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遗诏颁下,被迫入空门

作者:沁紫云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贞观二十三年的深秋,一场彻骨的寒雨连下了三日,把大明宫的朱墙碧瓦浇得泛着冷光。立政殿内的烛火一夜未熄,太宗的遗体已经被移至太极殿的灵堂,覆盖着明黄色的龙纹锦被,周围摆满了白幡和祭品。武曌穿着一身粗麻布的孝服,跪在灵堂的角落,额头磕得红肿,却感觉不到疼——太宗驾崩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而手里那封温热的密诏,更让她如履薄冰。


    灵堂里一片死寂,只有长孙无忌的声音在回荡,他穿着一身紫色的官服,腰间系着白色的孝带,正站在灵前宣读遗诏:“……朕在位二十三年,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今龙体违和,自知不久于人世。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即日登基,继承大统。命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处理朝政……”


    武曌的目光落在李治身上。他穿着一身白色的孝服,跪在灵前,头埋得很低,肩膀微微颤抖,看起来悲痛欲绝。可武曌知道,他的悲痛里更多的是恐惧——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权力,面对长孙无忌那咄咄逼人的目光,这个刚满二十二岁的太子,根本不知所措。


    宣读完毕,长孙无忌走到李治面前,躬身行礼:“请太子殿下节哀顺变,早日登基,以安天下民心。”


    李治抬起头,脸色苍白,眼神迷茫:“国丧期间,登基之事,还是暂缓吧。”


    “不可!”长孙无忌的语气很坚定,“国不可一日无君,若是拖延,恐生变故。臣以为,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最为妥当。”


    褚遂良也附和道:“长孙太尉说得是,太子殿下应以大局为重。”


    李治还想推辞,却被长孙无忌用眼神制止了。他看着李治,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子殿下,这是陛下的遗愿,也是朝野的期盼,您不能推辞。”


    李治沉默了,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力。长孙无忌是关陇门阀的领袖,手握重兵,朝中大半官员都是他的亲信;而自己,不过是个仁厚懦弱的太子,若是得罪了长孙无忌,别说登基,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武曌跪在角落里,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知道,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一定会独揽大权,而自己,作为太宗生前“特殊关照”的才人,又和李治关系密切,迟早会成为长孙无忌的眼中钉。手里的密诏是太宗给她的护身符,可现在,这护身符更像是催命符——一旦让长孙无忌知道,她必死无疑。


    灵堂的门被推开,李德全匆匆走进来,躬身道:“长孙太尉,太子殿下,后宫的嫔妃们求见,想给陛下上一炷香。”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让她们进来吧。”


    很快,后宫的嫔妃们鱼贯而入,一个个穿着孝服,哭得梨花带雨。她们走到灵前,依次上香,然后跪在李治面前,行了个大礼:“臣妾参见太子殿下。”


    李治站起身,摆了摆手:“各位娘娘免礼,都起来吧。”


    嫔妃们站起身,却没有离开,眼神里带着不安——她们都知道,新帝登基后,后宫的嫔妃们要么被打入冷宫,要么被送到尼寺出家,很少有人能得到善待。


    长孙无忌看着她们,眼神里带着几分冷漠:“陛下驾崩,后宫嫔妃当遵祖制。无子的嫔妃,三日后送往感业寺出家,为陛下祈福;有子的嫔妃,可随子前往封地居住。”


    这话一出,嫔妃们一片哗然。几个无子的嫔妃当场哭了起来:“长孙太尉,求您开恩,我们不想出家啊!”


    “祖制不可违!”长孙无忌的语气很严厉,“谁再敢违抗,以抗旨论处!”


    嫔妃们吓得不敢再说话,只能默默流泪。武曌的心里一沉——她也是无子的嫔妃,按照祖制,也要被送往感业寺出家!太宗临终前托付她辅佐李治,可现在,她连留在宫里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辅佐?


