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砚舟闻言,眉梢几不可察地轻轻一挑,显然,这个“未公开的史料”引起了他真正的兴趣。他没有立刻接话,只是微微侧过头,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谢星眠,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里,审视的意味淡去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未知信息的探究欲。
谢星眠从容地从手拿包里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棕色皮质笔记本,看起来有些年头,边角已被摩挲得光滑。她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一页,里面妥帖地夹着一张对折的复印件。纸张明显泛黄,边缘带着自然的磨损痕迹,上面是用毛笔书写的行楷,字迹清隽有力,透着旧式文人的风骨与疏朗。
“您看这里。”她伸出纤纤玉指,精准地点在其中一行字上,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分享秘密的郑重,“‘米家墨戏,以淡墨轻岚为趣,吾近日试以新得之青灰,融其意境于拙作《雾山》之中,不知妥否?’”她的指尖轻轻划过那苍劲的墨迹,“‘米家墨戏’正是艺术史中对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米氏云山’画风的别称,其精髓在于用深浅不一的淡墨,晕染出山水间云雾缭绕、朦胧缥缈的意境。陈逸飞先生在信中说,他想尝试用自己调配的现代青灰色水墨,去融合并再现这种古典意境,这幅《雾中山居》便是他最重要的尝试之一。”
她抬起眼帘,再次看向江砚舟,眼神清亮而笃定:“米氏云山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地位尊崇,传承脉络清晰,市场认可度和溢价能力历经考验,始终□□。若能将这段渊源公之于众,不仅能够填补陈逸飞作品在艺术流派传承考据上的空白,更能为这幅画赋予独一无二的‘跨时代艺术对话’的故事内核。根据我们基金会研究部近三年的市场追踪数据,拥有明确、可信的流派渊源与历史故事支撑的艺术品,其最终成交价的平均溢价空间,比缺乏类似背景的‘孤例’要高出30%以上,且在市场波动中表现更为稳健。”
她没有丝毫回避“市场”、“溢价”这些在纯粹艺术爱好者看来可能略显功利的词汇,反而说得坦荡而专业,像是在陈述一个经过严密验证的商业定律。
江砚舟伸手接过那张复印件,他的指尖冰凉,触碰到粗糙泛黄的纸页时,带来一种奇异的时空交错感。他目光快速而仔细地扫过上面的字迹,墨迹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自然晕散、纸张氧化形成的独特肌理,都符合民国晚期文献的特征,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判断,伪造的可能性极低。
几乎就在同时,左耳内的微型耳机传来了林舟冷静的语音补充:“江总,刚收到背景调查组反馈,‘艺创国际’的三大个人股东都是文化界出身,有深厚的学院背景,他们极度看重投资标的的‘文化底蕴’和‘品牌故事性’。对方这次突然在估值上发难,强调‘艺术价值’,很可能就是想以此为筹码,在后续谈判中争夺更多话语权。谢小姐提出的‘故事性增值’思路,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谈判策略,应用到与‘艺创国际’的博弈中。”
江砚舟的指尖在复印件粗糙的边缘轻轻敲击了两下,大脑飞速运转,进行着成本与收益的精密测算。谢星眠的话确实切中了要害——在顶级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冰冷的数据决定了投资的安全底线,而动人的、具有学术支撑的故事,则决定了价值飙升的上限。
他将复印件递还给谢星眠,目光重新落回那幅《雾中山居》上。此刻,画中那片原本只觉得意境不错的朦胧雾气,在他眼中仿佛突然活了过来,其中似乎真的蕴藏了一场跨越近千年、与宋人笔墨的无声对话。
“谢小姐的见解,确实独到。”他终于再次开口,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虽然依旧简洁,但那份疏离感已减弱不少,“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
谢星眠接过复印件,妥善地收回笔记本中,唇角弯起一个清浅的弧度:“江总过奖了,不过是恰好看过一些未被广泛关注的史料而已。”她心中明镜似的,江砚舟这条资本大鳄,已经被这个兼具学术与市场价值的故事打动了——精明的商人,从不拒绝能为资产带来超额回报的、独一无二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