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2章 消息属实

作者:西西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济世堂的马车在京城里是独一份的。车身由沉香木打造,走动间自带一股安神静气的药香,车帘上用金线绣着一株栩栩如生的灵芝,谁见了都要敬让三分。


    可今日,这辆代表着杏林泰斗的马车,却停在了是非之地,孟府的门前。


    不止一辆。


    后面还跟着好几辆马车,都是京中叫得上名号的大夫。张院判下了车,身后跟着一众提着药箱的同行,齐齐整整站在孟府紧闭的朱漆大门外。


    这阵仗,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孟家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急症,需要全京城的大夫前来会诊。


    消息长了翅膀,半个时辰不到就传遍了。


    “小姐,您是没瞧见那场面!”碧螺端着新沏的茶进来,人还没到,话音先到了,“孟家的大门关得死死的,就是不开。张院判脾气多硬啊,直接让药童把您的帖子递给了门房,说受国公府世子妃所托,特来为孟小姐诊治,若是耽误了病情,孟家担待不起!”


    书锦艺接过茶盏,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


    “他们开了?”


    “开了!怎么敢不开!”碧螺说得眉飞色舞,“张院判是什么人?他往那一站,就是理。孟家再横,也不敢得罪全京城的杏林中人。听说孟府的管家出来,脸都白了,赔着笑把人请进去的。”


    书锦艺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喝着茶。


    这一步棋,就是要将孟玉架在火上烤。她若真病,张院判出手,是她的福气。她若装病,在张院判这等人物面前,不过是自取其辱。


    无论结果如何,孟玉这个“病”,都将成为全京城的笑话。


    “这下看她还怎么装!”碧螺解气地说,“小姐这一招,真是……”


    她话未说完,院外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是府里的一个小厮,跑得气喘吁吁,见了书锦艺,先行了一礼。


    “世子妃,外面……外面出大事了!”


    碧螺心里一咯噔,以为是孟家的事又有了什么变故。


    书锦艺放下茶盏,抬起头看他。“慢慢说,何事惊慌?”


    “不是孟府!”小厮喘匀了气,脸上带着一种混杂着惊恐与兴奋的表情,“是朝堂!宫里刚刚传出消息,今早的大朝会,摄政王殿下上了一道奏本!”


    摄政王,萧辞。


    这三个字一出,屋子里的空气都凝滞了片刻。


    书锦艺的心跳漏了一拍。


    “奏本的内容是什么?”她问。


    小厮咽了口唾沫,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道:“参前户部尚书孟怀,勾结西域,倒卖军械,贪污军饷!”


    “什么?”碧螺失声叫了出来,连忙用手捂住嘴。


    这罪名,任何一条都足以让孟家万劫不复。


    书锦艺的指尖微微发凉。她算到了孟家会因为药坊的事情焦头烂额,却没算到萧辞会在此刻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之势。


    “消息属实?”


    “千真万确!”小厮连连点头,“听说摄政王殿下当朝呈上了证据,是孟家与西域商人来往的信件,还有……还有军饷账目,物证如山!皇上当场震怒,已经下了圣旨,命大理寺协同禁军,彻查孟府,所有孟氏族人,一律不许出府,听候传召!”


    一锤定音。


    没有转圜的余地。


    书锦艺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


    她原本只想剪掉孟玉这根伸得太长的枝桠,却不想,有人直接拿了斧子,要将整棵树连根拔起。


    她的小打小闹,在真正的权谋倾轧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


    萧辞……他到底想做什么?


    与此同时,国公府。


    刘氏正听着嬷嬷回禀张院判去孟府的事,脸上还带着几分看好戏的闲适。


    “这个书锦艺,倒也有些手段,知道借刀杀人。”她端起茶盏,“也好,让孟玉吃个教训,省得她真以为自己能在我眼皮子底下翻出什么花来。”


    话音刚落,管家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色惨白如纸。


    “老夫人!不好了!”


