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四章 要人

作者:小贞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来到屋内落座,一名士兵为陈久光端上了茶水。


    后者并不倨傲,甚至对端茶的士兵还道了声谢。


    一旁脸蛋已经肿成猪头的吴维贤则不仅没有茶水,甚至连凳子都没有一个。


    不过,被李虎打了样一顿之后,此时的他也不敢再嚣张,只是有些不忿的看向王一。


    抿了口茶水,王一抬眼看向陈久光道:“陈大人,不知来我这五龙口有何贵干?”


    陈久光拱了拱手道:“听闻东辽出了个猛将王二小,三番五次击败倭奴,特来拜访。”


    “并向商议一下招安事宜。”


    他话音刚落,一旁的李虎便破口大骂:“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哥哥若不是信了你们朝廷的鬼话,也不会惨死在蛮兵刀下!奶奶的……”


    李虎还想再骂,但这时王一给了他一个眼神,前者顿时住嘴!


    王一虽制止了李虎,但脸上也对招安二字兴趣缺缺,他说:“自我年幼之时,东辽便尽皆落入女真部族之手,如今我带着兄弟们反抗女真部族的暴政,与你大周似乎没什么关系吧!”


    “真是不知,招安二字从何而来。”


    陈久光赶忙皆是:“你说年幼之时东辽便被女真族窃取此事不假,可在这之前我大周治理东辽已有两百多年,不能因女真族一时猖獗而否了我大周对东辽的管辖之权。”


    “说是招安其实也是朝廷看中了你们的能力,想要提拔重用。”


    “我此番前来,还带来了朝廷任命你为东辽总兵的官印和任命书!”


    说着,陈久光摆了摆手,两名随从便将官印和官袍抱了进来。


    李虎看着这套和自己哥哥一模一样的衣服和印玺便大为恼怒,可还不等他说话,王一便随口道:“对了,看到这玩意我倒是有些事想要找您打听一下。”


    “你们的前任东辽总兵宋魁,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你们朝廷是如何处理、抚恤的?”


    此话一出,陈久光顿时哑然。


    当金州失陷宋魁战死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京城实际上没多大反应。


    毕竟大周在东辽打的败仗多了去了,死一两个总兵如家常便饭,不值一提。


    但该有的抚恤和荣誉称号还是要有的。


    就在礼部打算追封宋魁个左都督加太子少保的职务时,几个言官跳了出来开始骂娘。


    说什么宋魁身为主将丢了城池,本就是最大恶疾,而且据他们听说,宋魁并不是战死而是逃跑的时候被蛮兵杀死的。


    更有甚者直接开始胡编乱造,说什么宋魁根本没死,而是卷了朝廷的援助投降女真了!


    这下朝廷搞不清楚状况,追封职务之类的活动自然也停了下来。


    之后一来二去就没消息了。


    可现在看金州的战况,以及李虎等人的处境,那宋魁战死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于是陈久光也大方说道:“朝廷正准备追封宋大人左都督兼太子少保的职务,风光大葬!”


    听到这话王一微微点头,宋魁是个官迷,他要是知道这件事了,估计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随后他又看向陈久光道:“如此甚好,也不枉宋大哥对你们大周朝廷忠心耿耿啊!”


    陈久光似是抓到了王一话中的漏洞赶忙纠正道:“王将军,不是我们大周朝廷,是咱们大周朝廷,你我皆是汉人,咱们同为大周子民啊!”


    面对陈久光笑眯眯的示好,王一却只是回应了一声冷笑。


    “咱们的大周朝廷?扯淡?老子小时候被蛮子欺负的时候,朝廷去哪里了?”


    “老子爹娘被蛮子逼死的时候朝廷又去哪了?”


    “现在老子有兵有将有了城池,朝廷跑了过来要当我爹,我他妈能认?”


    “所以,你少给我套近乎,直接说点实际的吧!”


