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昌、何茂才刚逼海正去淳安监斩,转头就急着让沈一石筹备买田的事。
沈狱听到消息,立刻改了行程。
他让李默和王二牛带人去淳安支援海正,自己则带着几名锦衣卫,悄悄跟上了郑、何二人。
两人径直走到杭州码头,站在岸边等了半个多时辰,却始终没看到沈一石的船。
何茂才率先慌了,来回踱步,嘴里不停抱怨:
“沈一石搞什么名堂?都这时候了还磨磨蹭蹭,万一海正那边出了岔子,咱们怎么跟小阁老交代?”
一旁的郑必昌倒显得气定神闲,手捻着胡须:
“急什么?沈一石是严党在浙江的钱袋子,改稻为桑成不了,他也没好果子吃,肯定会来的。倒是咱们,得先给小阁老写封信,把‘通倭’的事报上去,也好让他放心。”
“写信?谁来写?”
何茂才停下脚步,眼神里带着几分警惕,
“这信要是写不好,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小阁老怪罪下来,谁担着?”
两人瞬间吵了起来,一个说“你是主谋该你写”,一个说“你先提的构陷该你担责”。
吵了半天,最终还是郑必昌妥协,没好气地说:
“你来写草稿,我亲自抄一遍,这样总行了吧?出了问题,咱们一起担着!”
何茂才这才满意,从随从手里拿过纸笔,递给何茂才。就在两人准备写信时,江面上传来船桨声。
一艘挂着“制造局”灯笼的大船缓缓驶来,径直往淳安方向开去。
“沈一石这是直接去淳安了?”
何茂才皱眉,
“他倒会省事,让咱们在这白等半天!”
“行了,船来了就好,咱们也回去吧,等着看海正的好消息。”郑必昌收起纸笔,带着何茂才转身离开码头。
沈狱躲在远处的树后,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郑、何二人看似嚣张,实则各怀鬼胎,连写封信都要互相推诿,这样的人,根本成不了事。
他见这里没什么新动静,便带着人返回住处。
刚进门,手下就来汇报:
“大人,高翰文那边出事了,他在府里疯疯癫癫的,把自己珍藏的琴全搬了出来,又是劈又是烧,嘴里还喊着‘知音是假,构陷是真’!”
“他这是被沈一石逼疯了。”
沈狱端起茶杯,语气里满是嘲讽,
“当初要是不贪慕‘音乐知音’的虚名,也不会被沈一石用芸娘设局,落得个被迫签字的下场。现在后悔了?晚了。自己犯的蠢,就别怪别人狠。”
手下还想再说些什么,沈狱却摆了摆手:
“不用管他,一个被构陷就崩溃的书生,成不了气候。”
……………………
沈狱没过多处置那四个诬陷高翰文的太监,只把人放了回去,却特意派了个锦衣卫给杨金水递了话。
意思很明确:这事我知道了,你看着办。
消息传到杨金水府上时,他正坐在屋里,那四个太监正围着他争相献殷勤。
一个太监拿着毛巾想给他擦额头,杨金水眼皮都没抬,只斜睨了一眼,头一歪,那太监的手瞬间僵在半空。
四个太监立刻明白不对劲,“扑通”一声全跪了下来,慌忙从怀里掏出银票,其中一个还哭丧着脸说:
“干爹,好狗不吃外食!这是沈一石给的银票,儿子们收下就是想留个证据,就等您回来处理呢!”
杨金水冷笑一声,伸手拿起一张银票,掂了掂:
“外食是有毒的。沈一石倒真大方,一赏就是四千两。”
这话一出,太监们更慌了,连忙顺着话头拍马:
“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还想收买咱们!他也不想想,他的钱是靠谁赚的?惹恼了干爹,一脚就把他踹了!”
“对!拆了他的丝厂,让他再也做不成生意!”
“收钱的事本不算大,可你们蠢就蠢在,让锦衣卫抓了把柄。”
杨金水把银票扔回给他们,语气阴恻恻的,
“吃了。”
四个太监愣了一下,随即像是顿悟了,连忙喊道:
“谢干爹赏银子吃!”
说着就把银票往嘴里塞,囫囵咽了下去,脸憋得通红,表情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干净了?”
杨金水问道。
“干净了!”
太监们齐声回答。
“干净了?”
杨金水又问了一遍,眼神里带着审视。
其中一个机灵点的太监立刻反应过来,磕头道:
“回干爹,只要银票还在肚子里,就不算彻底干净,拉出来才叫干净!”
“那打一打,正好排得干净。”
杨金水挥了挥手,门外立刻进来两个侍卫,把四个太监拖了下去,一顿板子打得哭喊声响彻府邸。
处理完太监的事,杨金水的脸色却没好转。
他刚收到消息,沈一石正打着“制造局”的名义去淳安买田。
“用屁股想都知道,这是郑必昌、何茂才的主意!”
杨金水咬牙骂道,
“这两个蠢货,是想把我也拉下水!”
制造局是宫里的产业,挂着制造局的名头买田,一旦出了乱子,嘉靖第一个会迁怒于他这个“监管人”。
郑、何二人这是想借制造局的名头压百姓卖田,却把所有风险都推到了他身上。
沈狱原以为淳安会因“通倭”监斩和沈一石买田乱成一锅粥,可从李默传回的消息来看,局面竟比他预想的平静得多。
关键就在于海正的果断处置。
李默和王二牛带着人赶到淳安时,海正正与蒋玉僵持在刑场:
蒋玉拿着郑必昌、何茂才的手令,逼海正下令斩了被诬陷的百姓。
海正却寸步不让,坚持“无实据不得行刑”,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动手。
没等李默上前亮明身份,海正已先一步采取行动。
他直接让人扣下蒋玉手里的“行刑手令”,厉声说道:
“手令只说‘监斩通倭者’,却没附任何通倭证据。我身为淳安知县,有责任核查案情,岂能凭一张空文滥杀百姓?”
海正没再跟他纠缠,转头对被绑的百姓说:
“你们是否通倭,本县会一一核查,若真是冤枉,定会还你们清白。”
随后便让人把百姓押入监牢,暂不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