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章 新消息

作者:鱼的世界猫不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人,人已经带回大牢。”


    瘦高的衙差将贺惜尧送回牢房,又回来复命了。


    “嗯,此人有胆有识,不像寻常厨子。你带刘二一起去趟清水镇查一查这缸子来历。”


    “小人领命!”


    这瘦高的衙差便是黑夜里抓贺惜尧的衙差之一,名为刘大。他与刘二是堂兄弟,同时进的县衙当差,平日里形影不离。但谁都能看出来,这刘大聪慧有主见,是二人中的主心骨,而刘二虽愚笨却事事听得刘大的安排,从无二心,且武艺高强,在刘大之上,两人互有补足,是县太爷的左膀右臂。


    刘大走后,师爷进来了,手中拿着记事簿,看来是整理好了堂上事宜。


    “大人,今日升堂记录已整理在册。”说完便把册子递了上来。


    “沈师爷,今日堂上所发生的事,实为此生难遇。这缸子不像普通人,在大堂之上毫无惧怕之色,行事有章法。此案不简单呐!”


    县太爷说出心中所想,是想与这沈师爷探讨案情。


    “禀大人!”


    沈师爷刚要回禀,却被县太爷打断了。


    “沈师爷请坐下回话。”


    沈师爷也不拒绝,坐在椅子上,整理了一下衣衫,恭敬的诉说心中所想。


    “杨家一家三口虽一起被杀,却死因各不相同。那把柴刀是杨家媳妇的凶器,然杨岐却死于薄刃封喉。在下大胆猜测,杨岐是杀死慧娘的凶手,而他……”


    沈师爷瞧了一眼县太爷,此时县太爷也正端瞧着他,很是认真的在听他的见解。


    “杨岐很可能是被有武功且武功很高的江湖人士杀死的!”


    “何以如此猜测?”县太爷蹙眉问道。


    “要说本县高手,大多出自县衙衙差,据在下了解,武功最高的是刘二,但也只是拳脚功夫。能掷出武器同时以如此小的伤口不动声色杀人无形,放眼望去只得是江湖高手!”


    沈师爷是本县的唯一秀才,奈何家境贫困,仕途之路走过一遭,却因病弱的身体拖累,与科考失之交臂。而后一蹶不振,是新上任的这位县太爷乔大人开导并邀请他做了  师爷,他才有机会一展抱负。


    每有案情,乔大人都是听案情人物的详细描述,从中抽丝剥茧,绝不错判盲判,他从中学到不少处理案件的技巧。也叹服于乔大人断案的能力!


    “沈师爷判断的与我不谋而合,来人!”


    听了沈师爷的见解,乔大人会心一笑,大为赞赏。他叫来衙差,吩咐着:“去查一查今日可有外来的练家子,尤其武功高超的。”


    “是!”


    衙差领命要走。


    “等等,除了有武功的,也要查一查可有其他外来形迹可疑者。”


    乔大人挥一挥手,衙差领命下去了。


    “大人是觉得有人买凶杀人?”


    “知我者,沈师爷也。”


    乔大人开怀一笑,喝了口茶,又道:“既是高手所为,杨岐一个本地人,从未出过本县,怎可能招惹这等高人。除非有所图之人主动找上门,杀人无非图财或有仇怨。这杨岐出了名的穷困潦倒,那便只有仇怨,若是仇怨怎可能杀了人便泄愤?不鞭尸扒皮抽骨何以报仇?”


    “您的意思是这凶手还在本县?”沈师爷有些脊背发凉,他一读书人,平日里读书写字在行,字里行间抽丝剥茧在行,可参透人心,他……有些望而生畏。


    “但愿吧……”


    但愿什么?但愿凶手还在?如果沈师爷所述为真,这样的畜生百死不可赎其罪!


    可他的职业是探查真相,还以公道。世上之事所以发生大多贪嗔痴不可过,可其中又有情非得已扰人心性,难辨对错是非。唉!因果罢了!走不出的何止是他们,还有他!


    乔大人走到窗前,推开窗子。天还未黑,夕阳西下,柳枝随风拂过窗棂,劝慰着他难言的心。


    沈师爷大概知道乔大人的心事,他从来心系百姓,牵挂苍生。这起案件如此不简单,可能会牵扯出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也跟着忐忑。


    沈师爷离开了,他不忍打扰此时的乔大人,或许一切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但未知的忐忑需要一片宁静,杀死一切烦扰不安……


    贺惜尧睁开眼,又是熟悉的地方。不同的是桌上放着一壶热水和两个馒头。比起昨天的嗖窝头,现在的待遇说明一件事:他洗清了自己的嫌疑…


    那边的孩子也有了动静,呜呜呜的似是在哭又像在说话,不清不楚的。


    贺惜尧拿着一个馒头走了过去,将馒头递过去,一只小手马上抢走了馒头,大口大口啃起来。


    “你……”


    贺惜尧本想责怪乞儿,怎的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么大的事牵连到陌生人身上,这会害死人的!但后来一想,不怪他,一个孩子,被打被吓后只能有什么说什么,若他在这个年纪或许也该如此的。


    乞儿吃了馒头喝了他的热水,而后睡着了,一夜都没有动静,想来睡得很好。


    贺惜尧躺在铺着稻草的地上,想着既然洗清了嫌疑,通过今日升堂他的诉求都被满足来看,这位县太爷是位好官。如是好官他便没事,他能好好睡一觉了。


    转天醒来,他没有被提审,听衙差说此案还在调查中,也在全县搜捕可疑人。贺惜尧想着再升堂应该需要几日,他和小乞丐都要被关在大牢里等待结果。


    经过三四日的相处,小乞丐并没有与他多话,更多的是蜷缩在角落里,静静地待着。


    他明明每天都在睡觉,正常吃饭,却是肉眼可见的憔悴了,瘦了。小乞丐的模样令他着实担心,却也无可奈何。


    他不善言辞,更不会哄小孩子。他只得把他的饭食分享给他,轻声说着“会没事的,不必担心。”


    可,小乞儿依旧蜷缩在角落,一言不发,目光呆滞。


    他始终不明白这小乞儿为什么会从杨家巷口跑出,难道他……见到了什么?


