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双头莲(四)

作者:开开open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尚吉跨出门槛,慢慢合上了御书房的大门。


    门外,一个长者背手站在廊下,闭眼听鸟雀“啾啾”的鸣叫声,花白的须发整理得十分干净。


    此人名为田陆,字伯耕,正是新任丞相,以德行高妙、博学多闻、正派公义闻名。


    田陆年纪颇大,已花甲余五,本在乡间务农,此前从未为官。


    尚榆战死、新制颁布后,他从端州千里迢迢入都毛遂自荐要当丞相,皇帝见他书信和落款不像普通农民,就接见了他,说若他真有本事,便封侯拜相,若只是戏弄大家,便立刻打入大牢秋后问斩。


    但他在朝堂上并无半分惧色,史书礼制对答如流,讽谏一针见血,一己之力应战群臣质辩,满朝文武竟哑口无言,无一人能作答。皇帝一言九鼎,当即应承诺言,拜其为相。


    这一切,尚吉只是听说,没亲眼看到。但她没想到这么快就跟这位田相见了面。


    她人还未走到廊下,背对着她的丞相就像身后长了眼睛,回过身来点头致意。


    尚吉并不打算先与他有太多的交集,见了礼便要走,对方却显然有心在等她:“南阳君在新宅住得如何?”


    尚吉回头看着他:“田相何出此言?”


    “南阳君回来几日,田某都未能拜访,实在失礼。”


    “田相大半辈子在乡间田野自由自在,如今在丞相府中,是否又住得习惯?”


    田陆哈哈笑了:“自然是有些许不惯,但在田某所经历的变动中,这还不算什么,田某只将其视作一种锻炼。天地万物永恒运动、没有不变的道理,此乃天道。”


    尚吉并不喜欢应付寒暄与说理,随便应了句“先失陪了”,就要转身离去。


    “南阳君,”他又一次叫住了她,“虽则宴席之上,你未留情面,一席话让人如坐针毡,但事出有因,无人责怪。不过,你不仅对宴席不快,对封赏也似乎心有不满。南阳君性格直率、不拐弯抹角,田某颇为欣赏,只是这直率,或许难免让他人做文章。”


    尚吉明白这话里的意思,她是冲动,是不在乎他人的想法,但不代表她做这一切需要别人的指教,她所经历的不幸,也不是因为锋芒毕露不懂收敛。


    “你年纪比我大,位高权重,我尊称你一句田相,感谢你的好意。但田相身居高位,才更应小心,莫要重蹈覆辙。我自己的事,自己会安排妥当。”


    廊下的人听着尚吉远去的步伐,伸手拢了拢胡须,眯着眼睛笑,依旧是那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年轻气盛,火气旺啊。


    *


    离开御书房,尚吉去了椒房殿。皇后知道她要入宫,早就让人去请她过来,准备了很多她从前爱吃的糕点菜肴。


    尚吉一进内殿就解开了腰上的荷包:“皇后殿下,许久未见,我在沙洲的城隍庙也替你求了一个平安符,抄了经文,保佑你健康舒心。”


    皇后非常高兴,她一直把尚吉当做女儿一样看待,她忍不住捧着尚吉的脸左瞧右瞧:“黑了些,还比从前瘦了点,两颊的肉都没有了……”


    哪有这么夸张,虽然做了不少活,可她吃的也不少。她倒是不敢说自己腰上长了肉,暗暗想着得尽快恢复在军营的作息。


    皇后拉着她坐在饭桌旁,一桌的好菜让尚吉食指大动。


    “陛下大清早就把你叫来,用过早膳没有?这会儿都正午了,快吃吧,别饿着了。”


    她就知道她在皇后殿下眼里是很能吃的。不过皇后殿下胃口也好,不像她娘,吃几筷子就饱了。


    皇后也谈起她娘来:“你母亲最近一段日子忙得很,本宫常派人去请她入宫,可她总没时间。有时候就想找个说话的人。”


    “母亲有自己的生意要忙,父亲不在,她也难免会为了将来而操心。”


    “也是,现下她一个人很不容易……你现在这么有出息,将来会越来越好的。”皇后拍了拍尚吉的手,沉吟一会儿,她接着说,“本宫仍旧希望你是太子的良配——别急,先听我说——但你似乎一直以来都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本宫只能向你保证,你是南阳君,也是本宫的孩子,无论发生任何事,你都可以相信本宫,相信太子。”


