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章 挑事

作者:小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黄锦话音刚落,殿内原本守在白云铜火炉旁的四名太监便轻手轻脚上前,将镂空铜盖一一盖在炉口,再沿着两侧小门将火炉缓缓退了出去。


    “议事开始。”


    黄锦站在御座侧前方,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照旧例,内阁先奏报去年各部及两京十三省的实际开支,哪些该裁、哪些该留,今日需定个章程。今年若有大额开支,各部先提报,户部综合核算后,司礼监再行批红。严阁老,您看呢?”


    他话锋一转,将话语权交给严嵩,既是遵循“首辅主政”的惯例,也是暗合嘉靖的心意。


    这场财政会议,基调早已由帝心定好,严嵩不过是代传意志的人。


    严嵩缓缓起身,花白的胡须在风雪中微微颤动,他先是对着御座方向躬身一礼,才转过身面对众人,语气不疾不徐:


    “托陛下如天之德,也赖诸位臣工实心任事,最艰难的日子,总算是熬过来了。”


    一句话,便给整场会议定下了“感恩圣德”的主调。


    他顿了顿,细数起去年的困境:


    “去年两省大旱、三省大水,北边鞑靼犯边、南边倭寇扰境,再加上万寿宫一场大火----说实话,老夫好几次都觉得撑不下去了。”


    话到此处,他话锋一转,刻意提起冬旱之事:


    “皇上忧心天下,腊月里便下罪己诏,正月初一至今,更是独自在玉熙宫斋戒敬天。先前还有人借‘冬无雪’妄议朝廷,若今日再无雪,老夫等怕是都要请罪辞官了。”


    这番话半是表功、半是敲打。


    既凸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功劳,又暗指那些“妄议者”是无君无父之辈,更将所有功绩都归于嘉靖的“诚心”。


    “好在天不负圣人!”


    严嵩突然提高声音,语气里满是“激动”,


    “这场雪,是皇上斋戒敬出来的,是皇上的一片诚心感动了上天!只要我等做臣子的,往后依旧实心用事、恪守本分,我圣朝,必然如日中天,永无灾祸!”


    说完,他便闭口不言,目光望向东侧的纱幔通道。


    他等的不是参会官员的认同,而是锦身殿里嘉靖的反应。


    殿内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清楚,严嵩这番话满是阿谀奉承,冬雪本是自然天象,却被他硬安在嘉靖“敬天”的功劳上。


    去年的灾祸,也被他轻描淡写地归为“熬过来了”,对严党贪墨国库、压榨百姓的事只字不提。


    可即便心中不认同,没人敢表露半分。


    谁都知道,反驳严嵩,便是反驳嘉靖的“圣德”,便是自寻死路。


    高拱握着朝笏的手微微发白,嘴唇动了动,终究还是忍住了。


    张居正站在他身后,眼神沉凝,目光扫过严党官员得意的神色,又望向飘雪的通道,心里暗暗记下了这笔账。


    司礼监的太监们更是满脸堆笑,黄锦率先躬身附和:


    “严阁老说得是!此乃陛下圣明、上天庇佑!我等定当遵陛下教诲,实心任事!”


    其余官员也纷纷跟着附和,“陛下圣明”“上天庇佑”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压过了风雪的呼啸。


    严嵩见此情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知道,这场会议的基调已经彻底定了,接下来的财政奏报,只会顺着“感恩圣德”“实心任事”的方向走,严党贪墨的旧账、国库亏空的隐患,都将被这场“瑞雪”和满殿的阿谀掩盖。


    东侧纱幔后,隐约传来一声铜铃轻响。


    那是嘉靖满意的信号。


    黄锦立刻会意,上前一步道:


    “陛下已然知晓诸位心意,接下来,内阁奏报去年开支明细,户部、各部依次补充,不得延误。”


    严嵩再次开口:


    “这一个月多来,大家都很辛苦,总算把去年的各项开支都算清楚了,内阁这几天把票拟好了,司礼监也批了红,去年的账也就算结了。然后我们再议今年的开支。”


    说到这里,严嵩望向了他身边的徐阶:


    “你和肃卿管户部,内阁的票拟就在你们那,你们说一下,然后呈交给黄公公他们批红。”


    严嵩的话音刚落,殿内的目光便齐刷刷投向徐阶。


    谁都知道,徐阶素来谨慎,虽属清流党,却极少与严党正面冲突,如今严嵩亲自授意他奏报户部核账结果,所有人都以为会是一场“顺利过审”的流程。


    徐阶缓步上前,动作依旧沉稳,语气也和严嵩一样慢,却字字清晰:


    “内阁的票拟,是昨日严阁老交由户部的。我与苏淞昨夜核对了一整晚,核对完后,有些票我们签了字,有些…………没敢签。”


    “什么?”


    严世蕃的声音率先炸响,他猛地从阁员队列里上前一步,脸上满是诧异,


    “有些票你们没签字?哪些票没签?”


    他是严党的核心,吏部与工部的开支多由他暗中把控,徐阶这话,无疑是直接打了严党的脸。


    黄锦和司礼监的太监们也愣住了,原本松弛的神情瞬间紧绷,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徐阶身上。


    户部不签字,意味着内阁与户部的意见相悖,这场财政会议,怕是要从“和谐过审”变成“针锋相对”。


    徐阶迎着满殿的目光,依旧面不改色,慢声回道:


    “兵部的开支账单,用于北边防鞑靼、南边抗倭寇,事关边防,我们签了字,但吏部与工部的开支账单,超支数额太大,远超往年常规用度,且部分款项用途不明,我们没敢签字。”


    “你说什么?!”


    严世蕃的脸色瞬间涨红,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


    “我们吏部和工部的账单,你们没签字?”


    他实在没想到,一向“顺从”的徐阶,竟会在御前财政会议上,当众否决严党把控的两部开支,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挑衅。


    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连风雪穿过通道的声音都变得清晰起来。


    高拱、张居正等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却没敢表露。


    严党官员们则纷纷露出怒色,有的甚至想上前争辩,却被严嵩用眼神制止。


    而东侧纱幔后的锦身殿内,嘉靖原本微垂的头猛然抬起,双眼看向殿内方向,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徐阶的话像一根针,刺破了“君臣同心”的假象,也让他耳边不由自主地响起了周云逸的声音。


    “宫内开支无度,六部上下贪墨,这是上天的警示!”


    那声音很远,仿佛来自午门冰冷的青石板上。


    又好像很近,就在他耳边反复回响。


    嘉靖的手指紧紧攥住了身前的座椅,指节泛白。


    他可以容忍严嵩的阿谀,可以默许严党的贪腐,却不能容忍“开支无度”被当众揭穿,更不能容忍“上天警示”的阴影再次笼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