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行业体面

作者:秦朝独立的榛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一瞬间,陈芳华觉得,这大概是她这辈子听过最动听的声音。


    “在!我就是!”


    她应声转身,几乎是立刻折返奔回去。


    拆信的时候手竟然有些抖,直到看到那薄薄的一页信纸上其中的四个字,“予以采用”,才长舒了一口气。而后立刻,巨大的喜悦包裹住了心脏。


    妈的!比第一次卖出影视版权,发现账户上突然多了好几个零还要紧张。


    报社回信简洁:稿件《忆知青岁月》拟于“青年时空”栏目录用,稿酬标准为千字五元。若您无异议,请尽快寄出下篇。因系短篇连载,待收讫完整稿件后,方可最终安排刊载事宜。


    陈芳华有些发愁,她没钱再寄了啊!


    要不要直接上门送稿呢?陈芳华犹豫了三秒,最终在不顾行业体面和赚取本钱中选了后者。


    晚上她跟刘淑英提前打了招呼,说明天要去图书馆看书,刘淑英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嘱咐她出门注意安全。


    第二天不到六点,陈芳华就跟刘淑珍前后脚出了门。之前几次坐车都是刘淑英两口子付的车费,现如今她连一毛的汽车都坐不起,只能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徒步进城。


    京市的天气越来越冷,刘淑珍上班还能穿她姐的旧毛衣毛裤,陈芳华没有厚实衣服,只能将两件衬衣都套在了身上,外面罩着那件没有补丁的外套,腿上也套了两条单裤,但冷风一吹,整个人还是冻得直打颤。


    陈芳华不禁加快了脚步,一来要使力气让身上回暖,二来必须在八点左右赶到城里的友谊宾馆。虽然她熟悉现代京市的布局,但往后倒退几十年,许多建筑格局都跟记忆中对不上号了。昨天从邮局回去时,她特意打听了下友谊宾馆的大概方位,今早才敢独自出门。


    唉,穷的连张地图都买不起!


    友谊宾馆是涉外宾馆,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整栋楼装修的非常气派,普通人不能随便进去,好在它的楼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石钟,陈芳华到达时看了一眼,八点十五,不算晚。


    陈芳华歇了一口气,双手从袖筒伸出来交叉在一起使劲搓了搓,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巴掌大的纸,展开后上面用漂亮的英文写着“导游,英文流畅”。仔细看,那纸背面还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正是她第一篇短篇大纲的其中一页,现在废物利用做成了揽活儿的招牌。


    见宾馆出来的外国人渐渐多了起来,陈芳华不敢靠太近,便在离宾馆大约五六十米的地方举起了招牌。举了一会儿,实在冷得受不了,她四下张望,发现旁边有个齐腰高的花坛,便灵机一动,在纸的四角沾了点唾沫,把纸贴在花坛外缘,自己则靠着花坛蹲下来。这样既能避风,又能让过往的行人同时注意到她和招牌。


    等了十几分钟,眼前人来人往了好几拨,却没人向她问询。


    难道这个时代大家都不爱逛景点?还是戒备心太重,害怕遇到骗子?但来都来了,陈芳华不想白跑一趟,于是当又一对外国男女从眼前走过时,她赶紧站起来主动上前攀谈。


    她的口语极好,是标准的牛津腔,“先生,对京市的景点有兴趣吗?我是导游,费用好商量。”


    那外国男人微微有些惊讶,用英文问她,“你是大学生?”


    陈芳华点头,胡诌道:“英文系大二,我的老师建议我们多跟外国人交流,实战练习才能提高口语水平。”


    外国女人搭话说,“你的口语非常标准,真难想象才大二。”


    “谢谢。”陈芳华礼貌道谢,再次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导游。


    两人相视犹豫了一会儿,外国男人道:“我们确实有两天的空闲时间,但你的费用怎么算?”