    “谢谢你,皇后殿下。”皇后一向是情深义重之人,尚吉从来没有迁怒过她。


    皇后笑了,月牙状的笑眼很好看。


    “过几日的赏花宴你定要来,好好为我看看,谁会是未来的太子妃?好了,先不说那个了。我听说你去了玉门关,心里可担心了,你和启儿都在那边,我也帮不上忙,整日只能替你们祈福,还好你们都平安回来了。”


    “谢殿下挂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殿下也要多保重身体。”


    “你长大了,懂事了。”


    皇后看着笑得灿烂的尚吉,却再也吃不下饭。


    如果可以,她宁愿她不懂事。懂得越多道理的人,经历过的痛苦越多。


    她本是将军之女,跟随陈策直至他坐上龙椅。她很明白江山的夺取和巩固意味着多少人的牺牲,她也并不清白。


    尚吉对皇帝有怨气,她不惊讶,君臣向来不平等。但是,陛下对尚榆绝无加害之心,这一点她希望尚吉明白。陛下食不下咽、在御书房黯然失神的时刻,她历历在目。


    皇家也许无情,但尚榆不在那无情之处,他们是挚友,是同袍。


    同样的,她希望尚吉与陈启也是一生的挚友,不会迷失在权谋的漩涡,也不必做出死生的抉择。


    *


    营房内,尚吉放下茶杯:“茶香悠远清澈,茶色浅淡偏黄,仿佛盛夏雨后的湖景,清新自然。不错。”


    “南阳君说笑了,这茶新鲜时是不错,但也放了一段日子了,可我也没什么可待客的,你不嫌弃便是。”说话的人是洛河校尉张远,他是榕城人士,不惑之年,很早就来了都城,由尚榆提拔为都尉、校尉,现代管都城东营,“顶多是小山村的景色,经不起盛赞。”


    “茶叶品种选育、栽种,还需要不少时间,多过几年,焉知不会成为天下盛景呢?”


    张远拿出帕子擦了擦沾上茶水的桌面,尚吉认为,他从装束、语气到言行举止,都很平易近人。


    发现尚吉在盯着自己,张远轻咳两声说:“粗人一个,手有些笨,请别介意。”


    尚吉笑着摇了摇头,让身边的竹雨从带来的盒子里拎出一个小铁盒,掀开盖子后,清淡的茶叶香扑鼻而来。


    “张校尉对这味道应该很熟悉,和这茶,是同一种茶叶。”


    张远愣了愣,笑道:“这种茶跟茶楼里名贵的品种相比,便宜得很,产量又少,都城甚至都很难买到,向来是本地人才喝,我还以为再也喝不上了。”


    “我父亲知道你喜欢,但又举家迁来了,所以从前常托我舅父他们,若去了山中就买些回来。”


    “其实,”张远看着身旁窗外的景色,顿了顿,“若真爱喝茶,总能买到,只是一起喝茶的人不常有,品茶看书、闲敲棋子的时光也不常有。”


    每逢落花时节,他期盼的不是来人手里的茶叶,而是来的人能与他一起喝茶赏湖,闲聊天南海北。


    “南阳君今日来,不只是来叙旧品茶吧?”


    “我想举荐一个人,东营的霍凯桓,骁勇善战,立有战功。他现在是什么军职?”


    “霍凯桓?”张远细细回想,“最近一年因战功升职的人确不少,但应当不曾提拔过这样一个人。不过兵营人多,我也可能记错了,待我查阅一下。”


    两柱香过去,张远命人拿来了名册,仔细翻阅后确定地告诉尚吉:“他还是个普通士兵。”


    尚吉皱起眉头。


    “方才南阳君说,在沙场与他作战,此人英勇善战,兴许是记录的官员报漏了,若属实的话,你大可提拔,知会在下一声便是了。”


    “自然不成。我见他表现不错,又识字懂礼,印象较深,如今发现竟然没有提拔,可能是出了什么问题。不如我去查查看中间有何纰漏,若非个例,就得尽早改正。”


    “噢,当然。或者我派人去做吧,南阳君贵为关内侯,勋级本也比属下高,是不应当做这些事的,东营的统领权已在你手上,士兵的任免你都可以一人安排决断……”


    “张校尉刚刚说的,我不同意,我是个初出茅庐的杂号将军,在独自统领一营之事上还是新手,以后很多事务,还得多仰仗校尉你的关照。我并不忙,我亲自去了解了解实情吧。不打扰校尉了,告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