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浙江官场为账册、顶罪闹得不可开交时,外患已悄然逼近.
倭寇窥破大明内部矛盾,勾结东南海匪,突袭浙江台州桃渚镇。
一时间,镇上火光冲天,女人的嘶吼、孩童的哭泣、百姓的呼救声交织在一起,倭寇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最后更是与温岭倭寇头领井上十三郎汇合,在镇内休整,肆意挥霍战利品。
危急关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及时赶到。
看到同胞惨死、家园被毁,戚家军将士个个眼中喷火,刀光剑影间,每一击都带着复仇的怒火,誓要将倭寇斩尽杀绝。
井上十三郎也带着手下迎战,双方瞬间陷入血战,从日出打到日中,胶着一个时辰,胜负仍未分晓。
就在战局僵持之际,远处山坡突然出现数百道人影。
为首的正是沈狱,他带着锦衣卫,还招募了齐大柱等乡民赶来支援。
沈狱看着混乱的战场,忍不住骂道:
“他妈的!老子是锦衣卫,让老子来打仗,这不是开玩笑吗?”
可他没法退:
胡宗宪因兵力不足,怕战败误了抗倭大局,特意请他协助。
更重要的是,看着百姓遭难,他不能背上“不顾百姓死活”的骂名。
“杀了这些狗娘养的!”
沈狱一声令下,率先冲了下去。
锦衣卫虽不擅长军阵对战,但一对一厮杀却是强项,刀光闪过,血雾翻涌,个个如猛虎下山,招招毙命。
乡民们也受此鼓舞,齐大柱等人更是奋勇向前,与倭寇拼杀。
战局瞬间扭转。
戚继光见沈狱亲自上阵,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更让人振奋的是,王二牛手持双戟,如入无人之境,径直冲到井上十三郎身边,一刀便斩下了他的头颅。
倭寇见头领被杀,顿时军心大乱,纷纷溃散逃窜。
就在沈狱在浙江东奔西跑,一边查账册一边抗倭寇时,记载着沈一石二十年往来的四大箱账册,终于送到了京城玉熙宫。
嘉靖虽常当甩手掌柜,却极爱钱,尤其在意自己的“私产”,当即让十二名太监算账。
两张桌子摆着巨大算盘,六个太监算一个,拨弄声噼里啪啦响,没一会儿就理清了账目。
吕芳拿着财务汇总递给嘉靖。
嘉靖看了开头,脸色先还平静。
账上写着二十年400万匹丝绸,52%(208万匹)归了嘉靖,这在他看来是“本该如此”。
可往下看,各级官员竟分走了100万匹,他顿时皱起眉,问:
“这100万匹折合多少白银?”
吕芳没直接给答案,反倒说得极为讲究:
“各年市价不一样。倭患前海运通,内地每匹10两、西洋15两,倭患后海运断,内地仅6-7两。”
他故意把算法列出,让嘉靖自己算。
若直接说“七八百万两”,正缺钱的嘉靖在气头上,难保不会疑心他“门儿清”,是不是也掺了手。
嘉靖心里一算,脸色沉了下来。
七八百万两白银,虽没超他“一两银子分六钱”的底线,可眼下边关、东南两处打仗,他的修道开支也不能断,正是最缺钱的时候。
“这些白银都跑到哪去了!”
嘉靖猛地拍桌怒吼。
“要彻查!”
吕芳连忙接话,可嘉靖反问“怎么查”,却把他难住了。
查谁?
查到哪一步?
账册里还记着嘉靖和司礼监的账,说白了,怎么查全看嘉靖的态度。
可嘉靖偏装出一脸“无知”,这话根本没法接。
就在吕芳僵住时,嘉靖突然问:
“胡宗宪来了?”
吕芳连忙回:
“胡部堂是秘密赶来的,没人知道他进京。”
“立刻叫他进来,把浙江的烂账给他看!”
嘉靖果断下令。
直到这时,吕方才明白。
胡宗宪让沈狱帮忙抗倭,根本是早接了秘密指令,提前回京等着处理这摊子事。
浙江的账册风波,终究要靠这位“东南擎天柱”来破局了。
这场召见,是嘉靖对胡宗宪的终极考验.
他早已动了倒严的念头,却怕牵连东南抗倭大局,所以关键就看胡宗宪能否彻底剥离严党。
胡宗宪刚秘密进京,没来得及吃饭就被传召,而玉熙宫的账册早已做了手脚:
沈一石原本的四大箱账册,涉及嘉靖与司礼监的部分已被隐藏,只剩两箱“干净”的烂账。
“臣浙江总督胡宗宪,叩见陛下!”
胡宗宪在殿外跪下,声音沉稳。
“进来。”
嘉靖只说两个字,却暗藏深意。
玉熙宫是他修道的私密之地,除了严嵩、吕方,极少有外臣能进。
这既是暗示“你可顶替严嵩的位置”,也是一种无形的施压。
胡宗宪却不敢接这个“恩宠”,连忙回话:
“圣上修道之地,外臣不敢擅入,恳请圣上准臣在殿外回话。”
一旁的吕方立刻上前打圆场,句句都在点醒胡宗宪:
“皇上说了,您是国之柱石!这殿里平时只有严嵩能进,也是因为他用了您这样的人撑着大明江山,他能进,您也能!”
这话明着是抬举,实则是替嘉靖问出核心:
你愿不愿意脱离严嵩,接下“柱石”的位置?
胡宗宪进殿后,嘉靖先夸他“长大了”,话锋却瞬间转厉:
“可你把浙江官场管得这么烂!说你体恤下属、不肯得罪人,可下属通共贪污、目无君上,你也不管?现在打仗缺粮,你这个总督怎么当的?”
他故意把责任往严党身上引,就等胡宗宪开口指认。
可胡宗宪却抗下了所有:
“臣早在三月就已请辞,愿为浙江吏治担责。”
“别拿请辞当借口!”
嘉靖打断他,语气带着嘲讽,
“什么水清则无鱼、水浊则有鱼,这套在朕这没用!朝廷清明你就当官,出了贪官你就甩手,你是觉得朕是无情无义、骨肉相残的昏君?”
几句话就封死了胡宗宪“以退为进”的路。
请辞就是质疑皇权,就是不想跟朕干,这个罪名他担不起。
嘉靖步步紧逼:
“你管的地方贪墨成这样,你会不知道?”
“官场贪污非一日之寒,臣有所耳闻。”
胡宗宪低头回话。
“那为什么不上报?怕得罪严世蕃,还是怕得罪严嵩?”
嘉靖的声音陡然提高,把“锅”直接摆在他面前。
要么指认严党,要么承认自己失职,没有第三条路。
胡宗宪却始终不接:
“臣掌浙江军政,吏治之事虽有耳闻,却未必全清,是臣失职。”
他宁愿认“失职”,也不愿咬出严党。
一旦他开口,倒严就会立刻启动,可严嵩可是他的恩师啊!
嘉靖看着他倔强的样子,终是没再逼问,只喊来吕方:
“带他去看那些烂账,让他看清楚,自己管的到底是个什么烂摊子!”
这场试探没得到明确答案,可嘉靖心里已然有数。
胡宗宪虽不愿反严,却也绝不会跟严党同流合污,倒严的时机,还需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