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柯在墙外等了大半炷香,才把陆沧等到:
“王爷,您今日怎么起兴了?”
陆沧同他说了寺中的发现,道:“有两个赤狄人从河里游到这儿,剃了头发,偷了经书和袈裟,装成了和尚。”
“竟能如此!”朱柯感叹,“赤狄人信奉长生天,村民看到和尚,肯定都以为不是赤狄人。”
两人牵着马走到离寺庙不远的那户人家,还没上前问,女人的大嗓门就从院子里传来:
“丢了三匹?你都干了多少年的营生,叫三个丫头片子给骗了?”
陆沧听到“骗”字,对朱柯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闪身贴在槐树后。
有个男人不耐烦道:“就当破财消灾,破财消灾……”
他往地上啐了一口,说起今日是如何被骗的。
原来那“孕妇”跌下马后,他快马加鞭追赶“大女儿”拿安胎药,快跑到县城了也没见人影,路人也说没看到那丫头。他心觉不妙,往回走到岔路口,一个卖菜的小贩告诉他有匹马往西去了,跑得飞也似。他又折回与另外二人分别之地,柿子树下哪还有马的影子?茶铺老板说半个时辰前她们就朝反方向离去,这会儿应走了十来里,定然赶不上了。
正是天诱其衷,陆沧听到这里,眼睛一亮,低声叫朱柯:“快拿书来!”
朱柯随身带着时康的小册子,因为王爷每晚都要苦读。只见陆沧翻开那本《江湖历览骗经》,指着某一页,语气有些激动:“这是第十八类‘妇人骗’,第四节,‘三妇骗脱三匹马’!”
多读杂书果真有用!
天色晚了,朱柯看不清字,但勤学好问:“装孕妇是哪一类?”
陆沧记得自己没读过这种骗法,把册子揣回去:“她自创的。”
租马的老板还在抱怨:“这年头骗子果真多,我说她肚子那么小,原来是假孩子!呵,那小娘们口舌当真厉害,一个劲儿地扯淡,还说她相公祖孙三代落地都小,一个五斤重,一个四斤八两,她相公四斤六两,婆婆怕养不活,起了个小名叫狗剩!”
陆沧额角青筋一跳,什么玩意?
狗剩?!
敢情她那肚子可大可小,上一刻怀的是孪生子,下一刻就怀了个四斤多的狗崽子!
朱柯大气也不敢出,默默看着他手中的树枝“啪”地断为两截。
老板又骂了几句脏话,妇人听得疲了,安慰他:“消消气吧,总比丢的三匹全是我们自家的强。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看我从山上牵来的这两匹如何?”
老板呆了:“又来两匹?”
妇人得意:“我去砍柴,见这两匹马在林子里吃草,光溜溜的一身,没鞍没绳,见了人却亲近,便让它们驮着柴火下来,跟人说是咱家放养的马。”
老板在气头上,这时才注意到马厩里多了两匹棕马,屁股上烙着字印。他百感交集地叹道:
“唉!我回家的路上就在想,是不是因为我牵走了别人的马,老天爷才罚我赔了一匹自己的!你倒好,又弄来两匹人家的。现有家丁在山口抓贼,要是这四匹马是他们家的,我不就成贼了吗?这儿烫了印记的。”
妇人冷笑:“你前儿牵那两匹回来时也没见心虚,拿张布一蒙,就说是家里从小养的了。”
陆沧略一想就明白过来,叶濯灵的马车套着两匹马,那队骑兵丢了两匹马,给赤狄人抢走了,加起来正好是四匹军马,为避免有人认出烙印,都放在山上,凑巧被这一家子顺手牵羊。
更巧的是,叶濯灵和一个侍女骑着赤狄人抢来又放生的军马,跑去了东边,只要找到马,就能寻到他们的踪迹。大周连年打仗,民间养马者甚少,到了镇上县里,一问就能问出名堂来。
……那尊弥勒佛也太灵了。
他正感慨,忽听朱柯迟疑道:“那女人声音怪耳熟的。”
“既如此,咱们过去看看。”
陆沧从树后走出,高声喊住要进家门的老板:
“店家,你这儿可卖马?”
“哎!来了来了!”
老板转身,见是两个衣着整齐的客人,一个气宇不凡,一个温文可亲,腰上都佩着刀,看起来就是有钱的主儿。
他忙弯腰拱手道:“小店既租马又卖马,您二位里边坐。”
陆沧道:“不必,叫你家里人点灯,我挑一挑马。”
老板遂喊妇人点灯,妇人打着灯笼过来,朱柯打眼一瞧,“嘿”了声,“大嫂,您从云台城回家了呀!”