    “你们大周朝廷打算让我干什么?又打算出多少价码,咱们敞开了谈,我五龙口以商起家,什么都能谈。”


    王一如此直白的话,一时间让陈久光不知所措。


    他来此肯定是有原则的,原则之一便是让王一承认他是大周的子民,并授予他大明的官职,今后听从朝廷调遣。


    可王一根本不吃这一套,这就有些难办了。


    就在他纠结之际,一旁憋了许久的吴维贤跳了出来。


    “王一,你这厮竟敢不认皇命,难道你也要学那些女真蛮子们造反不成?”


    王一不明白,这人被打了这么一通,怎么还敢在这跳着脚乱骂。


    他没有说话,只是喝了口茶水,一旁的于少龙直接箭步上前一拳砸到了吴维贤的嘴巴上。


    原本李虎左右开弓抽他巴掌只是抽掉了不少槽牙,现在好了于少龙一拳直接将门牙全部砸掉。


    吴维贤是彻底没牙了。


    被打之后,吴维贤赶忙用漏风的嘴向陈久光求救。


    “尚书大人救命!”


    于少龙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随手一丢,这人便被丢出了门外。


    李虎见状立刻兴奋起来:“大帅,我去看他死了没有!”


    这时,王一开口了:“活着就行,别真弄死了!”


    李虎拍着胸脯道:“好嘞!”


    这时,就算是修养极佳的陈久光也忍不住道:“王将军,您真的要自立为王?”


    王一冷笑:“我在五龙口有兵有将,有钱有粮,蛮子奈何不得我,高丽也奈何不得我,甚至我还能去千里重洋之外的倭国劫掠。”


    “就是自立为王又能如何?”


    “你们大周练蛮子都打不过,难不成,还敢来找我麻烦?”


    陈久光闻言咽了口吐沫,现在的大周确实对王一无可奈何。


    见王一对官位职务乃至天命皇权都不感兴趣,陈久光也只好按着他说的那样,直接道明了来意。


    陈久光说:“好吧,既然如此那咱们就谈点实际的。”


    “我们打算让你在合适的时机出兵袭扰蛮子,不知要做成这件事,需要多少价码?”


    这个要求完全在王一的预料之中,他平静的伸出了一根手指道:“十万!”


    “十万两白银?”陈久光一喜,现在朝廷虽然穷些,但凑出十万两白银还是可以的。


    然而王一却摇头道:“不!是十万个百姓。”


    此话一出,陈久光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这些年来他也经历过大大小小诸多谈判,一般想要招降或者安抚某些人,他们大多数开的价码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大到几百万,小到几十万,他都谈过。


    但要人还是头一次。


    想到人口对一个势力发展的重要性,陈久光便觉心头像是压了一块巨石。


    难道,他真有问鼎天下之心?


    定是如此,他还如此年轻,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见对方久久不语,王一又挑眉道:“怎么?这个价码,大周朝廷出不起?”


    “据我所知,现在你们的西北地区正闹饥荒,许多百姓沦为流民,只要你们朝廷用点力气把这些流民全都运到东辽来,应该不是问题吧!”


    这消息是王一从江南商人嘴里知道的。


    最近几年西北连年旱灾,数十万百姓沦为流民,而那些江南商人则往西北运输粮食,发了不止一笔横财。


    王一索要西北人口,为了就是充实自己的势力。


    现在王一在五龙口的人口已经趋于饱和,甚至有些溢出。


    可想要扩充地盘,这些人口又有些捉襟见肘,如果能再获得十万人,他便能彻底掌握东辽半岛这片地盘了。


    陈久光坐在原地犹豫良久最后开口道:“西北确实有些流民,将他们送到东辽我也可以和陛下商量。”


    “只是,将军得到这十万人口之后,又打算如何牵制蛮兵呢?”


