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第五章 还政武周(上)

作者:壹壶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色沉如墨染,公主府密室内烛影幢幢,将围案而坐的七张面孔勾勒得半明半暗。太平公主褪去白日悲容,眸光沉静地掠过眼前众人——窦怀贞、岑羲、崔湜、薛璟、沈知白、苏晏如、无尘子。这些心腹股肱,此刻齐聚一堂,共谋帝国前程。


    越窑青瓷茶盏在她指尖泛着温润光泽。无需垂询,麾下谋臣已洞悉时局,将未来道路清晰剖陈。


    窦怀贞、岑羲与沈知白率先表明立场:十王宅既除,当借已控政事堂之势,迅疾拥立幼主,以镇国长公主之名垂帘听政。对余党或分化拉拢,或边缘闲置,或立斩立决。此等安排实为摄政王惯用之路,远有周公辅成王,近有北魏诸帝托孤,名正言顺,可安朝野之心,堪称最稳妥之策。


    苏晏如眉宇间凝着更深思虑,眉宇间难掩年轻谋士的锐气与激进,然其思路终受困于历史的局限性。他点出摄政终是“代行皇权”,且史上权高震主的辅政重臣善终者寥寥——霍光遭族诛,长孙无忌被赐死,皆因功高盖主、身后难全。故而力主公主以高宗天皇大帝与则天大圣皇后嫡脉之身,正位为帝。此策虽见高远,究其根本,仍是希冀在维护李唐法统框架内,为公主谋得最大权位,透着年轻士子对“明君贤臣”理想秩序的向往,此策虽风险倍增,然一旦功成,便是开天辟地之业。


    薛璟与崔湜则抱拳而立,声如金石。二人所谋全然不同,直言成败关键尽在军权。十六卫以牢牢掌控,北门禁军更有心腹执掌。只要兵权在握,无论摄政还是登基,殿下皆可安如磐石。其虑全然聚焦武力巩固,以此为一切权谋基石。


    三策并陈,各有所重——或求名正言顺,或图根本大计,或恃强权保障——然其根本,皆未脱李唐旧制窠臼。


    密室烛火摇曳,映照太平公主沉静面容。她聆听着这些稳妥之策,眼底却有一簇幽微炽烈的火焰悄然燃起。待众人言毕,她平静开口,声含不容置疑之力:


    "尔等所谋,皆是良策。然,皆非根本之策。"


    太平公主目光掠过每张面容,略作沉默,方清晰吐露四字:"武周当兴。"


    话音甫落,一室俱寂。这四字不啻惊雷,炸响在众人心头,神色为之剧变。沈知白持礼之手僵在半空;苏晏如倒吸凉气,身形微仰,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薛璟猛然握拳,骨节作响;窦怀贞手中茶盏微倾,清茶溅出尚不自知;岑羲面色骤白,扶案的手指微微颤抖;崔湜下意识后退半步,撞上身后屏风方才惊醒。唯无尘子惊诧之下,眼底反掠过一丝了然与狂热。


    "公主!"窦怀贞率先反应,语气急切,"此事万万不可!李唐正朔百年,天下归心。若言复辟武周,恐引天下哗变!我等已权倾天下,何必行此险招,背负篡逆之名?"


    岑羲随即附和:"窦相所言极是。''女主临朝''已非易事,若再言''革唐命'',恐令潜在盟友离心。届时面对举国反对,大势去矣!"


    苏晏如目光扫过岑、窦二人,转而望向太平,年轻的面庞因激动和困惑而微微泛红,语气急切:"殿下!臣方才所奏,请殿下承高宗之绪,继李唐大统,正是名正言顺之根本大计!殿下乃李唐嫡血,登基继位虽违常例,然有则天皇帝旧事可循。若弃此堂堂正道,反去复辟已亡之武周,形同篡逆,岂非自毁长城?臣实在不解!"


    此问直指枢机矛盾,密室空气仿佛凝固。


    "晏如此问,方触及根本。"她平静道,声音里带着千年历史沉淀的洞察,“诸卿只见我身为李唐嫡脉,却未见这''嫡脉''二字,于孤实为枷锁。"


    她稍作停顿,让此言沉入众人心底,方续道:"正因与隆基同出李唐嫡脉,故在此法统下,我永为''公主''、''姑母'',纵使权倾朝野,名分上永是李家臣子!李唐法统讲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礼记》云''妇人从人'',何曾为女子留下承嗣之阶?"


    “母后当年革唐立周,正因不破李唐名号,纵掌天下亦名不正言不顺!今日我若困于李唐二字,纵使登顶,亦不过是李家的公主、新君的臣子!北魏冯太后尚能以‘皇帝嫡母’之名临朝称制,其权柄根植于宗法母权。而孤以‘公主’之身摄政,一非帝母,二无血胤,在新朝法统中如同无根浮萍。一旦新帝长成,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便是注定之局!孤,绝不容许!”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令众人豁然开朗。他们顿悟太平深意:不破李唐旧法统,其权永筑沙丘之上。


    无尘子适时宣号:"殿下圣明。破而后立,方为天道。武周法统,方是根本。"


    太平公主环视众人,目光灼灼:"故此,非是孤欲弃李唐,而是李唐法统,从无女子立足之巅。唯承母后基业,重举武周旗帜,破旧立新,方能开创属于你我的时代。"


    她声音转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孤将以武周唯一嫡脉之身,复武周,继皇帝位!诸卿今日助我,若困于李唐法统,他日功成,尔等不过是助李氏亲王夺位的功臣;唯有共立新朝,你我方为开国元勋,功业与国同休!"


    话音落下,密室肃然。众人或惊于魄力,或惧于风险,唯独苏晏如,从这宣言中捕捉到了照亮理想的闪电。他敬佩的,是她一剑刺穿李唐法统“妇人从人”的核心压迫;他叹服的,是她以“复周”为旗,劈开一条登顶的宪章之路。这已非权术,而是创世手笔。一种源于思想共鸣的震撼在他心中激荡——他追求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终于找到了能将其付诸现实的君主。


    至此,密谋的核心豁然开朗,众人的意志归于一处。这位年轻公主以超越年龄的智慧与魄力,将战略目标从权宜的‘夺权’,彻底升华为开天辟地的‘革命’。


    "善。"太平公主决然道,"明日始,我当''卧病''。窦怀贞、岑羲,尔等在朝堂引导群臣领悟''李唐气数已尽''之象;苏晏如、沈知白,掌控舆论,广布''凤鸣于庭''与武周当兴之谶;薛璟,稳军心,尤重念母后旧恩者;无尘子,备好最终谶言。孤要这''天火示警,凤凰于飞'',成武周法统顺天应人之铁证!"


    "谨遵殿下钧旨!"众人齐声应诺,眼中映照共同野心与决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