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签文

作者:诗意蚜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025年,八月下旬,谭欣已回乡小住了一段时日。


    这一年的光景,于他而言,仿佛踏入了流年不利的泥沼。先是直播事业遭遇寒流,平台限流的重压无声无息地落下。他心里明白,这其中或许有主流视野对他们这个特殊群体——男娘主播——若即若离的审视,加之行业大环境整体低迷,众人境况大抵相似。对此,谭欣虽感无奈,却仍尝试调整心态,努力在镜头前维持着状态。


    然而,真正的风暴降临在四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难以言说的风波,几乎将他彻底击垮,险些碾碎了他未来的人生。那段日子,他被巨大的茫然和无助吞噬,只能凭借一股硬气苦苦支撑。


    地狱般煎熬的三个月里,他拖着疲惫的身心四处奔波,同时还得强打精神,履行与直播平台签下的合同,准时出现在镜头前,将真实的情绪深深掩藏。终于,在八月初,事情隐约透出一线曙光。他也得以兑现与直播间老粉们的约定——请假休整,出门散心。


    他将目的地选在了潇湘老家。而登临那座以灵验著称的名山,亦成了他此行必不可少的一程,仿佛是一次寻求慰藉与答案的默默仪式。


    几天前,谭欣从阳衡市区回到了自幼生长的东衡县城。多年未归,故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洣水河畔,新城区高楼耸立,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与脑海中那些低矮熟悉的街景截然不同,恍如两个世界。


    他没有选择住回老宅。久未打理的房子显然不适合临时落脚——或许,这也不过是他潜意识里“近乡情怯”的一个借口,生怕触景生情,惊扰了尘封的往事。


    在羊城打拼十多年,他虽未大富大贵,但安稳度日已不成问题。于是干脆在县城找了家干净便捷的旅馆住下,图个清静自在。


    接下来的几天,他徒步穿行于县城的大街小巷,依着礼数走了几家至亲,也特意去童年时常玩耍的地方转了转。时过境迁,并未遇到什么熟悉的旧友,儿时的玩伴早已四散于生活洪流中。


    反倒是某天闲逛至老城区残存的城门洞时,他意外收获了一份惊喜。


    那是一家门面不大、半新不旧的纪念品小店。店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印章,而真正吸引他目光的,是角落里一摞看起来并非工业量产的本子。


    它们的外皮呈现出植物天然的肌理,大小与普通笔记本相仿,透着手工的朴拙感。


    “随便看看呀?这都是手工做的,树皮压的,拿回去写日记、贴照片都蛮好。”营业员是个年轻姑娘,早就注意到这位容貌清秀的顾客,见他驻足,便主动凑上前介绍,眼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与欣赏。


    “嗯……”谭欣稍作迟疑,多年未讲的乡音下意识溜了出来,“喔(我)可以打开看看不咯?”


    “哎呦,是老乡啊!回来满(玩)?”姑娘眼睛一亮,口音也更亲切了些。


    “嗯,准备刻通(去趟)南岳。”


    “刻南岳好啊!”她热情地接话,“果加司机(这个时候)刻南岳,刚好可以捡树雅(树叶)放果(这)本子里。你晓妮洒(你知道的),南岳的树雅(树叶)雅(也)有嗲广发叽(有点**的喔)。”


    “嗯,好将四(好像是的)。”


    营业员的话像一把小钥匙,轻轻旋开了谭欣记忆深处某个蒙尘的角落。他已记不清究竟是谁曾在很久以前,用相似的语调对他说过类似的话,但那模糊的熟悉感却真切地浮现出来。


    “麻子卖(怎么卖)?”他纤细的手指朝着那摞本子轻轻一点。


    姑娘的目光不由落在他那修长白皙、仿佛更适合弹钢琴的手指上,下意识答道:“大果(大的)30一本,50两本。细果(小的)15一本。”


    谭欣顺着她的指引看向旁边,这才注意到那些小本子只有巴掌大小,不过倒是做得颇为厚实。


    “放在口袋里随身记点东西倒是不错?”他心里嘀咕着,嘴上尝试着用生疏的乡音笨拙地还价:“100捞(拿)四本大果,再送本细果,可以不咯?”


    姑娘闻言笑开了:“蒙(没)问题!你挑!”


    谭欣心下明了,这一刀显然没砍到“大动脉”上,但也没太在意。他凑近柜台,仔细挑了四本花纹各异、自己心仪的大本子,轮到选赠送的小本时,却对着几款可爱精巧的小本子犯了选择困难症——那些可可爱爱的小东西,确实让人难以取舍。


    最终,不知是出于何种念头,他的手指鬼使神差地越过那些鲜艳可爱的款式,落在了一本外观略显古朴、甚至边角有些磨损破旧的小本子上。


    “就果(这)本吧。”他将选好的4大1小五本子递过去,“绿泡泡支付,谢谢。”


    营业小姑娘冲收银台那边喊了一声:“一起(一共)一百!”


