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3章 公主请命

作者:火柴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与王戬在嘉谷关受阻几乎同时,奉命“抢功”的镇南将军麾下“虎威营”,


    在主将孙炳的率领下,正“意气风发”地沿着赫连兀朮南撤的路线“追击”。


    这孙炳乃是京中将门之后,靠着家族荫庇和大皇子一系的提携,才坐到了如今的位置。


    他平日多在京畿之地驻防,何曾真正经历过北疆这等残酷的实战?


    在他想来,那赫连兀朮不过是新败于剑门关的丧家之犬,此刻正应惶惶如漏网之鱼,自己率这五千装备精良的“虎威营”精锐前来,还不是手到擒来,白捡一份泼天功劳?


    他催促部队加速前进,恨不得立刻追上戎夏人,砍下赫连兀朮的人头,风风光光地回京向大皇子和镇南将军请功。


    起初,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他们发现了戎夏人丢弃的一些破损辎重和来不及掩埋的尸体,孙炳更是得意,认为敌人已是强弩之末。


    然而,很快情况就开始不对劲了。


    他们经过一处狭窄的山谷时,前方斥候回报说发现小股戎夏骑兵。


    孙炳大喜,立刻命令前锋追击。结果那支戎夏骑兵看似慌乱,却总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将“虎威营”的前锋部队引入了一处遍布碎石和荆棘的绝地。


    突然两侧山坡上滚木礌石齐下,箭矢如雨,虽然埋伏的戎夏兵不多,却精准地打击了“虎威营”最混乱的时刻,造成数百人伤亡。


    等孙炳气急败坏地组织大军压上时,那支诱敌的戎夏骑兵早已借助熟悉的地形,消失得无影无踪。


    孙炳吃了个闷亏,气得暴跳如雷,却只当是戎夏人的垂死挣扎,下令继续追击。


    又一日,他们发现前方有一个村庄升起炊烟,似乎有戎夏人在此歇脚。


    孙炳唯恐功劳被手下人抢了,亲自率领中军精锐冲了进去。


    结果村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处故意点燃的草堆和悬挂在树上的、穿着戎夏皮袄的草人。


    正当孙炳察觉不妙,想要撤退时,村外突然燃起大火,将他们暂时困在村里,同时远处传来了“虎威营”后队辎重被袭击的消息……


    赫连兀朮就像是一个经验老到的猎人,而孙炳和他这支看似光鲜的“虎威营”,则成了被戏耍于股掌之间的猎物。


    戎夏人时而留下明显的痕迹引诱他们进入陷阱,


    时而利用复杂地形进行短促凶狠的反击,


    时而分兵骚扰其后勤,


    时而干脆消失得无影无踪,让“虎威营”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旷野中徒劳奔波。


    “虎威营”的将士多是京畿子弟,何曾受过这种罪?


    连日来的奔波、担惊受怕和不断增加的伤亡,让士气急剧低落。


    他们在陌生的地域追着一支神出鬼没的敌人,非但没能建功,反而不断损兵折将。


    反观戎夏军,在赫连兀朮的指挥下,虽是在撤退,却井然有序。


    他们充分利用了“虎威营”急于求成、不熟悉地形的特点,将这场追击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教学。


    赫连兀朮甚至还有闲心,在每次戏耍完“虎威营”后,继续对沿途遇到的大夏村落进行劫掠和屠杀,仿佛在故意挑衅和示威。


    当孙炳灰头土脸、折损了近千人马,却连赫连兀朮主力的尾巴都没摸到时,他才终于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什么唾手可得的功劳,而是一个致命的漩涡!