妇人也记得他:“啊,是这位兵爷!上次多谢您叫人给的一斗米。这位是……”
陆沧和气道:“我是军中的校尉,将军派我们乔装探路,队伍里走失了两匹马,需买新的。”
他特意把“走失”二字咬得稍重,想看这家人能否主动把马交还给他们。
妇人向他行了个礼,神色紧张,瞅着老板。
朱柯拉着陆沧到一旁,附耳道:“您与郡主成婚的次日,不是巡城嘛,当时这女人想用首饰换路费,出城投奔她兄弟。段将军给她钱,她想要粟米,就被踹了一脚,您让我给她发点粮食。”
陆沧想起来了:“就是把她女儿的遗物卖了一斗米的那个,我还以为是什么人。”
妇人和老板商量几句,苦着脸过来:“兵爷,不瞒您说,我在山上看到两匹无主的马,就牵回来了,您看看是不是它们?我不识字,只知道马屁股上烙了记号,还当是大户人家丢的,不然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动军队的马呀。”
朱柯进马厩装模作样地看了几眼,惊喜:“哎哟,巧了这不是,就是我们丢的,原来它俩跑到山上去了!多谢啊,你们生意兴隆。”
老板松了口气,却又不想放过赚钱的机会,期盼地道:“兵爷,你们还买马不?我家的马是吃精料的,十里八乡找不出更好的了。”
陆沧指了一匹枣红马:“多少钱?”
“五十两,您是军中的行家,我坑不了您。”
这个价在陆沧看来还算公道,他点头:“你把它牵来,我仔细看看。”
老板解开绳子牵马过来,陆沧看毕,解下荷包掏钱。五十两的银子折五两金子,金子重,沉在荷包最底下,他一件件地把银的玉的拿出来,那妇人突然惊叫出声:
“这不是我家的玉佩和簪子吗?怎么在您这儿?”
朱柯笑道:“大嫂,你看岔了,你女儿的玉佩簪子不是拿去换了米?”
那一瞬,一股熟悉的不详预感袭上心头,陆沧僵住了。
玉佩……簪子……
嫁衣是六十岁瞎婆婆的。
那他手里这些……
不会吧?
不会连这两个也是假的吧?!
叶濯灵无比诚挚的声音回荡在耳畔:“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琚……”
“这是我娘留给我的,那时我家里穷,只有这个值钱,她说这是我的嫁妆……”
“夫君,你有没有什么小物件给我?”
陆沧怔怔地站在原地,拎起那枚成色很差的玉佩:“这真是你的?”
妇人凄然道:“我闺女的玉,我怎会认错?要不是我饿得快死了,绝不会卖它们。这上头刻着梅花,我闺女就叫小梅,以前她爹没死,我家还有几个钱呢。兵爷,我拿这匹马跟您换吧,行不行?我原本卖给了一个小丫头,不知怎么到了您手上。”
老板吹胡子瞪眼:“这两个才值多少?凭它们换马,你疯了不成?”
晚风拂过,吹得陆沧心凉,他想扬起一个冷笑,又觉得累,便作罢了,把玉佩和簪子丢给妇人:“是我捡到的,这马我不要了。”
陆沧一言不发地往外走,院子里的争执声不知不觉飘远了。
暮色昏黑,旱柳的枝条在风中哗哗抖动,急一阵缓一阵,听在耳中,竟似嘻嘻哈哈的嘲笑。
他愈发气上心来,拍马跑出柳林,村头的河水奔流不息,也那么欢快,他站在岸边往下看,水中的倒影好像“噗”地一下长出了两只驴耳朵。
“……吊起来抽。”他咬牙切齿地想,“等我抓到她,吊起来抽三百鞭,一下也不能少,绝不手软,谁软谁是孙子。”
她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全是骗他的,自打他进了云台城,不,还没进城,她就开始骗他。
说什么“玉佩是她娘留下的”,洞房夜碰都不让碰。
还说什么“想要他的信物”,用簪子做交换。
合着没有一样东西是她自己的。
他用贴身的金龟换了死人脖子上的玉,用自己的牙齿换了死人头上的簪子,还倒贴出去一块鸽血宝石!连她跑路乘的车马都是他给的!
他是上辈子欠了她吗?
怎么会有这样表里不一的女人?关起门来能露出肚皮给他摸,让他搓耳朵搓脸,花言巧语一套又一套,乖得和猫咪似的,哄得他真以为她对自己上了心,结果跟她过了七八天,只有肌肤之亲是真的。
她没有心吗?她的身和心能分得这么开吗?!
“禽兽不如,真是禽兽不如!禽兽尚且知恩图报!”
