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灰色浮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决赛前夜,图书馆的研讨室只剩下郝强和赛飞。资料摊了满桌,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和过度思考后特有的焦灼感。郝强第N次推翻了自己的结辩草稿,烦躁地揉着一头乱发。


    “不行不行,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不够有力,不够煽动!”他瘫在椅子上,眼神放空,“赛飞,你说我们明天能赢吗?”


    赛飞从一堆打印的数据报告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根据双方过往战绩、辩题适应性以及我们准备的充分程度进行胜率测算,我们的赢面在68.5%左右。”


    郝强翻了个白眼:“又是数据!你就不能给点……呃,精神上的支持?”


    赛飞沉默地看了他几秒,然后合上了手中的文件。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半晌,他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我记得你第一次挑战我,是在社团招新。你辩论西红柿炒鸡蛋应该先放什么。”


    郝强一愣,没想到他会提起这个,有点窘迫:“喂,陈年老梗就别提了吧?”


    “那时你的论点毫无逻辑,全凭感觉。”赛飞转过身,目光平静地落在他身上,“但现在,你会主动查阅数据来佐证你的‘感觉’,会在提出一个类比前,先思考它的逻辑边界。”


    郝强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你的成长速度,”赛飞顿了顿,像是在寻找合适的词汇,“超出了我最初的观测数据。”


    这话不像夸奖,更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在陈述一个意外发现的事实。但郝强的心脏却不受控制地猛跳了几下,一股热流涌上脸颊。被这个冰山承认“进步”,比赢了十场辩论还让他雀跃。


    “所以,”赛飞走回座位,重新拿起笔,“信任你打磨过的‘感觉’,也信任我构建的逻辑框架。我们各自守住最擅长的部分,这就是最优策略。”


    他看着郝强,眼神里是纯粹的冷静与确信,仿佛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明天的比赛,我们会赢。”


    没有激昂的鼓励,没有空洞的加油,只有一句基于观察和推理的、冷静的断言。奇异地,郝强那颗浮躁不安的心,就这么被这句话稳稳地按回了原地。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被揉皱的稿纸,慢慢将它抚平,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知道了。”他勾起嘴角,恢复了平日里那点痞气的自信,“那就让哲学系的那几位,好好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赛飞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重新埋首于资料中,只是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弧度,比平时柔和了零点几个像素。


    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现场,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灯光聚焦在主席台上,巨大的计时器数字无声跳动,台下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硝烟。‘强飞’队与哲学系‘思辨者’队分列两侧。


    郝强深吸一口气,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瞥向身旁的赛飞,对方依旧是那副雷打不动的平静模样,正将桌上的笔与稿纸边缘对齐,摆成一个完美的直角。在他们身后,三辩陈静学姐仔细整理着论稿,而四辩学弟李帆则紧张地做着深呼吸。


    “别紧张。”赛飞头也没抬,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按照推演进行即可。你的部分,感染力足够。”


    郝强一愣,心里那点躁动不安奇异地被这句话抚平了些许。这家伙,居然也会说人话?


    他们的对手是来自哲学系的“思辨者”队,以思维深度和凌厉质询著称。辩题是:“自媒体时代,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增强还是减弱?” 郝强和赛飞持正方——增强。


    赛飞率先起身进行开篇立论。他站姿挺拔,声音清晰平稳,没有任何花哨的修辞,只有严密的逻辑推进。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认为,自媒体时代,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增强的。判断标准在于:一,个体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多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二,个体表达观点的平台极大丰富,促进了观点的碰撞与交锋……”


    他引经据典,从传播学理论到社会调查数据,条分缕析,如同一位严谨的建筑师,一砖一瓦地构筑起己方论点的坚实基础。台下评委频频点头。


    轮到郝强进行补充立论。他站起来,脸上已经恢复了平日那种略带痞气的自信笑容。


    “赛飞同学为我们搭建了坚实的逻辑堡垒,那么现在,就让我为这座堡垒开几扇窗,让大家看看外面的风景是多么精彩!”他开场就引来一阵轻笑,巧妙地化解了赛飞带来的严肃感。


    “对方辩友可能会说,信息爆炸让人迷失。但我想问,是做一个只能看到井口天空的青蛙更可悲,还是做一个虽然眼花缭乱,但终究拥有了选择权的水手更幸运?”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近期网络热点案例,将赛飞奠定的理论基础与鲜活的社会现实连接起来,语言风趣,情绪饱满,瞬间抓住了全场的注意力。


    自由辩论环节,战火骤然升级。


    哲学系二辩,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敏锐地抓住了郝强的一个比喻进行攻击:“对方辩友用‘水手’比喻固然动人,但你是否忽略了,茫茫大海上,水手更需要的是罗盘,而非眼花缭乱的风景?当信息多到无法辨别真伪时,独立思考从何谈起?”


