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凤鸣岐山辞采华茂

作者:迤逦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药液顺着双唇间的缝隙流进口中,喉咙反射性地上下吞咽将积蓄在口中的液体咽下,溢出的药液顺着嘴角滑下,留下一道浅褐色水痕,胡云方拿出手帕将那道痕赶在滴到榻上前擦掉。


    他一只手持汤勺喂药的姿势不太方便,便起身让晏凤辞坐在榻前一勺一勺喂谢镜疏喝药。


    晏凤辞撩开纱幔,深深看过谢镜疏一眼,故意将小勺盛满汤药,不吹一下,便将冒着热气的勺子送到他嘴边。


    胡云方两指捏住勺柄,硬生生将小勺稳稳地放回碗里,用眼神警告晏凤辞:“你也不会吹一吹,哪有人将刚熬好的汤药直接喂给人喝的?”


    “我这就吹凉再喂给王爷喝。”晏凤辞粲然微笑,又舀出一勺,放在嘴边吹凉,递到谢镜疏唇边。


    不过刚送到嘴边,晏凤辞便抬手一挥,大有一起将药液尽数倒入他口中的意思,转头看到胡云方还在身旁,才逐渐抬起勺子,一点点将药液度到谢镜疏口中。


    胡云方轻咳一声,“晏凤辞,你用心些。”


    “叔父放心。”他嘴上答应的好听,实际上干起来有不像他答应的那么好,总是在某个地方出问题。不是喂的药液太多溢出,就是药液太热将谢镜疏烫的直挑动眉毛。


    “你走开,我来。”胡云方看不过去,上来就要拿药碗,被晏凤辞闪躲过去。


    晏凤辞护着碗,像是在护着什么宝物:“叔父您去歇着吧,我再仔细一点就是了。”


    胡云方无奈地摇了摇头。


    好在他这句话说完,便没再出现任何问题,开始认真喂起谢镜疏。


    盛一勺适量的药液,放在嘴边细细吹凉,轻轻地将洁白的勺子搁置在他柔软的唇上,顶开一道浅缝,手中匀称发力,将那两片微有血色的唇肉染上浅褐色。


    慢慢地,一碗药便差不多见底,将碗倾斜,倒出最后一勺。


    谢镜疏喝了那最后一勺,眉毛微蹙,显然是被这一点药液底子苦到。


    王义在后面看得也是十分焦急,恨不得自己上手,又恐遭到胡云方训斥,忍到喂完药,才将胡云方引到外面与他说话。


    喝过汤药,谢镜疏状态好了很多,呼吸逐渐平稳,苍白的脸色肉眼可见地红润起来,体温也不似方才那般热。


    为了方便擦汗,眼前白纱已摘取下来,放置在一旁几案上。


    他不带眼纱的模样真是少见,晏凤辞身体向他前倾,饶有兴趣地观察他双眼。


    眼周那一圈皮肤即便藏于纱下,与脸上其他部位的皮肤颜色一致,没有被烈日晒出一道滑稽的印子。


    也对,谢镜疏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出门,太阳自然也就晒不到他。


    晏凤辞正盯着他的双眼,忽然发觉他的睫毛一阵阵颤抖,仿佛折了翅膀的蝶在死命挣扎。他好像要醒来了。


    正常人从昏迷中醒来,一般首先会睁开双眼,然后打量四周。但对于谢镜疏这个盲人,他醒来也会同常人一般睁开那双眼睛吗?或是干脆逼着眼睛仅凭双耳探查周围声响?


    晏凤辞突然很好奇,视线一刻不离他脸间,追寻那两只忽闪的睫羽,几乎看得入迷。


    “胡先生,王爷他状况如何?”


    “喝过药便无大碍。”


    胡云方瞥向他,语气骤变,带着怒气道:“若我再晚来片刻,便是神仙也救不了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王爷好端端的会中暑?”


    王义听闻倒吸一口凉气,面露难色说:“胡先生,这件事本来不应该和您说的,不过您待王爷极好,又是太后亲自安排在身边的良医,我便如实交代给您。”


    胡云方神色凝重,问道:“什么事这样严重,可与王爷患上暑症有关系?”


    王义点头,将特使传皇帝书信的事,还有王爷穿冬衣在特使面前称病的事一五一十全部与他说了。


    胡云方听后,才知是他错怪王义,躬身赔罪:“原来是这样患上的暑证,先前我说你照顾不周是我失言了。”


    “胡先生,您这是干什么?您救了王爷,不但是王爷的恩人,而且还是整个王府的恩人,您快请起,我受不起如此大礼。”


    王义连忙扶起他,两人将要回到殿内时,看见塌前那人低头注视王爷,便问胡云方道:“那人真是你的侄子?”


