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腊梅映雪备年礼,新桃换旧贺新春

作者:月落书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五十一章腊梅映雪备年礼,新桃换旧贺新春


    腊月二十四的清晨,一场薄雪覆盖了县城,学堂的腊梅开得正盛,嫩黄的花瓣裹着雪粒,在寒风中透着清甜的香。苏清欢踩着积雪走进厨房,灶膛里的火苗跳动着,锅里的麦芽糖正咕嘟咕嘟冒泡,琥珀色的糖浆裹着木勺,散出浓郁的甜香——这是要给孩子们做芝麻糖,作为过年的小礼物。


    “夫人,面粉和芝麻都准备好了!”春桃端着两个陶碗走进来,一碗装着筛得细腻的白面,一碗盛着炒得金黄的芝麻,“巷口的赵大娘刚才送来些红枣,说让您加到芝麻糖里,更香甜。”


    苏清欢点头,将熬好的麦芽糖倒入面粉中,手腕轻转,面粉与糖浆渐渐融合成柔软的面团。“等面团放凉些,咱们就揪成小块,裹上芝麻和红枣碎,”她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笑着说,“孩子们肯定喜欢,去年小石头就说,想吃您做的芝麻糖想了一整年。”


    正说着,院子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周先生和李老先生带着十几个孩子,正拿着扫帚扫雪,小石头力气大,扛着大扫帚,把学堂门口的积雪扫得干干净净;小柱子则和几个孩子一起,在院子里堆雪人,用煤球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还给雪人戴上了苏清欢做的小棉帽,引得众人阵阵欢笑。


    “先生,您看俺堆的雪人好看吗?”小柱子拉着李老先生的手,眼里满是期待。


    李老先生笑着点头,伸手拂去孩子肩上的雪:“好看,就是要注意保暖,别冻着了。今天教你们写‘年’字,写完字,咱们就帮夫人做芝麻糖,好不好?”


    “好!”孩子们齐声答应,蹦蹦跳跳地跟着两位先生走进教室。教室里的炭炉烧得正旺,暖融融的,孩子们围坐在书桌旁,手里握着毛笔,在宣纸上认真地写着“年”字,虽然笔画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格外用力。


    苏清欢和春桃在厨房忙碌着,将放凉的面团揪成小块,擀成薄薄的糖片,撒上芝麻和红枣碎,再切成小段。很快,一碟碟芝麻糖就做好了,金黄的糖块裹着雪白的芝麻和鲜红的枣碎,甜香扑鼻。


    “夫人,萧大人回来了!”春桃指着院门口,萧彻正牵着一匹马走进来,马背上驮着两个大包袱,里面装着刚从县城集市买的年货——有红纸、灯笼、春联,还有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的布料。


    “买了些蓝布和红布,给孩子们做新棉袄,”萧彻卸下包袱,笑着说,“还请了县里最好的裁缝,明天就来学堂,给每个孩子量尺寸。另外,牛大叔说,村里的农户们都要给学堂送些年货,有腊肉、年糕,还有自家酿的米酒。”


    苏清欢心里一暖——从去年春天修桥办学堂,到如今即将迎来第一个新年,邻里们的支持和孩子们的成长,让这个冬天格外温暖。“咱们把学堂的院子好好布置一下,”她指着院角的腊梅树,“在树上挂些小灯笼,门口贴上年联,再搭个戏台,让孩子们表演节目,热热闹闹过个年。”


    接下来的几天,学堂里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萧彻带着几个后生,在院子里搭戏台,用木板做台面,用红布做幕布,还在戏台两侧挂了两串红灯笼;苏清欢和春桃,还有巷口的妇人们,一起给孩子们做新棉袄,蓝布做面,新棉做里,袖口和领口都缝上了精致的花边;周先生和李老先生则教孩子们排练节目,有的孩子背古诗,有的孩子唱童谣,还有的孩子表演刚学会的木工手艺,把自己做的小板凳、小书架搬到戏台上展示。


    腊月二十八那天,裁缝来到学堂,给每个孩子量尺寸,孩子们兴奋地围着裁缝,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新棉袄的样子。小石头拉着裁缝的手,认真地说:“俺想要件带口袋的棉袄,这样就能装芝麻糖了!”


    裁缝笑着答应:“好,给你做个大大的口袋,能装下好多芝麻糖。”


    除夕那天,学堂的院子里张灯结彩,腊梅树上挂满了小灯笼,门口贴着萧彻写的春联,上联是“学堂书声迎新春”,下联是“邻里同心庆丰年”,横批是“阖家欢乐”。戏台前摆满了桌椅,桌上放着农户们送来的年货——腊肉、年糕、米酒,还有苏清欢做的芝麻糖和红枣糕。


    傍晚时分,邻里们和孩子们都来了,院子里挤满了人,欢声笑语不断。萧彻举起酒杯,对众人说:“今天是除夕,感谢大家这一年来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学堂的今天,也没有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我敬大家一杯,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众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欢快的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牛大叔喝了口酒,感慨道:“俺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热闹的除夕,孩子们有书读,邻里们和睦相处,这都是萧大人和夫人的功劳啊!”


    “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苏清欢笑着说,“咱们的戏台要开演了,让孩子们给大家表演节目吧。”


    戏台的幕布缓缓拉开,孩子们穿着新做的小棉袄,一个个精神抖擞——小石头第一个上场,背诵了《三字经》,声音洪亮,赢得了阵阵掌声;小柱子和几个孩子一起,表演了木工手艺,他们用小锯子和小刨子,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小小的木灯笼,引得众人连连称赞;张婆婆的小孙女则唱了一首童谣,声音清脆,像冬日里的小鸟,格外动听。


    节目表演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的年夜饭,聊着家常,说着新年的愿望。周先生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模样,对萧彻和苏清欢说:“明年咱们要扩大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来读书;还要教孩子们学更多的手艺,比如织布、刺绣、木工,让他们不仅有学问,还有一技之长。”


    萧彻点头赞同:“我已经和县里商量好了,明年春天,咱们就修几间新教室,再建一个小作坊,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卖出去,既能补贴学堂,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苏清欢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幸福——腊梅的清香、灯笼的暖光、孩子们的笑靥、邻里间的情谊,这些温暖的瞬间,构成了最动人的除夕图景。她知道,新的一年,会有更多的孩子走进学堂,会有更多的温暖与希望在这里绽放;而她和萧彻,会带着这份责任与热爱,继续守护着这所学堂,守护着孩子们的未来,让知识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让梦想的翅膀在这里迎风飞翔 。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萧彻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回荡在县城的夜空,惊醒了沉睡的腊梅,也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孩子们捂着耳朵,却依旧笑得格外灿烂,他们围着萧彻和苏清欢,大声喊着:“新年快乐!谢谢萧大人!谢谢夫人!”


    苏清欢蹲下身,摸了摸孩子们的头,眼里满是温柔:“新年快乐,孩子们。新的一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有用的人。”


    夜色渐深,院子里的灯笼依旧亮着,暖黄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也映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苏清欢靠在萧彻肩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安稳——这所学堂,不仅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更是邻里们的家,是温暖与希望的港湾。未来的日子里,她会和萧彻一起,带着孩子们,带着邻里们,把这个家建设得越来越好,让每一个新年,都像此刻这般,热闹、温暖、充满希望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