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陈皮猪肚莲子汤

作者:懿小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阿太的这一碗汤,是从早上就开始忙碌的,年纪大的人,不爱看手机,不爱看电视剧,也只有厨房和土地,才会让她更有幸福感。


    阿太也有手机,也会视频刷短剧,可是她却不喜欢沉迷于此,更希望踏踏实实的做事带来的收获,比如说去土里种植,比如说做饭吃……


    江小年尝了这一口陈皮猪肚莲子汤,心中的暖意油然而生,治愈和欢喜能从口腔一直都延伸到脾胃。在这样的时间里,却能看出阿太用心良苦。


    猪肚一向是最难以驯服的食材,带着粗野的腥气,肃杀之中又有膏腴肥美之乐,只有耐心与巧思,才能让这种野性驯化成养人的羹汤。


    阿太说过,欲驯其味,先理其身。她早早的就从杀猪老板那里等来了一个猪肚,以前在农村,这些下水也是很多人抢着要的东西,便宜,解馋,还有油水。到了现在,只要驯服得了那股腥臭,也是很有滋味的美食。


    猪肚一副,内外翻转,只有在时光中修炼,方能驯化它的腥臭,内外翻转,在水龙头下用盐粒细细揉搓,这刮去吸附在上面的油腻。


    阿太动作没有那么利索,做事情却非常认真,甚至是戴上了老花镜,取出面粉,一遍遍的搓洗,内壁的粉嫩柔韧才能渐渐显出本色。


    接着,点燃了炉灶,在冷水里汆烫,直到水波翻滚,猪肚在水中蜷曲挣扎,腥气才会随着浮沫慢慢溢出,定型后捞起来,刮去纸膜,以及看不顺眼的地方,切成肚丝,如此这般,桀骜不训的食材,才算是初初养成。


    在此期间,四岁的阿福还要去喂鸡喂鸭喂鹅,小小年纪已经是相当忙碌。


    阿太再把砂锅拿出来,用山泉水做底,把猪肚放进去,水中依旧翻滚着泡沫,阿太不慌不忙的拂去。


    炖煮的时候,阿太再蹑手蹑脚的去了阁楼,其实阁楼就是一个库房,里面有阿太的嫁妆,有太爷爷挣下的家底,当然,还有阿太珍藏了很多年,年岁比江小年还要大的陈皮。


    它们颜色深褐,如同古铜,秘制在缸子里,刚刚打开盖子,就能闻到馨香之气。洗净入锅与猪肚同煮,老陈皮内里深藏的挥发油与生物碱,便在这暖热汤水中渐渐舒展弥漫开来,化开猪肚最后的滞腻,也悄然调理着脾胃郁结之气。


    汤色从清淡的白渐成浅金,阿太就把砂锅放在风炉里文火柔炖,锅中声响渐如低语。


    此时加入湘莲子,颗颗饱满如珠玉,阿太和阿福两人用针剔净苦心,只为给劳作了一早上的江小年做一碗可口的汤。


    莲子沉入汤底,在持续的温柔热力下,慢慢释放出安神定志的清气。


    另添几粒饱满的红枣,几片薄姜,亦是增香提气的妙物。


    盖紧锅盖,只余灶上一点幽微的星火,让时间与温度从容渗透。


    此时,只需要文火慢慢的煨就行,三个小时不嫌少,四个小时不嫌多,等江小年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开饭。


    阿太和九叔公则慢慢的吃油茶,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今年的农时与农事。


    “丫头想要种桑树,养一些蚕,我倒是支持的,就是怕她太累。”阿太抽了一口水烟,慢悠悠的说道。


    九叔公却道:“今年太阳好,雨水足,不过桑树要种在龙岭山下,这才有好处。”


    “行,就让丫头试试吧,只要她愿意折腾,我都支持。”阿太慢悠悠的说:“年轻人啊,手里没点钱拽在手里,心里不踏实,养上一年的蚕,她也有点积蓄,就不会那么犯愁了。”


    “我那不成器的孙子也是,现在在城里送外卖,没日没夜的,别说吃一顿热乎的饭菜没时间,就连半夜都在忙,年少不读书,大了可后悔。”九叔公吃着茶,无奈摇头。


    风炉就放在堂屋,此时堂屋里弥漫着陈皮的辛香与莲子的清甜交织的气息。


    狗爷今天也不出去玩了,猫爷也悠悠的带着一家回来了,都知道家里有好吃的,绝对要守着,晚了可就没机会。


    “你看这花蚊子都出来了,苍蝇成群飞舞,估计是要下暴雨,你还让他们去插秧。”阿太担忧的说。


    “放心吧,下不到我们这儿,最多到上面那个村,雨就跑走了。”九叔公看了一眼墙角和手心,玄之又玄。


    阿福靠在桌子上,问了一句:“就太公你是看云朵吗?你还看了墙角,我觉得你说得对。”


    “福娃厉害,太公教你算天文,看历法好不好?”九叔公讶异的拉住阿福。


    此时江小年却回来了,阿太在大灶上用薄荷叶煮了水给她洗澡,洗澡换衣,妥当后才进了堂屋,此时已经午后。


    阿太洋洋洒洒的在起锅的汤里撒了一把盐,此时所有的味道都被这一把盐彻底激发。


    汤成,江小年看着碗中汤色如同琥珀一般,猪肚丝带着汤汁的精华,软糯丰腴,莲子入口即化,古老药典所言:“陈皮理气健脾,猪肚以形补形,莲子养心安神”——这汤,老少皆宜。


    阿太悠悠的说道:“春分一碗汤,四季脾胃康。”


    阿福也拿了一个小木碗捧在手里,汤的热气笼罩了她的小脸蛋,咕咚咕咚的喝下去,喝的时候,还不忘记倒一点给猫猫狗狗,她的好朋友。


    阿太和九叔公还有阿婶也一边喝汤一边谈论今年的耕种,阿婶看见江小年想要种桑养蚕,下了决心,务必要把家里打理好,让儿子回来,不在大城市忙累没有白天黑夜。


    江小年靠在摇摇椅上喝汤,阿太打趣,吃没吃相,坐没坐相。


    江小年却犟嘴回应:“我也是在家才敢这样,明天我要去种桑树了。”


    “你种不了,妈妈,后天开始,一直都是大雨。”阿福嘴里的汤还没咽下去,就开始说道。


    九叔公欣喜若狂:“阿福,刚教你你就学会了,有点天分啊。”


    阿太和江小年面面相觑,九叔公到底教了阿福什么,怎么小嘴巴巴的比天气预报还要准。


    张宁却姗姗来迟:“我联系好桑树苗了,明天我们去拉回来。”


    “要下雨。”江小年答。


    张宁:“谁说的?天气预报只说今天暴雨,明天就天晴了,正是适合耕种的好天气。”


    江小年乐呵起来:“阿福说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