    她抬起头,看向李治,眼神里带着恳求。李治也看到了她,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和无奈,却不敢开口——他知道,长孙无忌已经盯上了武曌,若是为她求情,只会让她更加危险。


    长孙无忌注意到了他们的眼神交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武才人,你身为先帝才人,无子无女,更应以身作则,带头前往感业寺出家,为陛下祈福。”


    武曌的身体晃了晃,差点摔倒。她强撑着站起身,躬身道:“长孙太尉,奴才遵旨。”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倔强。


    长孙无忌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三日后,会有人送你去感业寺。在此之前,你就留在立政殿,整理先帝的遗物吧。”


    “是。”武曌躬身应道,转身走出了灵堂。


    走出太极殿,外面的冷雨依旧在下,打在脸上,像小针扎一样疼。武曌抬起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想起了父亲的嘱托,想起了太宗的信任,想起了李治的承诺,可现在,她却只能被迫出家,远离权力中心,甚至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宫里。


    “武曌!”身后传来李治的声音。


    武曌转过身,看到李治快步追了上来,手里拿着一件厚厚的披风。他走到她面前,把披风披在她身上:“外面冷,别冻着。”


    “殿下,您怎么来了?”武曌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我担心你。”李治的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对不起,我没能保护好你。”


    “这不怪您,是祖制,也是长孙太尉的意思,您也无能为力。”武曌的语气很平淡,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失落。


    “我会想办法的。”李治抓住她的手,语气很坚定,“我登基后,一定会把你接回来的。你相信我。”


    武曌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点了点头:“我相信您。殿下,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好好处理朝政,不要被长孙太尉牵制。这是先帝的遗愿,也是我的期望。”


    “我知道。”李治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她,“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你拿着。看到它,就像看到我一样。”


    武曌接过玉佩,那是一块和田玉,上面雕着一只凤凰,和李治之前送她的那块很像。她攥紧玉佩,点了点头:“多谢殿下。我在感业寺等您,等您接我回来。”


    “嗯。”李治点了点头,松开她的手,“我该回去了,要是被长孙太尉发现,对你不好。”说完,他转身跑回了太极殿。


    武曌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希望,有担忧,还有一丝不安。她知道,李治的承诺可能很难实现,长孙无忌不会轻易放过她,而感业寺,也未必是个安全的地方。


    接下来的三天,武曌一直在立政殿整理太宗的遗物。太宗的遗物不多,只有几件旧官服、一把用过的佩剑、几卷批阅过的奏折,还有一些写给长孙皇后的书信。武曌把这些遗物一一整理好,放进木箱里,每一件都擦拭得干干净净。


    她最在意的,还是那封密诏。她把密诏藏在贴身的衣襟里,每天都会摸好几次,确认它还在。密诏里写的是什么,她不知道,太宗也没说,只说“危急时刻可保李治性命”。她知道,这封密诏是她最后的希望,也是李治最后的希望,她必须好好保管,绝不能让任何人发现。


    这三天里,李治只来看过她一次,还是偷偷摸摸的。他告诉她,登基大典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长孙无忌把持着所有的权力,他根本插不上手;他还说,他已经派人去感业寺打过招呼,让住持多关照她,不会让她受委屈。


    武曌听了,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她知道,李治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只能靠她自己。


    第三天清晨,天还没亮,武曌就被一阵敲门声吵醒了。她打开门,看到两个穿着青色宦官服的太监站在门外:“武才人,时候到了,该去感业寺了。”


    武曌点了点头,拿起早已收拾好的包袱——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物、李治送她的两块玉佩,还有父亲留下的虎符碎片和那封密诏。她最后看了一眼立政殿,这个她待了将近五年的地方,有她的欢乐,有她的悲伤,有她的希望,也有她的绝望。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跟着太监走了出去。


    走出立政殿,外面停着一辆简陋的马车,没有任何装饰,和她当年从文水来长安时坐的马车差不多。武曌苦笑了一下,没想到兜兜转转,她又回到了原点。


    她刚要上车,就看到林姑姑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个食盒,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武曌皱了皱眉,不知道她想干什么。


    林姑姑走上前,把食盒递给她:“这是我给你准备的一些干粮和水,路上吃。感业寺的日子不好过,你自己多保重。”


