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第23章 小说里的“靠近”

作者:许子川lin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七月的蝉鸣带着盛夏的燥热,透过敞开的窗户钻进房间,和空调吹出的凉风混在一起,成了林野写小说时最常听的背景音。他捏着电容笔的指尖微微用力,屏幕上的文档停在主角攥着数学卷子犹豫的段落:“我盯着卷子上那道二次函数的压轴题,草稿纸上画满了乱七八糟的抛物线,可还是算不出顶点坐标。斜前方的他正低头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很轻,却像鼓点似的,一下下敲在我心上。我在心里把‘这道题你能教教我吗’这句话排练了第十遍,手指都快把卷子捏皱了,才鼓起勇气,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


    林野对着这段文字发了会儿呆,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这句话——这是他在现实里想做却一直没敢做的事。昨天数学课上,老师留了道难度很大的几何证明题,他对着卷子看了整整一节课,辅助线画了又擦、擦了又画,草稿纸用了三张,还是没找到解题思路。当时顾砚就坐在斜前方,他能看到对方写得满满当当的草稿本,能听到他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甚至能看到他因为思考而微微皱起的眉头,可他就是没勇气走过去,问一句“这道题你能教教我吗”。


    他往后靠在椅背上,转了转手里的电容笔,目光落在桌角的数学卷子上——那道没解出来的几何题还空着,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问号,像他此刻的心情。林野想起顾砚讲题时的样子,之前在楼梯间讨论光影技巧的时候,顾砚会用手指在地上画简单的示意图,讲解得很清楚;借素描书的时候,他会把重点的技巧折起来,方便自己看;甚至连橡皮上的牙印,他都能说出“这里阴影错了”的专业建议。他明明知道顾砚很有耐心,可每次想开口问数学题的时候,还是会紧张得心跳加速。


    “为什么现实里的我,就不能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勇敢呢?”林野对着屏幕小声嘀咕,指尖无意识地在虚拟键盘上敲着“问数学题”三个字,又赶紧删掉。他想起上周的自习课,自己偷偷观察顾砚解数学题的场景——对方先是快速浏览题目,然后在草稿本上画出图形,用铅笔标注已知条件,接着停下笔思考一会儿,嘴角微微抿着,手指轻轻敲着桌子,像是在梳理思路,最后拿起笔,飞快地写下解题步骤,每一步都清晰明了,连辅助线的画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林野重新坐直身体,指尖在屏幕上飞快地划着,继续写小说里的情节:“他被我碰了一下后,停下笔转过头看我,眼睛里带着点疑惑。我赶紧把数学卷子递过去,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声音也小得像蚊子叫:‘这道题……这道题我不会做,你能教教我吗?’他接过卷子,低头看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把自己的草稿本推到我面前:‘你看这里,首先要连接AC,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边长……’他说话的时候,指尖轻轻敲着草稿本上的图形,每敲一下,我就赶紧在心里记一下,生怕错过重点。”


    写到这里,林野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翘起来——他把顾砚平时讲题的细节都加了进去,比如“指尖敲草稿本”“推自己的草稿本过来”,这些都是他偷偷观察到的。上次顾砚给同桌讲题的时候,就是这样,指尖轻轻敲着题目里的关键条件,声音很轻却很认真,连同桌听不懂的地方,他都会反复讲好几遍,直到对方明白为止。林野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好像自己真的在问顾砚数学题,而顾砚正耐心地给自己讲解,心里既紧张又开心。


    他继续写下去:“我按照他说的,在草稿本上画了辅助线,连接AC,然后试着证明全等三角形。可写到一半,还是卡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利用已知条件。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困惑,指了指草稿本上的角平分线:‘这里有个隐藏条件,角平分线到两边的距离相等,你可以过点A作BC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他说话的时候,离我很近,我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皂香,混合着一点墨水的味道,很好闻。我赶紧按照他说的,继续往下写,这次果然顺利多了,没过一会儿就解出了答案。”


    林野的心跳悄悄快了半拍,他把自己想象中的场景都写了进去,比如“离我很近”“闻到他身上的皂香”,这些都是他期待的画面。他甚至能想象出自己解出答案后开心的样子,还有顾砚笑着说“你很聪明,一点就通”的场景,心里甜丝丝的,连蝉鸣都变得不那么吵闹了。


    写了一会儿,林野停下笔,揉了揉有点发酸的手腕。他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突然觉得有点失落——小说里的主角可以勇敢地问“顾砚”数学题,可现实里的自己,却连靠近顾砚的勇气都没有。他想起昨天放学的时候,自己故意走得很慢,想等顾砚一起走,可当顾砚真的停下来等他的时候,他却因为紧张,找了个“我还有东西没拿”的借口,转身跑回了教室,错过了一起走的机会。


    “我真的有这么胆小吗?”林野用指腹蹭了蹭屏幕上的文字,好像这样就能给自己打气。他想起顾砚之前说的“有不懂的可以问我”,想起他借自己素描书时的温柔,想起他推过来的带柠檬片的矿泉水,心里突然有了一点勇气——也许,自己可以试着勇敢一点,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问顾砚一道数学题。


    他重新拿起电容笔,在小说的末尾加了一段话:“解出答案后,我开心地对他说:‘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肯定还解不出来。’他笑着摇了摇头:‘不用谢,你很聪明,只是没找到解题思路而已。以后有不会的题,不用客气,直接问我就行。’从那以后,我经常问他数学题,他每次都很耐心地给我讲解,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近,不再只是同桌,而是可以一起讨论题目、一起分享秘密的朋友。”


