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珵被调回京城的消息,并没有在京中引起太大的波澜。
国公府早已覆灭,安远伯府也因之前站错队而元气大伤,如今的谢家,在京城,不过是一个,二流的没落贵族。
若非他此次,是顶着“北境战功”的光环回来,又被直接调入了兵部这个要害衙门,怕是,根本不会有人,再记起他这个,曾经的国公府世子。
兵部衙门内。
谢清珵换上了一身崭新的,五品昭武校尉的官服,坐在属于自己的那间小小的公房里,看着窗外,有些出神。
这里,曾经是他父亲,和他岳父,奋斗过的地方。
而现在,他成了这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官。
世事变迁,莫过于此。
“谢校尉,这是尚书大人,让下官,转交给您的。是关于,北境战后,军士安置和边防轮换的初步方案,大人让您,先熟悉熟悉,明日,再与您详谈。”一名兵部的同僚,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书,走了进来,态度,客气而疏离。
“有劳了。”谢清呈站起身,接了过来。
他知道,自己虽然被调回了京城,但在这里,他依旧是一个,需要被观察和考验的,“外人”。
他在北境,靠战功,赢得了士兵们的尊重。
但在京城,在这个,人情关系错综复杂的官场里,他需要,重新开始。
他没有急躁,也没有抱怨。
他只是,默默地,将自己,沉浸在那堆积如山的,枯燥的军务文书里。
他一页一页地,看得极其认真。
他将自己在北境的所见所闻,与文书上的条条框框,一一对应,然后,用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比如,他建议,在安置那些,因伤退役的士兵时,除了发放抚恤金,还应该,由官府出面,为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差事,比如,担任各地义学的护卫,或是,进入官办的工坊。
比如,他建议,在边防轮换时,应该考虑到,南北士兵,对气候的适应问题,可以尝试,建立一支,专门适应北境气候的,常备戍边军。
他的这些建议,都极其务实,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当第二天,书振将这份,写满了批注的文书,拿给萧辞看时,连一向挑剔的萧辞,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看来,北境的风沙,确实,能磨练人。”他淡淡地评价道。
书振叹了口气:“是啊。只是,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
萧辞没有说话。
他知道,书振说的是什么。
他拿起朱笔,在谢清珵的名字下面,画了一个圈。
“这个人,可以一用。”他对书振说道,“兵部新成立的‘军备司’,不是还缺一个,熟悉北境军务的副手吗?就让他去吧。”
军备司,是萧辞为了改革军队后勤和装备,而特设的新部门。权力极大,也极受重视。
让谢清珵去那里,无疑是,对他能力的一种,高度认可。
也算是,给了谢家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
书振看着他,眼神,有些复杂。
他知道,萧辞这么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在锦艺的面子上。
这个男人,虽然霸道,却也,大度。
……
谢清珵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在兵部尚书和摄政王的几句交谈中,发生了又一次的转折。
他依旧,每天,按部就班地,来兵部当值。
下值之后,他会先回安远伯府,陪母亲用过晚膳,然后,便将自己,关在书房里,研究那些,北境的军务图防。
他似乎,刻意地,在回避着,京城里那些,繁华的场所。
也刻意地,在回避着,那个,他不知该如何面对的人。
直到这天。
兵部有一份紧急公文,需要立刻,送到城郊的京畿大营。
负责此事的官员,临时闹了肚子,谢清呈便主动,接下了这个差事。
他骑着马,穿过朱雀大街。
正是午后,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路过仁心堂总号时,他下意识地,放慢了马速。
那座三层高的楼阁,比他上次见到时,更加气派了。门口,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由小皇帝亲笔题写的“天下仁心”的牌匾。
门口,求医问药的百姓,依旧,排着长长的队伍。
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欣欣向荣。
就在这时,一辆极其华贵的,属于摄政王府的马车,在仁心堂门前,缓缓停下。
车帘掀开,一身淡雅便服的书锦艺,在碧螺的搀扶下,走了下来。
她的怀里,还抱着一个,看起来只有两三岁大的,粉雕玉琢般的小女孩。
那小女孩,生得,与她,有几分相像,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娘亲,这里,就是你的药铺吗?好大呀!”小女孩奶声奶气地问道。
书锦艺低下头,宠溺地,刮了刮她的小鼻子,笑着说:“是啊。这里,以后,都是我们念念的。”
念念?
谢清珵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
他看到,书锦艺抱着那个叫“念念”的小女孩,走进了仁心堂。
店里的伙计和管事,立刻,都围了上来,一个个,满脸堆笑,恭敬地喊着“王妃娘娘”,“小郡主”。
他看到,书锦艺将孩子,交给碧螺,然后,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巡视店里的情况,向管事,下达着指令。
她的身上,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柔和与威严,完美融合的气质。
那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成功的掌权者,才会有的,独特光芒。
光彩照人,让他,不敢直视。
他突然,就释然了。
他想起,他母亲刘氏,在他大病初愈后,曾不止一次地,在他耳边念叨,说书锦艺,不能生育,说摄政王,早晚会因此,而冷落她。
可现在,那个叫“念念”的小郡主,就是,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他与她,终究,是错过了。
错过了,整整一生。
他调转马头,没有再看第二眼。
街角的茶楼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青枫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放下茶杯,对着身边的手下,淡淡地吩咐道:“去告诉王爷。谢校尉,已经,彻底放下了。”
手下领命而去。
青枫看着谢清珵那,逐渐远去的,挺拔的背影,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察的,复杂。
或许,对于谢清珵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各自安好,互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