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六章,挣扎和挑战

作者:煮熟了的螃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寂静的墓碑前,一缕青烟缓缓飘荡。


    林峰恭敬地鞠躬,然后将供果摆好,静静立在墓前。


    他没想到,仅仅七年时间,李梅就走了,命运的转折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当它选择转弯时,甚至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我们走吧,你能来看她,想必她已经很高兴了。”


    随着一缕清香燃尽,陈雯雯淡淡说着,她早已从失去母亲的悲伤中走出,也不希望林峰太过介怀。


    “嗯,我们走吧。”


    林峰点点头,他明白这是陈雯雯的好意,于是他们一起离开墓园,回车里。


    “听说你想在国内建立一座物理实验室。”


    一边打开转向灯,陈雯雯一边说着,她已经从文宇教授那里听说了互联网峰会的事情,脸上挂着一丝忧色。


    “是有这个打算。”


    林峰叹了一口气,昨天和那些互联网大佬接触过以后,他发现自己过于天真了。


    现实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多,国内学术界的氛围,特别是与商业圈合作以后,掺杂了太多意料之外的东西。


    “我觉得,你如果回国,最好加入一个官方背景的实验室,比如东海大学的实验室。”


    陈雯雯给出自己的建议,身为文宇教授的学生,她也和商业圈有过接触,老实说,印象非常差。


    虽然大家都在嚷嚷产学研结合,科技转化为可商业化的成果,但是目前的氛围,完全就是牛唇对马嘴,互相搭不上。


    实验室大多都在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每一个设想,都需要反复论证,通过无数实验来检验。


    但是商业机构却急于拿到产出,他们不管这个东西好用不好用,反正性能不够,BUG太多,这些都不是问题,靠营销手段和耍流氓弥补就好。


    用户就是最好的小白鼠,他们不习惯没关系,培养他们养成习惯就可以了。


    以至于很多商业应用的技术其实都不完善,产品实际效果能达到商家宣传的50%就算讲良心了。


    “其实,我并不打算在国内待太久的。”


    林峰发出一声叹息,他现在不是要在国内找工作,而是创业,他不能只为了自己,也要为贾薇薇考虑,所以未来必然要回美国去。


    “如果那样,你最好留在美国,因为我感觉,那边在科技成果的商业转化方面,要比国内更成熟。”


    陈雯雯开口道,林峰听了只能无奈苦笑着摇头,没有回应。


    两个人的交流到此为止,车子开回酒店,因为陈雯雯还要赶回实验室,所以他们没有一起吃午餐的打算。


    在餐厅简单吃了点东西,林峰回到房间,他先是洗了一个澡,随后换上睡衣,躺在床上。


    时差还没有倒过来,但是他全无睡意,手指不停划过手机屏幕,看着徐斌发过来的资料。


    目前摆在林峰面前的,一共有四条路。


    首先排除掉齐大佬那条死路,再排除掉入职C3ai当客服这条下下策,最后剩下的,就是高展鹏和徐斌两个人,给出的选择。


    如果只看表面条件,无疑高展鹏给出的更好。


    他可以一次性投入自己需要的资金,而且不会干扰自己研发,看起来诚意十足。


    但实际上,林峰知道,高展鹏也想玩先圈钱的套路,只不过相比起齐大佬等人,要稍微“体面”一点儿。


    如果纯粹是利益考量,那么高展鹏毫无疑问是最佳合作对象,不过很可惜,林峰想要“未来”,他希望能够扎实地走好每一步,而高展鹏不会给自己那么长的时间。


    他不会等待100%的产品开发完成,也许80%,或者70%,甚至50%,就会急于推向市场,收割钞票。


    在脑子里反复推敲了好一阵,林峰才最终放下这条路,所以如今的选择,似乎只剩下徐斌。


    然而徐斌却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他发过来的资料很多,不仅包含那个所谓“小成果”的各种细节,也包括可以给他调配的人力和实验室情况。


    这代表了他的诚意,但这个对赌协议,却过于“惊险”。


    按照徐斌的意思,自己会先接管岐山大学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然后以现有成果为基础,实现一个智能诊断系统。


    既所谓的“机器人医生”。


    当然,他并没要求这个机器人医生可以诊断所有疑难杂症,目前仅限于发热门诊的初步排查,也就是所谓的“初诊”。


    “基础太差了啊。”


    林峰捂着额头,岐山大学的项目进展太慢,而且缺陷还很多,他们虽然搭建了一个AI引擎,但是这个引擎的功能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这就好比你要建一座房子,却发现连水泥和石砖都没有。


    不仅引擎需要重置,而且软件系统也需要升级,最关键的,硬件水平不达标,很多设备甚至还是十年前的老物件。


    所以摆在林峰面前的困难很多,他开始把那些设备的型号一一记录,然后通过网络查询性能,忙了好一阵子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仅仅是实现“发热初诊”,这些设备勉强还可以支撑住。


    也就是说,五百万的资金,在硬件方面,几乎不用消耗。


    但这点儿钱,想实现软件升级也很难,林峰对软件很熟悉,美国同类实验室的软件购买价格,随便一套就是百万美金起步,徐斌给自己的预算,根本不够用。


    “如果用岐山大学的现有软件,那么不仅准确率会下降很多,稳定性也是个疑问。”


    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林峰嘴里嘟嘟囔囔着。


    岐山大学的软件很旧了,比如负责底层逻辑架构的那一款,现在已经升级到6.0版本了,而岐山大学还在使用4.0版本,那可是五年前的东西。


    温暖的咖啡下肚,林峰长长舒了一口气,他拿起手机,然后又放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


    他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即便这场对赌对自己很不公平。


    但是困难实在太大了,大到已经超出自己的掌控。


    沉思片刻,林峰不由得闭上眼睛,过了几分钟,再睁开。


    他缓缓来到落地窗前,只见外面已经是夜幕低垂,霓虹闪烁,街道上车流不息,人影绰绰。


    沪市的繁华,尽收眼底。


    转头看了一眼时钟,发现已经是晚上八点了,而这个时间的波士顿,还是初阳升起的早上七点。


    “教授,应该正在吃早餐吧。”


    林峰叹了一口气,他需要帮助,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导师,史密斯教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