陆沧甩出马鞭,在草地上狠狠抽打一通,仿佛抽在那狐狸精身上,草絮漫天飞舞,如同下了场雪。
他发泄完,胸口好受了些,按了按鼻梁两侧的穴位,垮着一张脸,戴着看不见的驴耳朵回到村路上。
朱柯牵着三匹马在那儿等,若木也从山里飞了一圈回来,捕了条乌梢蛇,落在枝头用爪子踢着玩儿。
陆沧找不了狐狸的茬,就找鸟的茬,叫它飞下来落在马上的竹筐里,敲了下它的尖嘴,训斥:“不吃别玩儿!”
乌梢蛇逃过一劫,顺着树干溜走了。
峪口响起马蹄声,一个骑兵飞驰而来,见四周无人,下马禀道:“王爷,小的问了猎户,都说没见过那三个女人,空屋里也没有人住过的痕迹。是小的们疏忽了,请王爷责罚。”
陆沧沉声道:“赤狄细作不一定是狄人,还有可能是中原人,为狄人做事。你们停一月军饷,长个记性,以后要多动脑子。”
“谢王爷开恩!”
“可曾见到有僧人出村?”
士兵回忆:“值班的兄弟说,昨日清早有两个和尚跟知宾出村,去镇上给人做白事念经去了。”
“那就停两个月军饷。”陆沧淡淡道,“他们就是剃了头的赤狄细作,那三个女人是内应,还有两个赤狄人可能在山中。你们留一人在山下,四人随我去东边的镇上查探。”
士兵瞠目结舌,低头:“是!”
*
滔滔河水自西北流向东南,横穿堰州境内。此地多山岭,水流湍急难以行船,到了中部,地势趋平,越往东船只越多,大部分汇集在乌梢渡。渡口西边坐落着数个县镇,是西域商队进京的必经之地,昔日也是车水马龙,九衢三市,但二十年来大周战乱频繁,这条商路便渐渐萧条了。
却说叶濯灵和采莼骗走了两匹马,一路东行,半日内就走了二三十里,在路上换了男装,天黑前进了七柳镇。镇上有两家邸店,一家临着赌场,一家挨着集市,叶濯灵在集市里转了一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租马的铺面,但里头只剩一匹马,还算健壮,其他全是骡子和驴。
她担心到达的下一个县镇也缺马卖,当机立断,用一根晒干的紫金参换下了那匹马,前脚告诉老板自己和弟弟准备走夜路去广源县,后脚就牵着三匹马绕了一大圈进了邸店。邸店的马厩是用砖石砌的,有两头骡子和一头牛在吃草,她把军马拴在最里头,进店要了一间上房。
“可惜只剩一匹,不然再买一匹,把这两匹军马都丢了。烙上印就不好跟人换,白白贴了人参出去。”叶濯灵对采莼叹息。
许是久无客人,小二很是殷勤,送了两碗热汤饼上楼,两人吃饱喝足,不住地打哈欠。五天来她们第一次挨到床,看见枕头就想睡觉,叶濯灵嫌床褥不干净,用扫床的笤帚扫了一遍,又铺上包袱里的绸布,叫采莼坐上去,抹了抹头上的汗:
“我去打两盆水。”
采莼抢着干活:“姐姐,你别累着,我去吧!”
“你的脚扭到了,我先看看伤得怎么样。”
叶濯灵把她按在床上,脱了靴子,采莼猛地往后缩去,被她捉住脚踝。
“别动,怎么不听话呀。”
“姐姐,你别看!”
已经迟了,叶濯灵抽掉那只袜子,在烛光下愣住——采莼的左脚竟有六个趾头。
采莼窘迫地咬着嘴唇,结结巴巴地开口:
“我,我……我自己来……”
叶濯灵只惊讶了一刹,就把她的脚架在膝盖上,左拍拍右摸摸,做出判断:“还行,没伤着骨头,只是有些肿,过两天就好了。我去给你打水,你看着汤圆。”
褡裢里传来轻微的呼噜声,是汤圆在沉睡。她把褡裢塞到采莼怀里,伸了个懒腰,站起身,见采莼像被剥光了衣服似的满面羞红,想了想,索性把自己的袜子也脱了,左脚“咚”地踩在床沿:
“你多了一个小趾头,我多了一个小脚趾甲,咱俩正该做姐妹。”
采莼懵然看去,只见她的小脚趾甲如同被刀劈过,裂成了两半。洗脚的活儿都是银莲干,她从来没发现这件事。
叶濯灵又道:“赤狄人的脚都这样,小时候我和别的孩子下河玩儿,他们看到就骂我是杂种,我说我多了一个脚趾甲,又不是多了一张嘴吃他们家的饭。你要是接受不了你有六个脚趾头,就这么想——既然草原上的人都有六个脚趾甲,可能世间有一个地方,那里的人都是六个脚趾,你在那儿就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