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烟雨初逢(二)

作者:一根香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顾铮走后,书房里重新陷入沉寂,只剩下雨声和沈墨染逐渐平稳的呼吸。指尖那抹灼热的余温似乎还烙印在皮肤上,驱散了不少盘踞在体内的阴寒。


    他走到多宝格前,目光落在那卷独特的“孔雀蓝”丝线上。顾铮没有看错,这线料的配方确是家传秘制,以特殊矿物和植物染料浸染,色泽沉静幽深,历久弥新。流落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是来自那些早已离散、或湮没在历史中的分支。


    而“索命绣”的出现,更意味着沉寂多年的诅咒阴影,已再次蠕动起来。


    沈墨染捻起一根丝线,冰凉的触感让他头脑格外清醒。顾铮的出现,是危机,也是变数。这个命格至阳的学者,像一团行走的火焰,既能温暖他冰冷的生命,也可能将他精心布置的棋局焚毁殆尽。


    “人形护身符……”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没什么温度的笑意,“倒是比吃药管用。”


    ------


    翌日清晨,雨歇云散,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墨染特意换了一身月白色的长衫,更衬得他身形清瘦,气质出尘,只是脸色依旧苍白得近乎透明。


    顾铮准时开车到了巷口。他换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休闲装,气质依旧沉稳干练,看到沈墨染时,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才开口道:“沈先生,休息得可好?”


    “尚可,有劳顾教授挂心。”沈墨染微微颔首,动作间带着一股江南文人特有的温雅迟缓。他自然地拉开副驾驶的门坐了进去,车内还残留着淡淡的烟草味和顾铮身上那种干净的、如同阳光晒过青草的气息。


    车子驶出古城区,向着西郊的考古现场而去。路上,顾铮简单介绍了情况。


    “死者王帆,二十五岁,是考古所的临时绘图员。性格内向,社交简单。法医那边的详细报告还没出来,但初步排除了外力打击和常见中毒可能。死亡时间大约在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


    “他胸口那个图案,确认是死后才出现的?”沈墨染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状似无意地问道。


    顾铮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嗯。发现时,图案颜色鲜艳,就像……刚绣上去不久,但皮肤组织没有任何针孔或破损痕迹。化验结果显示,构成图案的色素是某种未知的有机质,掺杂了……极微量的朱砂和氧化铁。”


    朱砂辟邪,氧化铁呈红,似血。这“索命绣”邪门得很。


    “那方绣帕呢?”沈墨染又问。


    “在证物室。是从墓主棺椁内发现的,残破严重,但能看出绣的是一只禽鸟,与死者身上的图案有七分相似。”顾铮顿了顿,补充道,“墓主身份初步判断是明代一位颇有名望的织造局官员,姓……沈。”


    沈墨染指尖微微一颤,面上却不动声色:“哦?那倒真是巧了。”


    车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沈墨染轻轻咳了两声,抬手按了按太阳穴,露出些许疲态。他微微侧身,手臂似乎无意地贴近了顾铮放在档位上的手。


    顾铮的目光扫过他被阳光照得几乎透明的耳廓,和微微颤动的长睫毛,没有避开。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声音比刚才缓和了些:“不舒服?车窗开点缝?”


    “不用,只是有点晕车。”沈墨染低声道,声音带着点软弱的沙哑。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旁边人身上散发出的、令人舒适的阳气,如同冬日里靠近壁炉,让他冰冷的四肢都渐渐回暖。这种汲取,比昨夜短暂的触碰更持续,更有效。


    他心中冷笑,这“护身符”果然好用。只是不知,这团火能让他靠多久。


    ------


    考古现场已被封锁线围起,是一座规模不小的砖室墓。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消毒水混合的味道。


    顾铮领着沈墨染走下墓道,来到主墓室。棺椁已被移走,只剩下原处的泥土痕迹和一些散落的陪葬品残片。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清理工作。


    “顾教授。”一个年轻的研究员走过来,看到沈墨染时,眼中闪过一抹惊艳和好奇。


    “这位是沈墨染先生,苏绣方面的专家,请来协助调查的。”顾铮简单介绍,“小刘,把发现绣帕的位置和死者最后活动区域再跟沈先生说一遍。”


    叫小刘的研究员连忙点头,指着棺床一角:“绣帕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裹在一枚玉扣里。王帆他……那天下午主要负责清理棺床附近的碎瓷片,工作结束后就直接回家了,没发现什么异常。”


    沈墨染静静地听着,目光却仔细地扫过墓室的每一个角落。墓室墙壁上的壁画已斑驳脱落,但隐约能看出一些云纹和花鸟的痕迹。他的视线最终落在棺床附近的地面上,那里似乎有一些不同于周围泥土的、极其细微的深色痕迹。


    他蹲下身,用手指沾了一点,凑近鼻尖闻了闻。


    一股极淡的、若有似无的腥气,夹杂着一丝熟悉的药草味。


    “顾教授,”他抬起头,看向顾铮,眼神清亮,“这里的泥土,似乎有些不同。”


    顾铮立刻走过来,蹲在他身边,也沾了点泥土仔细查看。两人靠得极近,沈墨染甚至能感受到他呼吸时带起的气流。他垂下眼,掩去眸中的算计,专注地看着顾铮的手指。


    那手指修长有力,指节分明,沾着泥土,却莫名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


    “小刘,取样,立刻送检。”顾铮沉声吩咐。他看向沈墨染,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和探究:“沈先生发现了什么?”


    沈墨染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语气平淡:“只是一种感觉。这味道……似乎和我家传的一种安神药香有些类似,但掺杂了别的东西。”他没有继续说下去,留下足够的悬念。


    顾铮盯着他看了几秒,才缓缓道:“沈先生的嗅觉很敏锐。” 他心中疑窦丛生,这个看似柔弱的绣娘,似乎知道得远比表现出来的要多。


    离开墓室时,阳光有些刺眼。沈墨染下意识地眯了眯眼,脚步虚浮地晃了一下。


    一只手及时而稳定地扶住了他的手臂。那手掌温热有力,透过薄薄的衣衫,热度清晰传来。


    “小心。”顾铮的声音在头顶响起。


    沈墨染借着他的力道站稳,抬头露出一个感激又带着些许窘迫的微笑:“谢谢顾教授,可能是墓室里待久了,有点闷。”


    顾铮松开手,神色如常:“我送你回去。”


    “有劳了。”沈墨染温顺地点头,心中却如明镜。这场戏,才刚刚开始。顾铮的怀疑已经种下,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怀疑中,巧妙地把自己变成唯一的解谜人,同时,牢牢抓住这根能续命的“稻草”。


    回程的路上,两人各怀心思,车内异常安静。直到车子停在沈家老宅门口,沈墨染准备下车时,顾铮忽然开口。


    “沈先生。”


    沈墨染回头。


    顾铮的目光落在他纤细的手腕上,那里空无一物,但顾铮却像是看到了什么。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关于那个图案和绣线,如果沈先生想起什么特别的记载,希望你能如实告知。毕竟,”他顿了顿,“这关系到一条人命,也可能关系到……更多的人。”


    沈墨染心头一跳,面上却依旧从容:“自然。我会尽力。”他推门下车,走进那扇幽深的宅门。


    顾铮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内,眸色深沉。他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帮我查两个人。一个是明代织造局官员沈恪的详细生平,特别是他的死因和后代情况。另一个,”他顿了顿,看向沈家老宅紧闭的大门,“查一下这位苏绣传人,沈墨染,过去二十五年的所有就医记录,重点是……遗传病史。”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