    ……


    帝京,皇城,宣政殿。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压抑。


    龙椅上,大夏皇帝面色沉凝,不怒自威。


    今日早朝的核心议题,便是南下追击戎夏大将赫连兀朮失利一事。


    兵部尚书硬着头皮出班,简略禀报了镇南将军麾下“虎威营”追击受挫,损兵折将,却未能擒获敌酋,反而让赫连兀朮继续在南境流窜劫掠的噩耗。


    消息一出,殿内响起一片细微的吸气声,但随即又陷入了更深的寂静。


    不少官员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谁都知道,那镇南将军乃是大皇子殿下的心腹爱将,此次追击更是得了大皇子的力荐。


    此刻出言批评镇南将军,无异于打大皇子的脸。


    端坐在御阶下首的大皇子,面沉如水,手指轻轻敲击着玉圭,眼神低垂,看不出喜怒。


    但那无形中散发出的威压,却让许多想要直言的大臣将话咽回了肚子里。


    “儿臣李明月,北疆巡边归来,觐见父皇!愿吾皇万岁!”


    一个清越而带着风尘仆仆之意的声音,骤然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只见长公主李明月,一身未及换下的戎装,英姿飒爽,大步踏入殿中,对着龙椅上的皇帝躬身行礼。


    她虽面带倦色,但凤眸开阖之间,精光四射,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凛然气度。


    她的突然出现,让满朝文武皆是一惊。


    大皇子敲击玉圭的手指微微一顿,抬起了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皇帝看着风尘仆仆的女儿,眼中露出一丝柔和:


    “皇儿辛苦了,北疆战事已悉知,你做得很好。今日归来,有何事奏报?”


    长公主直起身,目光扫过沉默的百官,最终落在那份关于追击失利的奏报上,声音陡然转冷:


    “父皇!儿臣方才在殿外,听闻南下追击赫连兀朮失利,致使敌酋继续祸乱南境,屠戮我大夏子民,心中愤慨难平,不得不言!”


    她猛地转向站在武官队列前列、脸色有些发白的镇南将军,厉声质问道:


    “镇南将军!你麾下‘虎威营’五千精锐,装备精良,以逸待劳,追击那已是强弩之末、仓皇南窜的赫连兀朮,非但未能建功,反而损兵折将,任由其在南境肆虐!”


    “本宫倒要问问,你这仗,是如何打的?!是那赫连兀朮有三头六臂,还是你‘虎威营’尽是酒囊饭袋?!”


    这一连串的质问,让镇南将军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支吾着想要辩解:


    “殿下……实在是那戎夏贼酋太过狡诈,地形……”


    “狡诈?”


    长公主毫不客气地打断,语气中充满了讥讽,“据本宫所知,我北疆边军,在王戬军侯率领下,已突破赤门,正欲乘胜追击,却在你部‘奉命’接手后,战局急转直下。”


    “莫非这赫连兀朮,是专门挑着你们‘虎威营’在场的时候,才变得格外‘狡诈’不成?!”


    她这话,虽未直接点名,但矛头已然直指镇南将军,以及其背后举荐他用兵的大皇子。


    暗示正是因为他们为了抢功,替换了原本有望成功的北疆边军,才导致如今败局。


    大皇子终于坐不住了,他缓缓起身,面色平静,语气却带着一丝维护之意:


    “皇妹此言差矣。镇南将军忠心为国,其心可嘉。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胜负乃兵家常事。”


    “赫连兀朮乃戎夏名将,狡猾异常,一时失利,也在情理之中。岂可因一时挫折,便苛责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


    他试图将镇南将军的责任撇清。


    长公主闻言,凤眸之中寒光一闪,看向大皇子,语气依旧恭敬,言辞却愈发犀利:


    “皇兄说的是,胜败确是兵家常事。然,用人不淑,调度失当,致使战机贻误,百姓遭难,这……恐怕就不是一句‘兵家常事’可以轻轻揭过的了吧?”


    她微微一顿,声音提高,响彻整个大殿:


    “儿臣恳请父皇,明察此次追击失利之根源!追究相关人等之责任!同时,当机立断,重新启用熟悉敌情、敢战能战之北疆将士,火速南下,剿灭赫连兀朮,解救南境万民于水火!否则,拖延一日,便不知有多少我大夏子民,要枉死在戎夏屠刀之下!”


    长公主这番话,掷地有声。


    顿时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中立派官员纷纷点头。


    大皇子脸色微沉,却一时难以反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