    收银员利落地扫码、装袋,声音清脆:“谢谢惠顾!”


    付完钱,提着装有五本手工笔记本的环保袋走出小店,午后的阳光正好,将老城门的影子拉得斜长。谭欣深吸了一口故乡熟悉的空气,心里那份因归乡而起的微妙波澜,似乎被这小小的购物插曲抚平了不少。


    翌日,七夕,清晨。


    谭欣早早便乘车抵达了南岳山脚。八月底的衡山,夏木葱茏,绿意依旧铺满山峦,但空气中已悄然褪去了盛夏的酷暑,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初秋的清爽。山风穿过茂密的林海,带来阵阵清凉,吹拂在脸上,格外惬意。知了的鸣唱尚未停歇,却也显得不再那么聒噪,反而衬得山间更显幽静。


    他选择了一条相对清静的古道石阶开始攀登。石阶被岁月和脚步打磨得光滑,两旁是参天的古树,以松、杉、樟居多,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只在叶隙间漏下点点跳跃的光斑。林间弥漫着植物特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淡淡的泥土芬芳。


    或许是心境使然,也或许是主播职业培养的对“素材”的敏感,他的目光开始被石阶旁、草丛里那些飘落的树叶吸引。他放缓了脚步,不再是纯粹的攀登,更像是一次漫无目的的山间寻宝。


    他仔细留意着那些形状完整、色泽别致或叶脉独特的落叶。他捡起一片近乎完美的、颜色开始由绿泛黄的银杏叶,扇形的叶面边缘光滑;又发现一片红褐色的枫香叶,如同小手掌般伸开着,边缘带着细微的锯齿;还有一片格外硕大的樟树叶,深绿色的叶面厚实,散发着淡淡的樟木香气……每一片被他小心拾起的叶子,似乎都承载着一小片衡山的秋日私语。他将这些“收获”仔细地夹在那本新买的大号笔记本里,准备带回旅馆后再好好整理收藏。


    走走停停,欣赏风景,收集落叶,汗水渐渐浸湿了他的额发和衣衫,但心情却前所未有的放松。中途他在路边的凉亭歇脚,喝了口水,看着山下逐渐变小的屋舍和远处蜿蜒的公路,心境开阔。


    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爬,谭欣终于踏上了祝融峰顶。山顶视野豁然开朗,八月的山风明显强劲了许多,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极目远眺,群山起伏,如翠浪奔涌,壮阔非凡。峰顶香火鼎盛的庙宇建筑群庄严矗立,缭绕的香烟与山间的云雾交织在一起,平添了几分神圣和空灵的气息。


    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虔诚地叩拜、上香。谭欣被这氛围感染,虽无特定信仰,却也怀着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前路迷茫的期许,随着人流走进了主殿。


    殿内庄严肃穆,佛像宝相庄严。他学着旁人的样子,在功德箱里投入些许心意,然后在那古朴的签筒前驻足。心里想着近来的波折、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心底那份难以言说的期盼,他闭上眼,默默祷祝片刻,然后轻轻摇动了那只沉甸甸的签筒。


    竹签与签筒碰撞,发出哗啦啦的清脆声响,在静谧的殿宇中格外清晰。


    听到解签师傅缓缓道出“花有重开日,人再无少年”的偈语,并叮嘱“珍惜当下”时,谭欣心中微微一怔。这签文,似是而非,更像是一记温和却精准的警钟,敲在了他心坎最迷茫的地方。若硬要区分,这大约算是一支中签——它不预示凶厄,也不承诺洪福,只是平静地陈述一个残酷又美好的真理:时光无法倒流。


    他默默将签文收好,道了声谢。走出大殿,山顶的风似乎都带上了几分凉意。


    “花有重开日…人再无少年……”他下意识地在心底又默念了一遍,嘴角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苦笑。是啊,花谢了还能再开,而他的“少年时”,早已湮灭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自己转眼已是三十有五的年纪,曾经凭借青春与勇气闯荡的“男娘”之路,似乎已然望得见尽头。行业的变迁、平台的限制、粉丝的流转,一切都像无形的潮水,推着他走向一个看不清的彼岸。


    想到直播间里那些熟悉的老粉ID日渐稀疏,互动也不再如往日热烈,一种难以言说的落寞便悄然蔓延开来。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仿佛又回到了几个月前那种茫然无措的状态,只能走一程看一程,前路迷雾重重。


    先前登山拾叶的闲适心情被这签文一击而散,他顿时失了继续徜徉山景的兴致。看了看时间,他径直走向下山的游览车车站。


    排队、上车、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游览车沿着盘山路平稳下行,窗外的葱茏林海和远去的峰峦像一幅缓缓卷起的画卷。谭欣靠在窗玻璃上,任由思绪放空,那份关于年华、关于未来的淡淡惆怅,伴随着车厢轻微的颠簸,一路相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