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的时光,对江栀而言,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跋涉。她的成绩不算拔尖,也不算太差,永远徘徊在中游,像她这个人一样,不起眼,容易被忽略。她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害怕引起任何形式的关注;课间休息时,她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看着同学们追逐嬉戏,眼神里流露出渴望,脚步却像被钉在原地。
老师们偶尔会注意到这个过于安静的女孩,看到她手臂上偶尔露出的青紫痕迹,但试探性的询问总会被江栀用细若蚊蚋的“不小心撞的”搪塞过去。她早已学会了用沉默来保护自己,也保护那个在外人面前尚且能维持一丝体面的家。
母亲的身体似乎越来越差了。她常常捂着腹部,脸色蜡黄,脾气也因此更加反复无常。肝脏的疾病像潜伏的恶魔,消耗着她的健康,也扭曲着她的心性。江栀学会了看母亲的脸色行事,她像一只受惊的小鹿,时刻警惕着周遭的风吹草动。她包揽了力所能及的所有家务,试图用笨拙的勤快来换取片刻的安宁。然而,母亲的怨怼如同跗骨之蛆,深深扎根在她的言语和行动里。
“我为了你,熬坏了身体!”
“要不是你这个拖油瓶,我何至于过得这么苦!”
“你看看你,跟你那个没良心的爹一样,都是来讨债的!”
这些话语,比拳脚更让江栀感到刺痛。它们像细密的针,一遍遍扎在她敏感的心上,让她逐渐内化了这种“原罪感”——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是母亲一切不幸的根源。她开始回避镜子里自己的模样,总觉得那双过于像父亲的眼睛,是一种罪证。
校园里的栀子花开了又谢。江栀有时会偷偷站在花树下,嗅着那清冽的芬芳。永恒的爱与约定,对她来说,太过遥远和奢侈。她唯一的愿望,只是能有一个平静的,没有打骂和斥责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