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他往前一步,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
“去年全年超支一千四百万两,其中大半是吏部与工部的亏空!严大人,你让我们户部怎么签这个字?是认下这些不明不白的开支,还是眼睁睁看着国库被掏空?”
严世蕃被怼得脸色铁青,他没想到高拱会如此直接地撕破脸,当即反驳道:
“内阁拟票时,户部的两位堂官都在场!当时你们不提出异议,现在当着陛下的面翻旧账,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故意找茬,还是想离间君臣?”
“故意找茬?”
高拱冷笑一声,转头看向张居正,
“小张,这事你最清楚,不如给大家说说,那三百万两‘兵部战船款’是怎么回事。”
张居正躬身出列,语气平静却字字有力:
“回诸位大人,去年工部以兵部名义拟票,申请三百万两用于建造三十艘战船。可截至今日,兵部连一艘战船的影子都没见到。这三百万两花了出去,账却记在兵部头上,不知严大人能否给个解释?”
张居正这话几乎就是再说严世蕃你这不是纯纯欺负老实人吗?
三百万两不是小数目,若真是“账实不符”,那便是赤裸裸的贪腐。
严世蕃却依旧镇定,嘴角勾起一抹浅笑:
“张大人这话就错了。战船确实造了三十艘,其中十艘由工部调用,用于给皇上修宫殿运送木料;另外二十艘被市舶司借去了。不信,黄公公可以作证。”
黄锦眉头微皱,转头问身边分管市舶司事务的太监:
“确有借船之事?”
那太监连忙躬身回道:
“回公公,是有此事!市舶司去年确因海疆巡查需要,向工部借调过二十艘战船,只是尚未归还。”
黄锦点了点头,转头对严世蕃说道:
“既然如此,那十艘船你让工部还给兵部,市舶司的二十艘也即刻追回。三十艘船归位后,这三百万两记在兵部账上,便名正言顺了。”
他这话看似公允,实则是在帮严世蕃圆场。
只要船能“归位”,哪怕只是形式上的,这笔账就能蒙混过关。
殿内众人都不再吭声,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东侧的纱幔通道。
所有人都知道,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嘉靖手里。
若锦身殿内传来钟声,便代表皇上认可了这个解决方案。
若没有钟声,这场账册之争,只会闹得更大。
风雪依旧从通道飘进殿内,落在众人的官袍上,带来阵阵寒意。
没过多久,锦身殿内传来一记清脆的钟鸣。
“叮----”
钟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瞬间驱散了所有的紧张。
高拱显然没打算就此罢休,他往前一步,手中朝笏重重一顿,声音里满是质问:
“宫里殿宇维修的材料费,预算明明是三百万两,工部报上来的却有七百万两!同样是工部的账,多出的四百万两,到底用在了哪里?严大人,你得给大家一个说法!”
这话像一记重锤,砸在殿内所有人的心上。
四百万两不是小数目,远超正常的预算浮动,任谁都看得出其中有问题。
可严世蕃却丝毫不慌,仿佛早有准备,既然他敢贪,那自然是有应对的。
他从容上前,语气带着几分“委屈”:
“高大人有所不知,最初确实计划在云贵川采购木料,可派去的人勘察后发现,当地山高林密,没有像样的道路,木料根本运不下来,无奈之下,才改成从南洋海面运木料----这一来一回,运输成本翻了好几倍。”
他顿了顿,又加重语气,刻意强调工部的“辛苦”:
“为了赶在年底前修好殿宇,让陛下有个安稳的地方修道,工部的人日夜赶工,海上风浪大,大船都翻了好几艘,损失的木料、人工,哪一样不要钱?我们为了皇上,再苦再累都认了,可这多花的银子,怎么就成了我们的错?你们为什么总是揪着不放?”
这番话堪称“精妙”。
既用“运输改道”“船只失事”解释了超支的原因,又把贪墨的钱巧妙摊到了“为陛下办事”的名头下,甚至还暗指高拱等人是“不顾圣意、故意挑刺”。
更绝的是,他特意提了“大船翻了好几艘”,正好和之前那三十艘“战船”的事勾连起来。
既然船都“失事”了,那十艘被工部挪用的船,自然不用还了。
兵部账上的三百万两,也成了“合理损耗”。
他严家一下子贪污几艘大船和这些船上的木料的钱财,关键还有说辞,又没法调查。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听出了严世蕃的算计,却没人敢反驳。
他把“皇上”搬了出来,谁要是再追究,就是“对陛下不敬”,就是“阻碍殿宇修缮”,这个罪名,没人担得起。
黄锦看了一眼纱幔通道,见里面没动静,便顺着严世蕃的话头说道:
“若是因运输改道、船只失事导致超支,那这笔开支确实情有可原。户部…………似乎该签字。”
这话一出口,等于给这件事定了性。
众人又沉默了。
锦身殿内,嘉靖正透过纱幔看着殿内的情景,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喜欢这种氛围。
官员们争吵时,能让他看清各方的心思。
争吵后陷入沉默、等待他拍板时,又能让他感受到皇权的威严。
严世蕃贪墨他不是不知道,可严世蕃会办事、会顺着他的心意说话,能把“贪墨”包装成“为陛下尽忠”,这比徐阶、高拱等人一味“直言进谏”更让他舒心。
至于那四百万两超支,在他眼里不算什么。
只要殿宇能修好,只要没人敢公然质疑他的权威,国库多花点钱,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修个宫殿就把他的国库给修空了?
难道殿宇的维修把圣朝修的山穷水尽了?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他嘉靖可是比肩对位汉文帝的帝王。
四季常服不过八套,自然是节俭的。
过了片刻,纱幔后传来一记清脆的钟鸣。
“陛下准了。”
黄锦立刻高声说道,
“工部超支的四百万两,户部按实签字,司礼监后续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