    武曌愣了一下,没想到林姑姑会给她送东西。她接过食盒,点了点头:“多谢林姑姑。”


    “不用谢。”林姑姑的语气很平淡,“我们相处了这么多年,也算有缘分。只是……”她顿了顿,压低声音,“你手里的东西,一定要藏好,别让长孙太尉发现。不然,不仅你会死,连太子殿下也会受牵连。”


    武曌的心里一震,没想到林姑姑知道密诏的事。她看着林姑姑,眼神里充满了疑惑:“你怎么知道……”


    “我在宫里待了三十年,什么没见过?”林姑姑笑了笑,“太宗驾崩前,我在门外听到了你们的对话。我虽然是长孙太尉的人,但也不想看到太子殿下被他操控。你好自为之吧。”说完,她转身走了。


    武曌看着林姑姑的背影,心里充满了疑惑——她到底是敌是友?为什么要提醒她?但现在,她没有时间多想,只能赶紧上车,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马车缓缓驶出大明宫,沿着长安的街道向城外驶去。武曌坐在车里,撩开窗帘,看着外面的景象——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关着门,挂着白色的孝带,行人也都穿着孝服,脸上带着悲伤。这就是她曾经向往的长安,繁华而又残酷,如今,她却要被迫离开。


    马车走了大约一个时辰,终于驶出了长安城,来到了郊外的感业寺。感业寺是一座皇家尼寺,规模不大,却很庄严。寺门是用青石砌成的,上面刻着“感业寺”三个大字,旁边挂着一面白色的幡旗,随风飘动。


    两个太监把武曌送到寺门口,就转身离开了。武曌站在寺门口,深吸一口气,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寺内很安静,只有钟声和木鱼声在回荡。院子里种着几棵古柏,叶子已经黄了,落在地上,像一层厚厚的地毯。几个尼姑穿着灰色的僧袍,正在打扫院子,看到武曌,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好奇地打量着她。


    一个穿着黑色僧袍的老尼姑走了过来,她是感业寺的住持,法号“静空”。她上下打量了武曌一番,语气冷淡:“你就是武曌?”


    “是。”武曌躬身行礼,“参见住持。”


    “随我来吧。”静空转身向寺内走去,“从今天起,你就是感业寺的尼姑了,法号‘明空’。在寺里,要遵守寺规,不许偷懒,不许妄言,更不许提你以前的身份。若是违反,别怪我不客气。”


    “是,弟子明白。”武曌躬身应道,跟着静空走进了寺内。


    静空把她带到一间简陋的禅房,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有一个蒲团。“这就是你的住处。”静空的语气依旧冷淡,“现在去库房领你的僧袍和木鱼,然后去佛堂诵经。”


    “是。”武曌放下包袱,跟着静空去了库房。


    领了僧袍和木鱼,武曌回到禅房,换上了灰色的僧袍。看着镜子里那个穿着僧袍、剪着短发的自己,她几乎认不出来了。这就是她的未来吗?青灯古佛,诵经念佛,直到老死?她不甘心,她想起了父亲的嘱托,想起了太宗的信任,想起了李治的承诺,她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一定要等到李治接她回去的那一天。


    整理好情绪,武曌拿着木鱼,向佛堂走去。佛堂里很宽敞,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佛像前点着香烛,烟雾缭绕。十几个尼姑坐在蒲团上,手里拿着念珠,正在诵经。武曌找了个角落坐下,拿起木鱼,跟着她们一起诵经。


    诵经声单调而枯燥,武曌却听得很认真。她知道,只有表现得“安分”,才能不引起静空的怀疑,才能在感业寺活下去。她闭上眼睛,心里默默祈祷:“爹,太宗陛下,你们一定要保佑我,保佑李治殿下,让我能早日回到宫里,完成你们的嘱托。”


    感业寺的日子很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打扫院子、挑水、做饭,然后去佛堂诵经,直到深夜才能休息。食物也很简单,每天只有两顿粥,掺着少量的杂粮和野菜,根本吃不饱。武曌从小在官宦人家长大,虽然经历过家变,但也从未吃过这样的苦。刚开始的几天,她每天都累得浑身酸痛,晚上躺在床上,连动都动不了。


