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第26章 橡皮的“传承”

作者:许子川lin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九月的晨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在林野的草稿本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他捏着那块浅棕色的橡皮——正是他之前送给顾砚,后来顾砚又“还”给他的那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边缘。橡皮的表面还很新,小熊图案完整无缺,只是在角落处,多了几个浅浅的牙印——那是他昨天解数学题时,学着顾砚的样子咬出来的。


    自从顾砚那块旧橡皮“退休”后,林野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上周,顾砚把这块新橡皮递回给他,笑着说“你画素描更需要,我用铅笔刀就行”,林野才偷偷开始模仿顾砚咬橡皮的小习惯。刚开始只是好奇,想知道顾砚咬着橡皮思考时是什么感觉,可咬着咬着就成了习惯——解不出题时会咬,想不出画画思路时会咬,甚至发呆时都会下意识地把橡皮凑到嘴边,轻轻咬出一个小小的牙印。


    “林野,这道物理题的电路图你看懂了吗?我怎么连串联和并联都分不清啊。”同桌的声音突然响起,手里的卷子轻轻戳了戳他的胳膊。


    林野赶紧把橡皮从嘴边拿开,藏在手心,脸颊微微泛红——他还不太好意思让别人看到自己咬橡皮的样子,尤其是怕被顾砚发现。“我看看,”他接过同桌的卷子,目光落在电路图上,“你看这里,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后,分成了两条路,一条经过灯泡A,一条经过灯泡B,然后又汇合回到负极,所以这是并联电路……”


    他一边讲解,一边用指尖在卷子上比划,余光却偷偷瞟向斜前方的顾砚——对方正低头写着数学卷子,手里拿着一支铅笔,没有用橡皮,只是偶尔会用指尖蹭蹭下巴,思考的时候眉头微微皱着,样子认真又熟悉。林野看着看着,又下意识地把橡皮凑到嘴边,轻轻咬了一下,心里想着:“这样是不是就和顾砚更像一点了?”


    讲解完题目,同桌拿着卷子回去了。林野把注意力重新放回自己的草稿本上,上面画着顾砚的侧脸速写,旁边放着那块带牙印的橡皮。他拿起橡皮,在草稿本上轻轻擦了擦多余的线条,然后又忍不住咬了咬角落,让牙印变得更深一点。阳光落在橡皮上,浅棕色的表面泛着淡淡的光泽,那些小小的牙印在光线下格外明显,像一个个小小的秘密。


    自习课的时候,顾砚转过身来,手里拿着一本素描书:“上次你说想看的那本素描技巧书,我带来了,你拿去看看吧。”


    林野赶紧接过书,指尖不小心碰到了顾砚的手——对方的手很暖,带着点薄茧。他像被烫到似的,赶紧缩回手,把橡皮藏在草稿本下面,生怕顾砚看到上面的牙印。“谢谢你,”林野的声音有点小,“我看完就还给你。”


    “不用急,”顾砚笑了笑,目光落在他的草稿本上,“你又在画画啊?画的是谁?”


    林野的脸颊一下子红了,赶紧把草稿本合上:“没、没画谁,就是随便画画。”他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生怕顾砚发现自己画的是他,更怕对方看到那块带牙印的橡皮。


    顾砚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你画得很好,以后可以多画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说完,他转过身,继续写自己的作业。


    林野松了口气,打开素描书,却没心思看进去——他的注意力全在那块藏在草稿本下面的橡皮上。他偷偷把橡皮拿出来,看着上面的牙印,心里突然有了灵感。他拿出手机,打开“顾同学观察日记”,指尖在屏幕上飞快地划过:“9.8,我开始学着顾砚的样子咬橡皮了,在他送给我的那块橡皮上,咬出了几个小小的牙印。这样好像就能和他更像一点,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点。真希望他不会觉得我很奇怪。”


    写完这段,他又打开小说的文档,把这个小习惯写进了情节里:“我咬着橡皮,盯着数学题发呆,草稿纸上画满了乱七八糟的线条。他走过来,看到我手里的橡皮上有牙印,突然笑了起来:‘你也喜欢咬橡皮啊?’我赶紧把橡皮藏在身后,脸颊发烫:‘我、我就是学着你的样子……’他没有笑话我,反而从笔袋里拿出一块旧橡皮——上面满是牙印,小熊图案都快看不清了,递给我说:‘这块橡皮送给你,比你的新橡皮更适合咬,以后你就用这块吧。’我接过橡皮,上面还带着他的温度,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丝丝的。”


    敲完这段文字,林野对着屏幕笑了很久。他盯着小说里“顾砚把旧橡皮送给主角”的情节,心里充满了期待——如果现实里顾砚也能这样,把他之前那块满是牙印的旧橡皮送给自己,该有多好啊。那块橡皮上有顾砚的牙印,有他们之间的回忆,比任何新橡皮都更珍贵。


