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春分茶,上春山

作者:懿小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空中的薄雾还没有散去,一家一个代表就来到了村委会,张宁热心的给群众们端茶倒水,人齐了才缓缓说起今天的目的。


    不知道是谁在人群中先说了一句话:“我们家的地绝对不承包出去,外面卖的大米越吃越没有味道,我还是想自己种。”


    “就是啊,我男人早上就说了,稻田肥沃,绝对不种什么果树。”


    “我妈年纪大了,咱们的早稻好吃,她吃了一辈子。”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张宁赶紧说道:“今天我把叔叔阿姨们大哥大姐们叫来,就是想跟你们说,稻田是绝对不能动的,我们每年都要种水稻,而且国家给我们新型农机的支持,我是技术人员,专门来做技术支持的,不是来征地的。”


    张宁的一番话,这才让人打开了心扉,江小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也放下来。


    “等下我就带你们去看新型农机产品,传统农耕和现代科技互相融合,咱们产量才会高。”张宁补充了一句,吓得满头大汗,唯恐乡亲们不服气。


    “那我咋听说有老板来收购我们的地呢,虽然不是田,但是也要来呢,都开始跟几家路边的山地谈价了。”九叔公悠悠的说道。


    张宁蹙眉,这些事情他也略有耳闻,却还是没有得到实际的情况。


    “对了,干部,我们家的老宅荒废了很久,最近有一些退休的老商人,想来我们这儿租房子养老。”另外一个妇女又说了起来。


    大家七嘴八舌,一声声的没完没了,众人也在一片议论沸腾当中,结束早晨的开会,又往大谷坪区看新型农机。


    粮食增产是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培训,不断推进绿肥增产,张宁这次来驻村,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因此分外热心,还要给老百姓们创收,毕竟在国道上的村子不多,他们要成为示范村。


    江小年悠悠的回到家,阿太和阿福和几个孩子还在玩闹。


    “今天是春风,鸡蛋能立起来,你信不信?”阿太手里拿着一个鸡蛋,煞有介事的跟孩子们说。


    除了阿福,还有邻居上下屋几个四五六没有上学的孩童,都在阿太的堂屋里玩耍。


    孩子们根本不相信,阿太可厉害了,从手里拿出来一个鸡蛋,放在桌子上,竟然真的立起来了。


    阿太突然拿出来了过年时候女儿们从国外寄回来的巧克力,一脸慈爱:“现在这里有六个鸡蛋,谁把鸡蛋竖起来,我就给巧克力吃。”


    一旁的江小年突然笑了起来:“立鸡蛋这个事情,我从五岁玩到了二十五岁,从来就没成功过,阿太腻是怎么成功的?”


    “因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走的路比你走的桥还要多,我想要做什么,当然会成功。”阿太一脸傲娇。


    今天是春分,属于节气的一种,阿太今天还是穿着土布的衣衫,头上的银黑色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袖子里面也整整齐齐。


    天气有点点闷热,阿太却喜欢穿得严严实实,这些衣服据说是她当年结婚的时候,父母长辈们亲自置办的,还是一些老样式,可是穿在老人的身上,却有种说不出的庄严。


    阿太招的是上门女婿,可是吃穿用度,一辈子都已经准备得妥妥当当,阿太的一份,太爷爷的一份,告诉太爷爷即便是上门女婿,也是这个家的当家人,用不着畏手畏脚。


    这算是大户人家给子女们的一种保障,当然,子女们也要给老人们养老尽孝。


    江小年想起阿太小时候总说,太爷爷对她的父母非常好,虽然是上门女婿,可也是正儿八经的把两位老人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的。


    家里最穷的时候,阿太的父亲想要喝一口酒,太爷爷二话不说,早晨天还没亮就出门赶山,打猎或者是挖草药,卖一点点钱,给阿太的父亲换一杯酒喝。


    孝顺到了这个程度,阿太和太爷爷的感情自然是越来越好。


    阿太现在的性格,就是多年在家里养成的,很有智慧,很豁达,不内耗,很有思想。


    曾经阿太还有一些钱,专门留给了家族里面最出息的孩子去读书,哪怕是出国留洋,也是不吝啬分毫。


    阿太的衣服放在樟木箱子里,还有专门的草药保存,每年都会拿出来晒,包养,幸好这里是岭南山区的天气,阁楼上面总有干燥的地方,足够保存衣服。


    几个孩子们乐成一团,打乱了江小年的思绪,孩子们已经把鸡蛋打碎了好几个,却依旧没有办法竖起来。


    阿太摇摇头叹叹气:“巧克力你们都吃不了了,我收起来,明年你们竖起来了再吃。”


    “不行不行。”


    孩子们的吵闹声一团团的在堂屋里发酵,阿福最是俏皮,给阿太捶背:“老祖宗,我帮你捶背。”


    另外几个孩子跟风:“祖祖,我帮你捶捶腰。”


    阿太乐得开心,每天逗逗孩子,先把孩子们弄哭,然后再哄好,简直就是乐此不疲。


    阿太指了指后山:“后面有一片茶山,我们一起去采茶叶,踏踏青,带一点水和吃的。”


    “祖祖,我也要去。”


    孩子们又闹哄哄的,阿太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些小劳动力,于是,一人给了一个小背篓,摇摇晃晃浩浩荡荡的往山上去。


    在边上种菜的姨娘看见,也是大呼一声:“幸好有阿太帮忙看孩子,要不然这群小土匪,能把房顶掀了。”


    “一个猴有一个猴的栓法,带一个也是带,带一群也是带。”阿太不紧不慢的,带着孩子们往后山走去。


    江小年背着竹背篓走在后面,后山并不是属于谁的后山,后山有一块山地,正对着江小年家的后门,那块地是江小年家里的,其余的,都不属于谁。


    后山是有很多宝藏的,野菜也就一个晚上,又陆陆续续长起来了,还有野竹笋细嫩得很,一些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东西,什么都有。


    后山已经被踩出来一条路,还有村里的老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青石板。


    小孩子们能走的就走,走不动就爬,从小都是滚在泥土里面的,看着就是比阿福强壮很多。


    江小年沉浸于采茶叶,一片片嫩芽簌簌的看落在背篓里,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模样,专门掐了那些茶叶的尖尖,一个比一个快。


    现在早已经是农民的孩子早当家,在每天伴随中,不知不觉都学会了干活的模样,不像阿福,这么大的孩子了,吃饭都希望大人喂到嘴边。


    来到了村子里,阿福的进步很明显,四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不好好吃饭,狗爷就要来抢了,大家都会做的事,自己不会做,就要被取笑了,她渐渐的成长,甚至比在幼儿园学的东西都多。


    鸟鸣山涧,云腾树梢,阿太突然唱起了很古老的歌谣,孩子们也跟着唱,用的是古民族语,江小年听不懂,但是声音在层峦叠嶂中,苍老,幼稚,悠扬,逐渐的消散在山岚雨露之间。


    茶叶带回家,已经是黑夜,江小年心血来潮,突然想着明天要做一道惊人的美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