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5章 不下雪的冬天

作者:小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沈狱在京城的日子渐渐步入“安稳”。


    外城流民偷粮的事被八头镇住后,再没出什么乱子。


    李从安的布庄生意日渐红火,已能自给自足。


    李默和王二牛的修炼也颇有进展,“幽壤司铎”与“禹骸”的法门越练越熟,连带着那只黑狗都愈发通人性。


    唯有一件事,让沈狱头疼不已。


    京城的情报网!


    他接管的本是卢忠负责的“拱卫京城”之职,其中大半精力需用于收集京城官员、宗室乃至民间的情报。


    可卢忠调任淮安时,几乎带走了所有心腹班底,留下的锦衣卫要么是卢忠安插的眼线,要么是混日子的老油条,根本指望不上。


    沈狱从淮安带来的江彬旧部,虽然可以用,却对京城的人脉关系一窍不通,别说渗透进官员府邸,就连五城兵马司、羽林军的基本动向都摸不清。


    “沈哥,这京城的水太深了。”


    沈狱正靠在椅上喝茶,闻言只是淡淡叹了口气:


    “我知道。卢忠经营京城情报网这么多年,哪是咱们几个月就能接手的?急不来。”


    可“急不来”的后果,就是情报滞后。


    “实在不行,咱们就从底层开始建情报网?”


    李默提议道,


    “外城不是有八头吗?他在流民里人脉广,或许能帮咱们打听点消息。”


    “试过了。”


    李守成摇头道,


    “八头的人只敢在外城晃悠,一进内城就露怯,根本接触不到核心信息。而且他太贪财,让他办事少不了要花钱,还得防着他把消息卖出去。”


    沈狱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的槐树叶子早已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冬日的阳光透过枝桠洒进来,显得格外冷清。


    他知道,情报网是立足京城的根基,没有情报,再强的实力也只是匹夫之勇。


    可眼下,他既没有卢忠那样的人脉,又没有朝廷的额外支持,只能一点点熬。


    “算了,这事你多费心。”


    沈狱转身对李守成说道,


    “能拉拢的就拉拢,不能拉拢的就慢慢换掉,情报网咱们一点点建,不着急。我先把表面功夫做足,省得被人看出咱们的窘境。”


    从那以后,沈狱便摆出一副“醉生梦死”的模样。


    每日要么带着李默、王二牛去京城的酒楼喝花酒,要么去戏楼听曲,要么干脆在家召集几人打牌下棋,对锦衣卫的事务看似“撒手不管”,实则暗中观察着留下的那些旧部的动向。


    那些卢忠的亲信见沈狱“胸无大志”,渐渐放松了警惕,偶尔还会主动向沈狱汇报些无关痛痒的消息,想借此混个安稳。


    而沈狱从淮安带来的旧部,在李守成的调教下,也慢慢熟悉了京城的规矩,开始在外城、甚至内城的街头巷尾,悄悄发展起线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年底。


    腊月二十九,京城的年味已浓得化不开。


    街头巷尾挂满了红灯笼,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备年货,孩童们穿着新衣在巷子里追逐打闹,吆喝声、鞭炮声此起彼伏。


    可这份热闹里,却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压抑。


    自入冬以来,京师及临近数省便滴雪未下。


    往年这个时候,京城早已被白雪覆盖,屋檐下挂着冰棱,如今却只有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晃,土地干裂得能塞进手指。


    老人们私下里叹气:


    “冬无雪,夏必蝗啊。”


    这话像瘟疫一样在民间传开,人人惶惶不安。


    谁都知道,一旦闹蝗灾,地里的庄稼就会被啃得一干二净,到时候饿殍遍野,不知要死去多少人。


    “天怒了啊…………”


    民间都在猜测,这反常的天气,是因为嘉靖皇帝沉迷修道、疏于朝政,才引来上天的惩罚。


    而朝堂之上,更是暗流汹涌。国库本就亏空,今年入冬后,京城各部衙的官员俸禄竟拖了好几个月才补发,而且只发了三成。


    官员们虽不敢明着抱怨,却暗地里怨声载道。更让朝野震动的是,十一月时,一场大火将嘉靖皇帝日夜修道炼丹的万寿宫烧了个精光。


    那是皇帝最看重的地方,里面供奉着无数道家神像和炼丹器具,如今化为一片焦土,在官员们看来,这更是“天示惩戒”的明证。


    腊月二十九的暖阁里,炭火燃得正旺,却驱不散嘉靖皇帝心头的寒意。


    连续做了七坛罗天大醮,祈雪的符纸烧了一筐又一筐,天空依旧是那片灰蒙蒙的死寂。


    自入冬以来,京师滴雪未下,民间“天怒示警”的传言越来越盛,连万寿宫被烧的旧账都被翻了出来,压得他喘不过气。


    “传钦天监副监正周云逸!”


    嘉靖将手中的道德经重重摔在案上,语气里满是压抑的怒火。


    他不信什么“天怒”,更不信这无雪的冬天和自己修道有关,他要周云逸用“天象”说话,找出一个“与人事无关”的解释,堵住天下人的嘴。


    周云逸很快被召入宫。


    这位钦天监副监正性子耿直,虽懂天象,却更知民间疾苦。


    面对嘉靖的质问,他没有顺着皇帝的心意说“天象反常与人事无关”,反而伏地叩首,语气沉痛:


    “陛下,冬无雪,乃阴阳失调之兆。近年国库亏空,民不聊生,流民四起,上天示警,实乃劝陛下重拾朝政,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若一味沉迷修道,恐生更大祸端!”


    “放肆!”


    嘉靖气得浑身发抖,猛地抓起案上的和田玉杵,狠狠摔在地上。


    玉杵碎裂的声响在暖阁里回荡,他指着周云逸,声音因愤怒而嘶哑,


    “你竟敢妖言惑众!朕修道是为了国泰民安,你却敢说朕‘沉迷修道’!来人!将周云逸押到午门,杖责五十,听候发落!”


    暖阁外的太监连滚带爬地应命,转身就往锦衣卫衙署跑。


    处理这种“冒犯天威”的官员,向来是锦衣卫的差事。


    而此刻的沈狱,正躺在自家四合院的暖榻上,披着厚厚的狐裘,手里捧着一杯热酒,旁边的炭盆烧得通红,李默和王二牛在一旁打牌,笑声不断。


    他本想趁着年关前的最后几天,好好歇一歇,却被急匆匆赶来的太监打断了惬意。


    “沈千户!快!陛下召您入宫!有要事交办!”


    太监跑得气喘吁吁,脸上满是焦急。


    沈狱心里咯噔一下,放下酒杯,皱眉起身:


    “何事如此紧急?”


    “钦天监的周云逸冒犯陛下,陛下要您把他押到午门杖责!”


    太监语速飞快,


    “陛下现在正在气头上,您可得快点,别让陛下等急了!”


    “我知道了。”


    沈狱压下心头的烦躁,快步换上飞鱼服,佩上绣春刀,跟着太监往皇宫赶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