    郝强一时语塞,这个角度在他们的推演中出现过,但对方攻击的角度更为刁钻。


    就在他快速组织语言时,赛飞平静地接过了话头:“对方辩友偷换了概念。‘罗盘’喻指判断力,而这正是需要在大海中航行才能锻炼出来的能力。停留在井底,永远学不会使用罗盘。我方从未否认信息过载带来的挑战,但我们强调的是,正是这种挑战,倒逼着个体去发展筛选、辨析信息的能力——这,正是独立思考的核心组成部分。”


    他的反驳逻辑严密,瞬间化解了对方的攻势。


    哲学系立刻调整策略,三辩,一位气场强大的女生,将矛头直指赛飞:“请问对方一辩,你方一直强调多元信息促进思考,但根据‘回声室效应’,人们更倾向于接触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当算法不断投喂我们想看的,所谓的‘多元’,是否只是一种假象?”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现场一片寂静。


    郝强感觉到赛飞的身体几不可查地绷紧了一瞬。他立刻起身,抢在赛飞之前,用一种近乎无赖的轻松语气回应:“对方辩友说得对极了!所以我们现在不就在辩论吗?你看,你和我的观点就不一样,这个赛场就是打破‘回声室’的最好证明!感谢对方辩友用自身行动,为我方观点提供了有力论据!”


    他巧妙地将对方的问题转化为己方的例证,用幽默化解了尖锐,台下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赛飞侧目看了他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极快的、类似赞赏的情绪。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强飞”组合稳操胜券时,哲学系一辩,那位一直沉默寡言的主将,在最后关头抛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注意到,对方二位辩友的风格迥异,一个极度理性,一个极度感性。”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洞察人心的力量,“这是否正说明了,在信息处理方式上,人本能地会偏向某一极端?而这种根植于本能的偏向,真的是外部信息环境能够轻易改变的吗?你们的合作,究竟是‘增强’的证明,还是‘分裂’的体现?”


    这个问题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不仅质疑了他们的论点,更试图瓦解他们合作的基础!连林晓晓和赵小宇在看台上都捏了一把汗。


    现场一片哗然。郝强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下意识地看向赛飞。


    这一次,赛飞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着,似乎在认真思考这个超出推演范围的问题。就在计时器即将告罄,主席准备提醒时,赛飞和郝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


    两人对视一眼。


    郝强深吸一口气,抢先开口,他收起了所有的嬉笑,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认真:“对方辩友问得好。我们的风格确实不同。但正是这种不同,让我们看到了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他教会我用逻辑审视直觉,我教会他用温度理解数据。”他看向赛飞,眼神明亮,“这不是分裂,这是互补。自媒体时代让我们看到了无数个‘不同’的我们,而真正的独立思考,恰恰始于承认这种不同,并试图去理解它,融合它——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一样。”


    他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真诚的力量。


    紧接着,赛飞开口了,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仔细听,却能察觉到一丝不同以往的、微弱的波动:“我方认同队友的观点。独立思考,并非追求思维的整齐划一,而是在面对差异时,依然能保持批判性接纳和创造性整合的能力。我们的合作模式,正是这种能力在微观层面的实践。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辩题最好的回应。”


    他没有用任何数据,没有引用任何理论,只是平静地陈述了一个事实。但这个事实,与郝强充满情感的表达形成了奇妙的共振,产生了1 1>2的效果。


    全场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评委席上,几位评委交换着赞赏的眼神。结果毫无悬念。


    “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郝强同学!”


    “本届大学生辩论赛总决赛冠军——‘强飞’组合!”


    欢呼声几乎要掀翻礼堂屋顶。郝强激动地跳了起来,下意识就想给旁边的赛飞一个拥抱,手伸到一半,对上对方平静无波的眼神,又硬生生改成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们赢了!赛飞!冠军!”他语无伦次,脸上是毫无掩饰的狂喜。


    赛飞被他拍得晃了一下,看着郝强灿烂的笑容,那双向来古井无波的眼睛里,似乎也漾开了一丝极淡的笑意。他轻轻“嗯”了一声,抬手,极其短暂地、几乎无法察觉地回拍了一下郝强的手臂。


    身旁的学姐和学弟也因为比赛的胜利而喜悦,虽然他们是来打酱油的,但坐在台上难免也会紧张,此刻才松懈下来用暧昧不明的目光齐齐盯住他们。


    赛飞察觉到一丝不对劲,看着他们说:“合作愉快。”。眼底却未离开半分郝强那因为高兴而荡漾的眉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