    说来这小乞丐从未喊冤,却是越发安静了。他看着很是心疼,这样的年纪本该爹疼娘爱的,却沦落到做乞丐,小小年纪关在狱中,受刑折磨……人生哪有苦乐参半,于大多数人来说痛苦才是主旋律,得到一丝丝甜都会如同阴云透光,感恩戴德!


    待到下午,前往清水镇调查的刘大和刘二回来了,风尘仆仆,直接向乔大人复命。


    “大人,我等已调查清楚。缸子的确是清水镇醉香楼的药膳厨子,主厨白师傅的关门弟子。因醉香楼老板将药膳活计停了,他才离开想要出来闯荡。此前也并没有什么前科,只是此人少言寡语,谁也不知道他进醉香楼前的来历,只知道他的厨艺是进了醉香楼学的,且成就很快,半年已学有所成,成为了关门弟子,还是打猎的好手,识得一点草药。但都是为了营生,卖钱活命用的。”


    “他在醉香楼做了多久?”乔大人好奇的问。


    “一年。”刘大肯定的回答。


    一年!乔大人震惊不已。这哪里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他虽不懂厨艺,但下馆子是常事,他对大酒楼里的掌勺人还是了解的,他们不熬上几十年是很难出人头地的。且不说菜系繁多,光是切菜雕花、掌勺控制火候,那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醉香楼的白师傅他是知道的,当年在京城也是名动一时,没想到如今这人屈居在如此偏远的小酒楼里。果真是,世事难料啊!


    “辛苦了,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乔大人已了解了贺惜尧的基本情况,此人甚为神秘,但人品还算正派,否则白师傅不会收为关门弟子。况且在公堂上此人镇定自若,条理清晰的推理案情,抓疑点,追根究底。


    都说做官需明察秋毫,抽丝剥茧,看来他这个猎人厨子也做得。哈哈哈,果然人才辈出,后浪推着前浪走,他这前浪有压力呀!


    “大人,抓到了几个外来的可疑人。可要带过来受审?”


    一衙差兴冲冲前来禀告,看来多日的追查,终于有所收获,大为高兴。


    “嗯,带到公堂,通知沈师爷。另,将缸子也带过去。”


    乔大人做了安排,去换官服准备升堂审案。


    依旧是明镜高悬的公堂之上,他被带上公堂时县老爷已经坐在牌匾之下等候了。


    堂下除了他,还有三个生面孔,却都是男子。一个衣着朴素有补丁,个子不高,瘦瘦的,看人怯生生眼神飘忽不定,怎么看都有点……贼眉鼠眼。一个衣着华丽,上好的蜀锦缎子长袍,厚底长靴,中年面相,看似像商人,有些阅历,坦然淡定,身在公堂如在自家客厅,毫无惧色。另一个衣着虽不华丽,却也不朴素,一脸讪笑,胖嘟嘟的脸都快将五官挤出去了,肉肉的大手不停的搓啊搓,好像下一秒就会来一句“大人说的对呀!”


    “堂下三人,报上姓名、来历,到本县所为何事?”


    县老爷开始发问。


    第一个男子开始答复:“小人石头,临县的,在家耕地为生,得知家姐已临盆,特前来探望。”


    县老爷看了一眼旁边的衙差,那衙差站近一步,对着第一个男子说:“你是临县的不假,但你并无姐姐,何来临盆之说,分明是在说谎!”


    那男子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忙解释:“却是家姐,只是家姐从出生便寄养在舅舅家,所以极少有人知晓此事。望大人明察!”


    “探望姐姐,却是空手而来,如今来了本县两日,迟迟未见你去姐姐家,你是找不到姐姐家门吗?”


    衙差接着质问。


    “说来惭愧,本来带了十颗鸡蛋,赶路饿了,偷吃了两颗,剩下八颗……剩下……”男子吞吞吐吐,似有隐瞒。


    “剩下的如何,如实招来!”


    县老爷怒目而视,言辞犀利,男子吓得抖了一抖。


    那男子突然眼含热泪,自责不已的说:“剩下的换了钱,在赌场输了。八颗蛋押了十文钱,却欠下十两的债,我……我……”男子抖得厉害,抽泣着,继续说:“我不该来呀,看了这花花世界,却落得一身罪孽,我如今,回不去了,姐姐也无颜再见了……”


    十两银子,他们家一年也见不得这么多银两!穷苦人家,耕地为生,一年到头温饱都难,钱更是没有。那十颗鸡蛋还是娘亲攒了好几个月才赶着姐姐生产了送来的。


    这下好了,他一身债难偿,怎敢回家将噩耗带回去?这钱哪怕回家也是没有的,他这条命算是交代在这里了,如果不是衙差拿了他,恐怕现下他已是一具尸体,不知被埋在哪儿。


    “你姐姐家地址何处?”


    乔大人问道。


    “南巷街第二家,姐姐名为崔艳萍,夫家姓吴。”


    “刘大,你去问问,是否属实,可否识得石头此人。”


    刘大领命出去了,石头瘫坐在堂下,脸上脖子都是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