    但她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她知道,这是她必须承受的磨难,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希望。她把李治送她的玉佩和父亲的虎符碎片藏在床底下的一个小木箱里,把密诏贴身藏着,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摸一摸,给自己打气。


    静空对她很严厉,总是找各种理由刁难她——挑水挑得少了,要罚她跪佛堂;做饭做得不好吃,要罚她诵经到深夜;甚至连走路的姿势不对,也要被她训斥。武曌知道,静空是长孙无忌的人,是故意来刁难她的。但她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着,把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埋在心里。


    其他的尼姑对她也很冷淡,甚至有些敌视。她们大多是因为家贫或者犯罪被送进来的,看到武曌曾经是宫里的才人,心里难免有些嫉妒和不平衡。她们经常在背后议论她,说她“不安分”“想男人”,甚至故意把她的粥倒掉,把她的僧袍弄脏。


    武曌也没有和她们计较。她知道,和这些尼姑争吵,只会让自己更麻烦。她每天除了干活和诵经,就是躲在禅房里,回忆父亲教她的知识,回忆太宗和她讨论朝政的日子,甚至在心里默默背诵《论语》《左传》《孙子兵法》——她知道,这些知识,将来一定会派上用场。


    一天傍晚,武曌做完活,正准备回禅房休息,突然被一个年轻的尼姑拦住了。这个尼姑法号“慧能”,是感业寺里最年轻的尼姑,也是最友善的一个。她递给武曌一个馒头:“明空师姐,这个给你吃。我看你每天都吃不饱,肯定饿坏了。”


    武曌愣了一下,接过馒头,心里一暖:“谢谢你,慧能师妹。”


    “不用谢。”慧能笑了笑,“我知道你是个好人,那些人都是故意刁难你的。你别往心里去。”


    武曌点了点头,咬了一口馒头。馒头很粗糙,却很香甜,这是她来感业寺后,第一次吃到饱饭。她看着慧能,问道:“慧能师妹,你为什么会来感业寺?”


    慧能的眼神暗了下来:“我父亲是个小官,因为得罪了长孙太尉,被流放了,我也被送进了感业寺。”


    武曌的心里一震,没想到慧能和她一样,都是长孙无忌的受害者。她握住慧能的手:“慧能师妹,别担心,总有一天,我们会出去的。”


    慧能点了点头,眼里充满了希望:“嗯,我相信你,明空师姐。你和我们不一样,你一定能出去的。”


    从那以后,慧能经常偷偷给武曌送食物,有时候是一个馒头,有时候是一把干果。武曌也经常和慧能聊天,给她讲宫里的事,讲她读过的书。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在这个冰冷的感业寺里,互相取暖,互相鼓励。


    这天,武曌正在佛堂诵经,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她走出佛堂,看到几个太监和侍卫走进了感业寺,为首的是长孙无忌的亲信,内侍省的总管太监王德。


    静空赶紧迎上去,躬身行礼:“王公公,您怎么来了?”


    王德的语气很傲慢:“奉长孙太尉的命令,来检查感业寺的安全。最近有传闻说,有些尼姑不安分,想逃出感业寺,我们要仔细检查一下。”


    “是,是,您请便。”静空赶紧点头哈腰。


    王德带来的人开始在感业寺里搜查,翻箱倒柜,连尼姑的禅房都不放过。武曌的心里一紧,她知道,他们是来搜查密诏的。她赶紧回到自己的禅房,把床底下的小木箱藏到了衣柜后面,又把密诏塞进了僧袍的夹层里。


    刚藏好,就有两个侍卫走进了禅房:“有人举报你私藏违禁物品,我们要搜查!”