    王一轻笑一声道:“简单,我直接拿下东辽半岛,二十万军民兵锋便能指向上京。”


    “如此蛮子就是在想进攻西辽,也断不可能全力进攻,你们大周的压力自然会小很多。”


    “十万流民,换取在东辽的一个强力助力,这买卖绝对划算。”


    看着王一勾起的嘴角,陈久光也在仔细的盘算着利弊。


    将十万流民送到东辽对大周来说绝对能缓解一大口赈灾的压力,同时,如果真如王一所言,他能拿下东辽半岛守住盖州城的话,蛮子再想进攻大周也确实要更多掂量一二了。


    这个无论如何对大周都有益处的条件,可对陈久光来说确是如鲠在喉。


    如果王一此时承认大周朝廷,并接受了东辽总兵的职位,那这个条件陈久光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可现在王一并不承认大周朝廷,换句话来说他算是自立为王。


    这就不一样了。


    将自己国家的百姓去送给其他势力来充实人口。


    无论如何,陈久光也不敢立刻答应。


    思来想去,陈久光也只能道:“王将军,兹事体大,我需回朝禀报陛下定夺。”


    作为老牌官僚,陈久光自然也知道解决不了找领导的原则。


    王一也不指着他能立刻答应,点了点头便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请陈大人回去禀告,我王一在此静候佳音!”


    送走了陈久光。


    江九儿看着他们离去的战船有些迟疑道:“你说他们会答应吗?”


    王一摇头:“不知道。”


    他确实不知道,甚至陈久光也不知道。


    天知道昏招频出的大周朝廷会做出什么决定来。


    而这对王一来说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的问题了。


    能忽悠来十万人口最好,就是没有,他也不损失什么。


    而陈久光在告别了王一之后,也立刻将东辽的情况上奏朝廷。


    果不其然,当陈久光将王一的态度和条件说了一遍之后,整个朝堂便像是粪坑里丢进个大炮仗,都是喷屎。


    礼部尚书冯朝恩首先发言:“此贼不认我大周朝廷,与那女真蛮子又有何异?我朝不派兵剿灭他们便罢了,还要我等为他们送去百姓!这贼子真是做的春秋大梦。”


    “陈尚书,你说你是不是收了他的银子?”


    陈久光似是知道这结果,他两眼一闭理都不理。


    紧接着,左都御史杨贺程也跳了出来,他对着龙椅上的周帝道:“陛下,百姓乃是国之元气。”


    “国之元气岂可赠与他人?此事万万不可!”


    “而且,臣已经找人望过东北方向的气,哪里有王侯之气,臣想定是那王一贼子。”


    “您要是真让百姓去那里,此贼于我大周之威胁,比之女真更甚啊!”


    他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尹匡也站出来道:“陛下,将西北流民运到东辽所花费的银两,不亚于发放赈灾款项,所以臣以为与其将人送给那乱臣贼子,不如安抚百姓,以保我大周根本。”


    朝堂之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不仅将王一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还带上了陈久光。


    看着下方吵作一团的大臣们,周帝面沉似水。


    他自二十八岁登基,接手了这大周朝廷之后,每天兢兢业业的处理公务,一刻也不敢停歇。


    可如今的大周朝廷确是内忧外患。


    东辽的蛮兵暂且不提,国内也早已是一塌糊涂。


    西北灾荒,流民四起,西南少数民族叛乱,已然一片混乱。


    作为赋税重地的东南虽然还算稳定,但每年收上来的赋税越来越少,朝廷支出愈发捉襟见肘。


    他这个皇帝才三十出头便已经满头白发,看上去像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头。


    而现在,东辽好不容易跳出来个猛人帮自己收拾了女真部一顿。


    结果那猛人还不尿自己这一壶。


    至于王一提的十万百姓的条件,在周帝看来,也不是不可接受。


    毕竟从西北抽调十万百姓便能少十万个吃饭的嘴,还能让女真部多个威胁,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面子、里子什么的,对周帝来说实在是不太重要。


    国家折腾成这样,就剩一口气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沉默片刻,周帝一拍龙案道:“够了,别吵了!”


    一声大喝,一众大臣全都停了下来,开始直勾勾的看着他。


    周帝用这几年养出来的威望审视着朝下诸臣,随后说道:“如今西北灾民四起,送去东辽十万,便少十万张吃饭的嘴!而且还能让王一压制女真各部,如此一举两得的美事,你们为何反对?”


    “陈尚书?朕命你立刻执行此事,沿途所有衙门务必全力支持,若有违抗,朕赐你先斩后奏之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