    写完这段话,林野对着屏幕笑了笑,心里的失落少了很多。他知道,小说里的情节是虚构的,但他可以努力让现实变得和小说一样——也许明天,他就能鼓起勇气,问顾砚一道数学题;也许很快,他们的关系也能像小说里的主角和“顾砚”一样,变得越来越近。


    他把文档保存好,然后拿起桌角的数学卷子,翻到那道没解出来的几何题。他试着按照小说里写的方法,连接AC,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过点A作BC的垂线,果然,这次很快就找到了解题思路,没过一会儿就解出了答案。林野看着解出来的题目,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原来这道题并没有那么难,只要鼓起勇气问一句,就能得到答案。


    晚上睡觉的时候,林野把数学卷子放在枕头旁边,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问顾砚一道数学题,哪怕只是最简单的选择题,也要勇敢地开口。他闭上眼睛,梦里又回到了教室——自己拿着数学卷子,勇敢地问顾砚题目,顾砚耐心地给自己讲解,两人凑在一起看着草稿本,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温暖又明亮。


    第二天早上,林野起得很早,特意把数学卷子放进书包里,还在草稿本上写了几道自己不会的题目,准备问顾砚。走进教室的时候,顾砚已经到了,正在低头背英语单词。林野深吸一口气,走到顾砚的座位旁边,鼓起勇气,小声说:“顾砚,这道数学题我不会做,你能教教我吗?”


    顾砚抬起头,看了看林野手里的卷子,然后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可以,你坐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林野的心里一下子亮了起来,赶紧坐在顾砚旁边的座位上,把卷子递过去。顾砚接过卷子,低头看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笔,在草稿本上画了个图形:“你看这道题,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求导判断单调性……”他说话的时候,指尖轻轻敲着草稿本,和小说里写的一模一样。林野认真地听着,偶尔会提出自己的疑问,顾砚都耐心地解答,没有一点不耐烦。


    很快,林野就弄懂了这道题,他开心地对顾砚说:“谢谢你!我终于弄懂了。”


    “不用谢,”顾砚笑着说,“以后有不会的题,随时可以问我。”


    从那以后,林野经常问顾砚数学题,有时候是在自习课上,有时候是在放学的路上,顾砚每次都很耐心地给他讲解。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近,不再只是普通的同学,而是可以一起讨论题目、一起分享秘密的朋友。林野看着现实里的自己慢慢变得勇敢,心里充满了开心和满足——原来,勇敢一点,真的可以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晚上回家,林野把今天的事写进了“顾同学观察日记”:“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问顾砚数学题了。他很耐心地给我讲解,指尖敲着草稿本,和我小说里写的一样。我很快就弄懂了题目,他还说以后有不会的题可以随时问他。真的太开心了,我终于变得勇敢了一点,也和顾砚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写完,他打开小说的文档,在之前的情节后面又加了一段话:“我看着他认真讲解的样子,心里突然觉得,勇敢一点真好。原来,靠近一个人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敢迈出第一步,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想,以后我会更勇敢,和他的关系也会越来越近,一起走过更多的时光。”


    林野对着屏幕笑了笑,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小说里的“靠近”已经变成了现实,而他和顾砚的故事,还会继续写下去,写满更多勇敢的瞬间,写满更多甜蜜的回忆。


    写这章时总在跟着林野“攥紧手心”——他对着数学题反复画辅助线的纠结,在心里排练十遍问话的紧张,把“指尖敲草稿本”细节写进小说的认真,像把现实里的胆怯,都悄悄藏在了虚构的情节里。那份“想靠近却不敢”的忐忑,是年少时喜欢一个人最真实的模样:不是不想问,是怕自己的笨拙会打扰对方;不是不想靠近,是把“被拒绝”的恐惧,放大成了不敢迈步的阻碍。


    林野把“顾砚讲题的细节”写进小说,藏着最软的小心思——他记着顾砚“指尖敲草稿本”的习惯,记着对方“推来草稿本”的耐心,记着“身上淡淡的皂香”,这些不是刻意编造的情节,是偷偷观察了无数次的心动证据。他在小说里让主角勇敢问出题目,其实是在给自己打气:“你看,这样做并没有那么难”,这份“借小说给自己勇气”的笨拙,比任何直白的告白都更动人。


    顾砚那句“随时可以问我”的回应,是把林野的“鼓起勇气”稳稳接住——他没有因为题目简单而敷衍,没有因为被打扰而不耐烦,反而用“一起看看”“耐心讲解”的温柔,给了林野最踏实的底气。原来林野担心的“被拒绝”“被笑话”都是多余的,你敢迈出一步,我就愿意陪你走更远,这份“双向奔赴的勇气”,比解出数学题本身更让人心安。


    小说里的“靠近”变成现实,其实是林野和自己的和解——他终于懂了,靠近一个人不用等“完全准备好”,哪怕问错问题、说话发颤也没关系;终于敢相信,顾砚的温柔不是偶然,是愿意陪他慢慢变勇敢的在意。年少时的喜欢,从来都不是“一次完美的告白”,是“我敢问你一道题,你愿意教我”的小默契,是“借小说给自己勇气,最后真的迈出第一步”的小成长,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勇敢,才是最珍贵的“靠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23章 小说里的“靠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