    武曌强装镇定:“两位公公请便,我没有私藏任何违禁物品。”


    侍卫们开始在禅房里搜查,床底下、桌子抽屉里、衣柜里,都搜了个遍,却没有找到任何可疑的东西。其中一个侍卫不死心,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


    “算你走运!”侍卫瞪了武曌一眼,转身走了。


    武曌松了一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她知道,这次是侥幸躲过了,但长孙无忌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会再来搜查。她必须想办法把密诏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或者尽快把密诏交给李治。


    晚上,慧能偷偷来到武曌的禅房:“明空师姐,今天的事我都知道了。长孙太尉肯定是来搜查你的,你是不是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武曌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密诏的事告诉了慧能——她知道,慧能是值得信任的。


    慧能的眼睛瞪得很大:“竟然有这种事!那你赶紧把密诏送出去啊,要是被他们发现了,你就死定了!”


    “我也想送出去,可怎么送啊?”武曌的语气很无奈,“感业寺守卫森严,根本出不去,也联系不上李治殿下。”


    慧能想了想,说:“我有办法!我认识一个在寺外卖菜的老伯,他经常给感业寺送菜,和我关系不错。我可以让他把密诏带给李治殿下。”


    武曌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那太好了!谢谢你,慧能师妹!”


    “不用谢。”慧能笑了笑,“我们是朋友,应该互相帮助。明天一早,我就去找那个老伯,让他把密诏送出去。”


    武曌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密诏,递给慧能:“那就麻烦你了。一定要小心,别让任何人发现。”


    “我知道。”慧能接过密诏,小心翼翼地藏在僧袍里,转身离开了禅房。


    武曌看着慧能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相信,慧能一定能把密诏安全地送到李治手里,而李治,也一定会想办法救她出去。


    第二天一早,慧能就去找那个卖菜的老伯了。武曌一整天都坐立不安,担心慧能会出事,担心密诏会被发现。直到傍晚,慧能才回到感业寺,脸上带着笑容:“明空师姐,放心吧,密诏已经交给那个老伯了,他说会尽快送到长安,交给李治殿下。”


    武曌松了一口气:“太好了!谢谢你,慧能师妹。”


    “不用谢。”慧能的语气很轻松,“那个老伯很可靠,以前也帮我送过信,从来没有出过事。”


    武曌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有些不安。她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顺利,长孙无忌肯定会在半路拦截。


    果然,第三天清晨,王德又带着人来到了感业寺,这次的人数比上次更多,气势也更汹汹。静空吓得脸色苍白,赶紧迎上去:“王公公,您怎么又来了?”


    “有人举报,说感业寺有人私藏密诏,还想把密诏送出去!”王德的语气很严厉,“这次一定要仔细搜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人!”


    武曌的心里一沉,知道事情败露了。她赶紧回到禅房,想把床底下的玉佩和虎符碎片藏得更隐蔽一些。可还没等她藏好,侍卫们就冲了进来,把她按在了地上。


    “搜!仔细搜!”王德走进禅房,厉声说道。


    侍卫们开始在禅房里搜查,很快就找到了床底下的小木箱,里面的玉佩和虎符碎片被搜了出来。


    “这是什么?”王德拿起玉佩,眼神里带着怀疑,“还有这个虎符碎片,你一个尼姑,怎么会有这些东西?”


    “这是我的私人物品,和密诏没有关系!”武曌挣扎着说。


    “没有关系?”王德冷笑一声,“我看你就是那个私藏密诏的人!把她带下去,严刑拷打,我就不信她不说实话!”


    侍卫们架起武曌,就要往外走。就在这时,慧能冲了进来:“住手!密诏是我藏的,和明空师姐没有关系!要抓就抓我!”


    武曌愣了一下,没想到慧能会站出来替她顶罪。她赶紧说:“不是的,密诏是我的,和慧能师妹没有关系!”


    “是我的!”慧能坚持道,“是我私藏了密诏,还想把它送出去,明空师姐根本不知道!”


    王德看着她们,眼神里带着怀疑:“到底是谁的?”


    “是我的!”慧能和武曌异口同声地说。


    王德冷笑一声:“既然你们都不肯承认,那就都抓起来,一起严刑拷打!我就不信审不出来!”