    刘氏最见不得下人这副没规矩的样子,把茶盏重重一放。“什么事!天塌下来了?”


    “天……天真的要塌了!”管家跪在地上,声音都在发抖,“孟家……孟家被参了!摄政王亲口参的!勾结西域,贪污军饷!皇上下旨彻查,禁军已经把孟府围了!”


    “哐当”一声,刘氏手边的茶盏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她整个人都僵住了,脸上的血色褪得一干二净。


    “你……你说什么?”


    管家又把话重复了一遍,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在刘氏心上。


    她不是蠢人。孟家一旦倒台,意味着什么,她再清楚不过。国公府和孟家的婚事,本就是一桩交易。如今孟家这艘船要沉了,她绝不可能让国公府跟着一起陪葬。


    “那个祸害呢!”刘氏的声音变得尖利起来,“孟玉呢!她在哪儿!”


    “玉小姐……在自己院里。”


    刘氏猛地站起身,因为起得太急,身体晃了一下。


    “去把她给我叫过来!”她几乎是吼出来的。


    孟玉此刻确实是在自己的院子里。


    她正心烦意乱。张院判带着一群大夫浩浩荡荡地进来,她躲不过,只能躺在床上装虚弱。张院判也不说话,就那么给她诊脉,诊了足足一刻钟,最后只留下一句“孟小姐忧思伤脾,还需静养”,便带着人走了。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谁听不出来?


    她孟玉,已经成了全京城的笑柄。


    她正恨得咬牙,盘算着该如何回击书锦艺,刘氏院里的嬷嬷就带着人来了,态度强硬,说是老夫人有请。


    孟玉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但还是扶着丫鬟的手,去了刘氏的正院。


    一进门,就看见满地的碎瓷片。


    刘氏坐在上首,面沉似水。


    “母亲。”孟玉柔弱地行了一礼,“您找我?”


    刘氏没有让她起身,就那么冷冷地看着她。


    “我问你,你父亲做下的那些事,你可知情?”


    孟玉的心沉了下去。“母亲,您在说什么?父亲他……”


    “勾结西域,贪墨军饷!”刘氏打断她的话,一字一顿,“摄政王拿着你父亲的亲笔信,告到了御前。现在,你们孟家,完了。”


    孟玉如遭雷击,身体一软,若不是丫鬟扶着,几乎要瘫倒在地。


    “不……不可能!这是污蔑!是栽赃!”她尖叫道,“是书锦艺!一定是她和摄政王联手陷害我!”


    “住口!”刘氏厉声呵斥,“事到如今,你还想着攀咬别人!我只问你,国公府待你不薄,你却把我们所有人都拖下水,你安的是什么心!”


    “我没有!”孟玉哭着辩解,“母亲,清珵哥哥是知道我的,我怎么会害他!”


    她话音刚落,谢清珵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也是刚得到消息,脸上满是慌乱和不知所措。


    “母亲。”他先是叫了一声,然后看向跪在地上的孟玉,“玉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孟玉看到他,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


    “清珵哥哥,你信我!我们孟家是冤枉的!你帮帮我,帮帮我们孟家!”


    谢清珵看向刘氏,脸上满是为难。


    “母亲,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刘氏看着自己这个优柔寡断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


    “误会?皇上的圣旨是误会,还是禁军的刀是误会?”她指着孟玉,“从今天起,她不准踏出这个院子一步!国公府,和孟家再无半点干系!”


    “母亲!”谢清珵急了。


    “你若还认我这个母亲,就给我闭嘴!”刘氏态度决绝,“来人!把她带下去,严加看管!”


    孟玉不敢置信地看着这一幕。


    前一刻还对她温和慈爱的未来婆母,翻脸比翻书还快。而她一心依靠的男人,除了会说一句“母亲”,什么都做不了。


    她的地位,她的一切,都随着孟家的倒台,在顷刻间化为泡影。


    这场戏,她终究是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