    放学的时候,林野把那块带牙印的橡皮小心翼翼地放进笔袋里,和顾砚借给他的素描书放在一起。他背着书包,和顾砚一起走出教室,并肩走在西边的小路上。秋天的傍晚,风很凉爽,吹在脸上很舒服。


    “你今天好像有心事,”顾砚突然开口,目光落在他的脸上,“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林野愣了一下,赶紧摇摇头:“没有,我就是在想画画的事。”他不敢告诉顾砚自己咬橡皮的事,更不敢说自己在小说里写了他们之间的情节。


    “要是遇到难题,记得告诉我,”顾砚笑了笑,“不管是画画还是学习,我都可以帮你。”


    “好,”林野点点头,心里暖暖的,“谢谢你顾砚。”


    走到顾砚家的小区门口时,林野停下脚步,鼓起勇气,小声问:“顾砚,你之前那块旧橡皮,还在吗?”


    顾砚愣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早就扔了,怎么了?”


    林野的心里有点小失落,小声说:“没、没什么,就是突然想起了。”


    “你喜欢那块橡皮啊?”顾砚看着他,眼里带着点疑惑,“要是喜欢,我再给你买一块新的,和那块很像的。”


    “不用了,”林野赶紧摇摇头,“我就是随便问问。”


    “好吧,”顾砚笑了笑,“要是以后想要什么,记得告诉我。”


    “嗯,”林野点点头,“明天见。”


    “明天见。”顾砚挥了挥手,走进了小区。


    林野站在原地,看着顾砚的背影消失在小区门口,才转身往自己家的方向走。他一边走,一边摸了摸笔袋里的橡皮,心里虽然有点失落,但更多的是开心——至少顾砚愿意帮他,愿意听他说话,这就够了。


    回到家后,林野把那块带牙印的橡皮拿出来,放在书桌上。他拿起铅笔,在橡皮的另一面,又轻轻咬了一个牙印,然后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他看着橡皮上的牙印,心里想着:“就算没有顾砚的旧橡皮,我也可以在这块新橡皮上,留下我们共同的回忆。”


    他打开小说的文档,在之前的情节后面又加了一段话:“我拿着他送给我的旧橡皮,咬着上面的牙印,突然觉得,就算我们以后分开了,只要有这块橡皮在,就能想起他讲题时的样子,想起他咬着橡皮思考的模样,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这块橡皮,成了我们之间的传承,藏着我们的回忆,藏着我们的心意。”


    写完,林野对着屏幕笑了笑。他知道,小说里的情节是虚构的,但他可以在现实里,用自己的方式,留下和顾砚共同的回忆。那块带牙印的橡皮,就是他们之间的传承,是他们心意的见证。


    晚上睡觉的时候,林野把那块橡皮放在枕头旁边,把顾砚借给他的素描书放在书桌上。他闭上眼睛,梦里又回到了教室——顾砚把那块旧橡皮递给自己,笑着说“送给你”,橡皮上的牙印清晰可见,带着他的温度。林野笑着,把这个甜甜的梦藏在心里,像藏着那块带牙印的橡皮,藏着顾砚的温柔,藏着他们之间越来越近的距离。


    他知道,以后的日子里,他会继续咬着这块橡皮,解数学题、画画、发呆,把他们之间的回忆,一点点刻在橡皮上,刻在心里。而这份橡皮的“传承”,会成为他们故事里,最温暖、最珍贵的回忆。


    写这章时总在跟着林野“心里发暖”——他偷偷咬橡皮时的紧张,藏起带牙印橡皮的小心思,盯着小说情节幻想现实的期待,像把“想和你更像一点”的心意,都悄悄刻进了橡皮的牙印里。那份“模仿你的小习惯,就像离你更近一点”的笨拙,是年少时喜欢一个人最纯粹的模样:不用刻意靠近,只要和你有一点相同,就会开心很久。


    林野把“咬橡皮”写进小说,藏着最软的小心思——他在虚构的情节里让“顾砚”递出旧橡皮,不是贪心想要什么,是想让这份“模仿的心意”被看见、被回应。现实里没问出口的期待,没得到的旧橡皮,都在小说里有了圆满的结局,这份“借文字弥补遗憾”的温柔,比任何直白的表达都更动人。


    顾砚那句“想要什么就告诉我”的回应,是把林野的小心思悄悄接住——他或许没懂林野问“旧橡皮”的深意,却用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在意:你不用偷偷模仿我,不用藏着小期待,只要你想要,我都愿意给你。原来喜欢一个人时的小笨拙,早被对方用更温柔的方式包容着,这份“你没说出口的,我都愿意猜”的在意,比任何“传承的橡皮”都更珍贵。


    橡皮的“传承”从来不是一块橡皮本身,是林野“想和你更像一点”的心意,是顾砚“你想要我就给”的包容。年少时的喜欢,从来都不是“拥有一样的东西”,是“我偷偷模仿你的习惯,你温柔接住我的期待”的默契,是藏在牙印里的小秘密,是落在文字里的小幻想,这些细碎的心意,才是最珍贵的“传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第26章 橡皮的“传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