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玉丝嵌新魂

作者:一只胖胖的小龙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清颜把和田玉牌放在放大镜下,指尖捏着劈到三十二分之一的真丝金线,却迟迟没下针——玉槽窄得只有半毫米,丝线稍不留意就会卡在槽里,一扯就断。她已经废了三块玉牌,桌上的绢布上散落着断成小段的金线,像撒了把碎金。


    “别急,老法子里嵌丝得用‘蜡引’。”爷爷苏明山端着杯热茶走过来,从布包里掏出一小块黄蜡,在火上烤软了捏成细条,“把蜡条塞进玉槽,再把丝线裹在蜡上,顺着槽走,就不容易断。”


    苏清颜照着试了试,蜡条带着温温的黏性,金线果然服帖地贴在玉槽里。她屏住呼吸,针尖轻轻推着丝线前进,暗红色的朱砂丝线裹着蜡,在白玉上晕出淡淡的暖光——这是太奶奶传下来的嵌丝手法,爷爷说,以前给大户人家绣玉饰,全靠这法子。


    正绣着,培训班的学生小周抱着个木盒进来,里面是她绣的兰草纹书签:“苏老师,我想把这些书签放在文创园的书店卖,您看行吗?”木盒里的书签用了淡青色丝线,针脚虽不如苏清颜细密,却透着灵气。苏明山拿过一个,摸了摸绢边:“针脚稳了,再练半年,就能绣简单的花鸟了。”


    小周眼睛一亮,又拿出手机:“我还拍了您教劈丝的视频,发在网上,好多人问怎么报名呢!”苏清颜凑过去看,视频里她指尖捻着金线,阳光落在丝线上,评论区满是“想学”“原来苏绣这么美”的留言。


    中午,陆承泽带着博物馆的李馆长来工作室,手里拎着个锦盒,里面是几块不同质地的玉石:“李馆长听说你用了老嵌丝法,特意带了新玉料,想看看不同玉质的效果。”李馆长拿起正在绣的玉牌,对着光看:“朱砂线嵌在白玉里,既有古意又有新意,这要是展出,肯定受欢迎。”


    苏清颜心里一暖——陆承泽知道她对老手艺的执着,特意提前和李馆长沟通,没让她改现代工艺。她拿出刚绣好的样品,凤眼的朱砂在玉槽里泛着淡金,李馆长当即拍板:“先做五十块,作为博物馆的限定文创,下个月开展就上。”


    下午,母亲李慧带着几个邻居阿姨来培训班,手里拎着刚蒸的青团:“她们听说我女儿教苏绣,都想来试试。”阿姨们围在绣绷前,拿起丝线好奇地捻着,李慧笑着说:“以前我总担心她绣这个没前途,现在看,比什么都强。”


    苏清颜看着母亲挺直的腰板,又看了看爷爷手里的老蜡块、陆承泽递来的玉料,忽然觉得手里的针变轻了。她拿起一块新玉牌,裹上蜡条,金线顺着玉槽游走,这一次,没有断丝——就像她的路,从前世的崎岖,走到如今的坦途,靠的不只是自己的坚持,还有身边人的支撑。


    傍晚,小陈抱着新到的丝线进来,兴奋地说:“苏姐,非遗协会说要推荐咱们去参加全国非遗展,还能申请传承基金!”苏清颜接过丝线,是爷爷托人从苏州寄来的新朱砂线,暗红色的线团在灯下像凝了光。


    陆承泽帮着把玉牌收进锦盒,指尖碰到她刚绣完的凤眼,轻声说:“全国展上,你的绣品会让更多人看见苏绣的美。”苏明山坐在一旁,把老蜡块包好:“到时候我跟你去,给你搭把手,也让老朋友们看看,苏家的手艺没断。”


    暮色渐浓,工作室的灯亮着,玉牌上的朱砂凤眼、绣绷上的兰草、桌上的老绣样,都浸在暖光里。苏清颜拿起针,在新的绢布上绣下第一缕金线——这一次,她绣的是展翅的凤凰,翅膀上的丝线劈得极细,在灯下像要飞起来一样。她知道,这一针,不仅绣在绢布上,更绣在了苏绣传承的新路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