    陈芳华精神一振,赶紧道:“你们想去哪里?京市的景点我都熟悉。”


    事实上,这个时代能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真不如几十年后多。


    两人考虑了一会儿,道:“我们想去故宫。”


    “你们运气真好,碰上了我。”陈芳华更高兴了,信心满满的自夸道:“就连那些专职导游都不一定比我熟悉故宫的人文历史。”


    想当年,为了写一篇古代穿越文,她前前后后去了故宫不下五次,把明清历史研究得透彻。正是凭着这股较真的劲儿,那篇小说刚一完结就被影视公司看中,成了她第一本卖出影视版权的作品,让她狠狠赚了一笔。


    “至于费用,你们看着给吧。”


    一来她不熟悉这个时代的物价,二来这是第一次揽活儿,行情也还没搞清楚,害怕要多了,再把这第一单给黄了。


    外国人想了想,伸出两个手指头,“两块,可以吗?”


    陈芳华差点脱口问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转念一想,当然是人民币,对方又不是冤大头。


    她略一思索,讲了个条件:“包门票费和午餐就可以。”


    “好。”对方比了个“"ok"的手势,爽快答应了。


    陈芳华和两人坐车时,才发现他们竟然有专车接送,看来这两个外宾的身份挺有分量。


    通过车上简短的交流,陈芳华得知这两人是国外一所知名大学的学者,此次是跟团来做访学的。她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在交谈中尽量表现得大方得体。到了景点,更是拿出专业态度,解说起来口若悬河、妙趣横生。


    两个外国人都听入了迷,不时发出惊叹:"真的吗?""原来如此!"


    陈芳华心里暗自得意。她的解说和普通导游不同,除了介绍景点的人文历史,还会在遇到某条巷子或某座宫殿时,穿插几个有趣的野史轶事。毕竟,现代时钻研过的那么多明清史料不是白读的,看过的那么多清宫剧也不是白看的。


    从故宫出来,已是下午三点多。他们进去得不算晚,但陈芳华讲解得格外卖力,每个参观点都讲得扎实深入。过程中,还吸引了好几个没请导游的外国游客驻足旁听。


    对这类“蹭讲”行为,她不仅没阻止,反而有意提高音量,让后面的人也能听清。讲解结束时,她顺势推介自己:“我对京市其他景点也很熟,如果需要导游,可以到友谊宾馆门口找我!”


    那两个外国学者人挺不错,参观结束,痛快付了先前说好的费用不说,请她吃面之余还多请了一瓶汽水。陈芳华也不客气,道谢后大方收下了。


    之前参观的时候,有其他带团的导游看她全程英文,还以为她是文旅系统的高级干部,寻隙过来跟她交流经验,她则趁机打听了一下行价,发现像她这种独干的个体户,带一趟普通游客起步价一般是三块钱,要是带外国游客那更是不得了,五块钱都要少了。


    陈芳华盘算了一下,今天这一趟倒也不算太亏,毕竟拿三块五块的那些人只是干落那些钱,并不包吃包门票。


    挣到了钱,晚上回去时她就坐上了公共汽车。她午饭吃的迟,虽然赶上了刘淑英家的晚饭,但没什么胃口,便早早上床睡了。


    这一天的工作强度实在有些高,先前投入的时候还不觉得,现下放松了,才觉得脚疼嗓子疼。


    刘淑英九点进来睡觉的时候,奇怪问道:“你不是去看书了吗?怎么累成这样?”


    陈芳华翻了个身,舒坦的呼出一口气,道:“看书也累人啊。”说罢,又问她,“对了,你什么时候能正式上工啊?”正式上工自然指的是贝家。


    刘淑珍眼里流露出一丝期待与得意:“快了。”


    陈芳华不由心下一沉。她有预感,贝家和刘淑英不会一直对她放任不管。等刘淑珍正式去贝家做保姆那天,贝家对她的打算,估计也就明确了。她得在那之前赶紧挣到一笔钱,只有这样,万一贝家打算送她回去,她兜里有钱,才有抗衡的底气。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行业体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