    侍卫们架起武曌和慧能,向寺外的刑房走去。武曌看着慧能,眼里充满了愧疚:“慧能师妹,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


    “明空师姐,别这么说。”慧能的语气很坚定,“我们是朋友,我不能让你有事。你一定要坚持下去,等着李治殿下救你出去。”


    武曌点了点头,眼泪掉了下来。她知道,慧能是为了保护她,才故意顶罪的。她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报答慧能的恩情。


    刑房里很阴暗,摆满了各种刑具,散发着刺鼻的血腥味。王德坐在椅子上,看着武曌和慧能,语气很残忍:“说!密诏到底是谁的?把它藏在哪里了?要是不说,我就让你们尝尝这些刑具的厉害!”


    武曌和慧能都没有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他。


    “好!你们不说,那就别怪我不客气!”王德摆了摆手,“先给我打!打到她们说为止!”


    侍卫们拿起鞭子,向武曌和慧能抽去。鞭子打在身上,火辣辣地疼,武曌忍不住叫了出来。慧能也被打得浑身是伤,却还是咬紧牙关,不肯说话。


    打了大约一个时辰,武曌和慧能都被打得遍体鳞伤,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王德看着她们,语气很得意:“怎么样?说了吧?不然,还有更厉害的刑具等着你们!”


    武曌抬起头,看着王德,眼神里带着一丝倔强:“我就是不说!你有本事就杀了我!”


    “杀了你?没那么容易!”王德冷笑一声,“我要让你生不如死!”他转身对侍卫说,“把她们关起来,不给她们饭吃,不给她们水喝,我看她们能坚持多久!”


    侍卫们把武曌和慧能拖进了一间牢房,锁上了门。牢房里很潮湿,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透进一丝微弱的光。武曌和慧能躺在地上,互相看着对方,都笑了——她们虽然被打得很惨,却没有屈服。


    “明空师姐,你还好吗?”慧能的声音很虚弱。


    “我没事。”武曌摇了摇头,“你呢?疼不疼?”


    “不疼。”慧能笑了笑,“只要能帮到你,我什么都不怕。”


    武曌看着慧能,心里充满了感动。她知道,她们可能活不了多久了,但她不后悔——她守住了太宗的嘱托,守住了密诏的秘密,也守住了自己的尊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紧接着,牢房的门被打开了。武曌和慧能抬起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李治!他穿着一身龙袍,身后跟着几个侍卫,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和心疼。


    “武曌!慧能师妹!”李治冲了进来,扶起武曌和慧能,“你们怎么样?有没有事?”


    武曌和慧能都愣住了,没想到李治会亲自来救她们。武曌的眼泪掉了下来:“殿下,您怎么来了?”


    “我收到了密诏,知道你们有危险,就立刻赶来了。”李治的语气很愤怒,“王德这个狗奴才,竟然敢这样对你们!我一定要杀了他!”


    “殿下,您别冲动。”武曌拉住他,“现在最重要的是救我们出去,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嗯。”李治点了点头,对身后的侍卫说,“把她们扶出去,找太医给她们治伤。还有,把王德和静空抓起来,严加审讯!”


    “是。”侍卫们躬身应道,扶起武曌和慧能,向寺外走去。


    走出感业寺,外面的阳光很刺眼,武曌眯了眯眼睛。她看到李治的龙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终于可以回到宫里了,终于可以完成太宗的嘱托了。


    就在这时,她突然看到远处有一队人马向感业寺驶来,为首的是长孙无忌!他穿着一身紫色的官服,眼神里带着几分愤怒和不甘。


    武曌的心里一紧,知道一场新的危机又要来了。她看着李治,眼神里充满了担忧:“殿下,长孙太尉来了,我们怎么办?”


    李治握住她的手,语气很坚定:“别怕,有我在。我不会再让他伤害你了。”


    武曌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充满了不安。她知道,长孙无忌不会轻易放过她,这场权力的斗争,才刚刚开始。而她和李治,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远处的长孙无忌越来越近,他的眼神像一把利剑,直勾勾地盯着武曌,带着几分狠厉。武曌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李治的手,准备迎接这场新的风暴。她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她知道,她必须坚强,必须和李治一起,并肩作战,才能在这场斗争中活下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