了十几遍,等拿出来时立刻引起现场一片惊呼声,因为那块脏布确实洗得干干净净了。
“哎呀!这东西可真神奇呀!”
“是啊,那么脏、那么油的布都能洗干净!真让人不敢相信!”
“比皂角好用一百倍啊!”
“多少钱?”
人们惊奇地议论着、询问着,围聚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身为老板的夏华举起一只手:“五十文一块!”
“啊?五十文呐...”“有点贵呀...”“本来想买的,但这价钱...能不能便宜点?”本已心动的人大多犹豫迟疑起来。
“好货不便宜嘛!”夏华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用五倍成本的价钱卖着他的肥皂。天下第一繁华的扬州,富商遍地走,中产多如狗,夏华卖便宜了简直是看不起扬州。
“算了,算了,东西虽然好,但不便宜。”“买一块吧!”“我买两块,九十文怎么样?”有人摇头走了,也有人掏钱买或讨价还价。
“买三块打九折,买五块打八折。”夏华笑容可掬地展开促销。
众人热火朝天地忙了大半个上午,近中午时,一千多块肥皂销售一空,营业额近五万文,扣除成本一万多文,净赚四万八千多文。
“公子你太厉害了!”“夏哥,你真是太聪明了!”看着用来装钱的箱子里满满当当的铜钱,绣春、谭东等人都用崇拜和惊叹的眼神看向夏华,吴宜也敬慕不已,“夏大哥,你是怎么想出肥皂这东西的?”
夏华笑了笑,他内心里波澜不惊,因为他非常清楚,这点小钱跟他计划中的大事业相比,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四万八千多文,也就七十几两银子而已。”夏华在心里算了算。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十钱银子、一百分银子,等于多少文铜钱没有严格固定的数字,不同地区也存在地域差别。几十年前明朝还算国泰民安的万历年间,一两银子约等于一千文铜钱,到眼下的明末,一两银子能兑换的铜钱已经降到七百文甚至六百文。
一两银子相当于后世多少元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粗略地认为一两银子约等于后世一千元,实际上不止,明朝一个县太爷一年的俸禄不过四十五两银子,一个官府基层公务员每月工资不过二两银子上下,一户社会底层平民如果没有大病大灾,一年开销只要五到十两,
到眼下的明末,因为战争动乱,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物资越来越紧缺,物价不断上涨,银子的购买力随之不断下降。
收摊后,夏华一行前往附近一家钱庄把铜钱都兑换成了银子,几万个铜板,实在太重了,换成银子才方便携带。拿到银子后,夏华发了其他人一人一两:“大家都辛苦了,这是我给你们的赏钱。”吴宜也被发了一两银子,好歹帮忙了,这是她自从被夏华掳走后第一次有钱。
谭东等人都欢喜得像过年,唯独绣春神色异样,她靠近夏华低声提醒道:“公子,巷子那边的拐角处一直有个人鬼鬼祟祟地偷看我们,不像好人。”
夏华心头了然,他点点头,笑着道:“走,去吃午饭吧,我请客,下午还要继续做事呢!”
众人吃饱喝足,开始在城里大购物,按照夏华的吩咐,一行人分头四处采购米面、肉食、各种生活必需品、猪油以及香料、鲜花、硫磺、艾草、薄荷等物。
斜阳近晚,夏华一行带着一堆东西出城回君临村。
从出城时开始,夏华等人就发现他们被人跟踪了,等一行人到郊野偏僻处时,对方图穷匕见,有一二十人,拦住了夏华一行,个个手持刀剑,表情不善。
夏华一看就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一伙城里的流氓地痞,在白天里就盯上自己了。
“你们今天赚了不少呀!”对方为首的一个黑壮汉看着夏华一行,皮笑肉不笑地道,“但你们知道你们摆摊的那个地方是谁罩着的吗?”
夏华呵呵一笑:“直说吧,要多少?”
对方狞笑一声:“你们既在老子的地盘里做生意,按照规矩,要交一半的钱作为保护费!”
“好啊,我这就给你。”夏华一脸淡定地打开马背上放武器的箱子,取出弓箭,在对方完全没回过神来前一箭飙去,正中对方脑袋上的幞头。
绣春、谭东等人齐刷刷地拔刀怒视对方。
“你...你有种!”被夏华这一箭惊得冷汗从后脑勺流进屁股沟的黑壮汉恨恨地看了夏华几眼,知道夏华一行是硬茬的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走!”急急忙忙地带着手下们离开了。
一行人回到村里住处,吴宜忍不住对夏华问出她的一个疑惑:“夏大哥,你为什么要买这些香料、鲜花、硫磺、艾草、薄荷呢?”
夏华回答道:“这是为了做出比肥皂更赚钱的香皂。”
香皂是在肥皂的制作过程中额外添加了香料、花瓣、硫磺、艾草、薄荷等添加物做出的,成本比肥皂高得多,差不多一百文一块,主要是因为香料不便宜。
香料就是能被闻出香气、被尝出香味的东西,主要被用于调制香水化妆品、烹饪做菜的调料,中国有中国特有的香料,海外有海外特有的香料,海外香料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堪称贵逾黄金,是十分昂贵的奢侈品,中国本土的香料虽比海外的香料便宜,但价格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