    王义中觉得胡先生周身沉稳的气质与那个人浑身透出的狡猾之感不搭调。


    “我为何要骗你?”胡先生踏上台阶,悬于檐廊上的铜铃发出脆响。


    “不瞒您说,我总觉得我好像在哪见过他,但是仔细回想过,又没有人能与他的长相对上号。”


    胡云方脚步微顿,便知王义所说这种熟悉感从何而来。他身为狐族,能够在府中第一时间发现赤狐的气息,而王义身为一介凡人,不知那赤狐就是晏凤辞,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实属正常。


    他解释说:“家侄本与犬子一同在京城贵人家中做事,前几日忽然回来说是要向我学习医术,我便答应他,一有诊疗就将他带在身边。所以王总管,你身在北庭王府,是不可能见过家侄的。”


    王义没怀疑他的话,思量片刻说:“可能确实是我记错了。”也跟着胡云方走进殿内。


    晏凤辞没能亲眼看见谢镜疏醒来,他一听见铃响,立即从椅子上站起,便见到王义和胡云方进来。他声音悠扬悦耳,尾音上扬叫道:“叔父,王爷他好像要醒了。”


    果然,伴随他的话音刚落,床榻上传来一声充满疑惑的鼻音。


    “是谁在说话?王义在哪?”谢镜疏从昏迷中醒来,说话声仍很虚弱。


    他紧闭双眼,伸出一只胳膊胡乱在空中挥舞,抓住放下的纱幔,就要借力坐起。


    “王爷,我在这!”王义即答,忙小步跑上前,扶住他的胳膊,帮他躺回床榻,“您方才中暑很严重,全仰赖胡先生医术高明,才将您救回来。方才说话的正是胡先生的侄子。这回您刚醒身子虚弱,再多休息一会吧。”


    谢镜疏转动头颅,不知在对哪个方向说话:“胡先生在吗?”


    胡云方和蔼说:“王爷,我在。”


    他不顾王义阻拦,撑起半个身体,对着胡云方的方向作一揖,“多谢先生相救,我不便下地亲自为先生道谢,只好略施薄礼。”


    “不敢当。都是些我该做的,您如有需要,我随时候命。”胡云方回礼。


    “王义,临走前给先生拿些银两。”


    “是。”


    胡云方摆手推拒道:“哎,要不得,要不得……”


    王义也劝说他:“你就拿着吧。”


    “要不得……”


    ……


    晏凤辞见他们左一句右一句说客套话,听的头都大了,干脆插嘴道:“叔父,您拿着吧,这银子是王爷对您医术的认可,莫要辜负王爷一片好意。”


    胡云方瞪他一眼,语气严肃:“晏凤辞,你不要管,我自有打算。”


    谢镜疏捕捉到他的名字,重复道:“晏凤辞……”这三个字说的极慢,似乎在慢慢品味名字背后蕴藏的含义,“凤鸣岐山,辞采华茂。好名字。”


    晏凤辞愣在原地,略有恍惚,他仿佛回到与二皇子相识的那一场晚宴上。


    谢镜疏当年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后也是这般……甚至连含义都说的一模一样。


    胡云方见他不说话,便替他回答:“您言重了。家侄能得您赏识,是他的荣幸。”


    晏凤辞的思绪从过往飘回来,作揖谢礼道:“在下晏凤辞,谢王爷夸赞。”


    谢镜疏沉声道:“胡先生,不要再推脱了,您救了我,这些银子本该是您的报酬。”


    胡云方不甚感激:“多谢王爷!”


    谢镜疏问晏凤辞:“你是胡先生的侄儿,可懂医术?”


    晏凤辞回答:“回王爷,在下……略懂,正同叔父学习呢。”


    “不错。”谢镜疏点点头。


    王义看时候差不多了,便领着两人出去,合上门扉后,转头说道:“胡先生,您慢走。”


    他从侍从手中接过一个沉甸甸的红布包,“自王爷来到北庭,便多受您照顾,这一百两银子不成敬意。”


    胡云方不太想拿,但他方才答应过,便不能食言,将红布包放置置于药箱中,缓步走出王府。晏凤辞跟在他身后。


    王义停留在原地,望着胡云方远去的挺拔背影,从心底里佩服他的傲然风骨,不自觉肃然起敬。


    慢慢回过神来,他忽然觉得今日府中清净,像是缺了点什么,比如一条赤红色的小东西。


    他一拍脑门,蓦然想起确实一天没看见丹奴了,从早上它跑出寝宫,便不见身影。


    这狐狸平时嚣张跋扈惯了,怎么突然消停了?


    它能去哪?王义头脑里产生了个不好的念头,该不会是掉进井里,出不来了吧?


    这该如何交代?


    “你们今日看见丹奴了吗!”那侍从在他身边站的好好的,被他突然大声吼吓得一抖。


    侍从思考片刻,颤巍巍回道:“回王总管,没看见。”


    “快快快!”王义眼睛睁得如铜铃一般大,“再找些人,你们快去寻丹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凤鸣岐山辞采华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