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2章 长公主的试探

作者:火柴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间僻静的议事堂内,烛火摇曳。


    白日里,长公主与赵德昌处理军务,应对袁全,一切如常。


    此时长公主已换下戎装,穿着一袭简单的深色常服,卸去了珠翠,更显面容清减,


    但那双凤眸中的神采却比以往更加锐利和深沉。


    她轻轻拨弄着茶盏,看着对面伤势未愈、脸色依旧苍白的赵德昌。


    “赵将军,此次剑门之危,多亏了你和将士们用命。”


    长公主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清晰。


    “殿下言重了,守土卫国,乃末将本分。”


    赵德昌微微欠身,随即忧心忡忡道,“只是殿下,您此次亲临险境,实在……袁全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长公主嘴角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袁全?他不过是我那皇兄放在本宫身边的一条恶犬罢了。他弹劾的奏章,只怕早已雪片般飞往帝京了。”


    她放下茶盏,目光变得悠远而凝重:


    “赵将军,你我皆是明白人,不必讳言。如今朝堂之上,大皇兄势大,母后早逝,外戚势微,本宫虽得父皇几分怜爱,但在那些根深蒂固的朝臣和世家眼中,终究是女子,难承大统。”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决绝:


    “此次北来,整顿边军,抵御外侮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本宫需要一支完全听命于我的力量,需要战功,需要在这远离帝京漩涡的地方,积累能与大皇兄抗衡的资本!”


    “剑门卫所,乃至整个北疆防线,便是本宫选中的根基之地!”


    她终于向这位心腹老将吐露了真实的目的。


    赵德昌心中剧震,虽然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长公主说出,仍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殿下……此路艰险,可谓步步荆棘。”


    “本宫知道。”


    长公主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所以,本宫需要像赵将军你这样忠心耿耿、能力卓著的栋梁之才,也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她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


    “赵将军,你觉得王戬此人,如何?”


    赵德昌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苦笑,摇了摇头:


    “殿下,不瞒您说,末将……曾数次明里暗里示意,想将他彻底纳入麾下,甚至愿以兄弟相待,将来富贵共享。”


    “但此子……心志极为坚定,他只认‘保境安民’四个字,对末将的拉拢,总是恭敬却疏离,从未松口。他似乎……不愿卷入任何派系之争。”


    他将自己数次拉拢失败的经历和盘托出,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和惋惜。


    这样一把锋利的刀,不能完全握在手中,总是憾事。


    然而,长公主听罢,非但没有失望,凤眸之中反而闪过一抹极其欣赏的光彩。


    “好!好一个‘不愿卷入派系之争’!”


    长公主抚掌轻赞,语气中带着难得的愉悦,“如今朝堂上下,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之风盛行,似他这般心中自有沟壑,只认道理、不认山头的人,才是真正的难得!”


    她站起身,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意味深长地说道:


    “他不愿被你拉拢,或许正是因为,他看得比很多人都清楚。他要的,或许不是一个需要效忠的主公。”


    她回过头,目光深邃地看向赵德昌:


    “赵将军,对于王戬,不必再刻意拉拢。只需如常待之,给予他应有的信任和舞台。本宫相信,只要方向一致,目标相同,他这把最锋利的刀,自然会斩向帝国最需要的地方。”


    赵德昌若有所思,缓缓点头:“殿下深谋远虑,末将明白了。”


    长公主重新坐回座位,眼神恢复了平静与睿智:


    “当务之急,是稳住北疆,消化战果,同时……小心帝京来的明枪暗箭。袁全,绝不会让我们安稳太久的。”


    “至于王戬,明日本宫便试试他成色!”


    烛火噼啪一声轻响,映照着两人凝重而坚定的面容。


    ……


    清晨的校场,寒霜未褪,呵气成雾。


    秦皇堡的官兵们却已集结完毕,热火朝天地操练起来。


    连日来的压抑和愤懑,似乎都在这晨练的呼喝声中宣泄而出。


    长公主一身利落的玄色劲装,未戴珠翠,青丝高束,竟也来到了校场。


    她屏退了宫廷侍卫,走到场中,朗声道:


    “久闻边军儿郎勇武,本宫今日技痒,哪位壮士愿来指点一二?”


    她的声音清越,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挑战意味。


    堡内官兵面面相觑,与长公主动手?


    这于礼不合,也怕伤及贵人。但在长公主目光扫视下,几名自恃勇力的军官还是硬着头皮上前请教。


    然而,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长公主身形灵动如燕,步伐精妙,出手更是迅捷凌厉,虽未动用兵器,但拳掌之间隐含风雷之势,竟隐隐带着军中杀伐之气!


    不过十来个回合,上前挑战的军官便纷纷被她或巧劲推开,或精准制住要害,败下阵来。


    一连击败七八人,长公主气息依旧平稳,目光扫过众人:


    “还有谁?”


    校场上一片寂静,官兵们脸上都有些挂不住,既佩服长公主的身手,又为自己的败北感到惭愧。


    他们可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老卒,竟敌不过一位深宫中的公主?


    就在这时,长公主忽然开口。


    “王佥事,来和本宫过几招如何?”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身材挺拔的王戬,正疑惑的站在外围,看着长公主。


    王戬走到场中,对着长公主抱拳一礼。


    他神色平静。


    长公主看到王戬,凤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嘴角微扬:


    “好!王佥事,请!”


    没有多余废话,两人瞬间战在一处。


    这一交手,与方才截然不同。


    王戬的伏虎拳刚猛霸道,拳风呼啸,每一击都蕴含着开碑裂石的力量。


    而长公主的招式则更为精妙多变,柔中带刚,往往能在间不容发之际化解王戬的猛攻,并施以凌厉的反击。


    砰砰砰!


    拳脚碰撞之声不绝于耳,两道身影在校场中快速穿梭、交错,看得众人眼花缭乱,心驰神往。


    王戬并未动用《龙象决》的内力,仅以肉身力量和伏虎拳法对敌,但他超高的敏捷和精神力,让他总能预判和避开长公主的杀招。


    长公主亦是越打越心惊,她自幼得名师指点,天赋异禀,早已踏入武者门槛。


    原以为在边军之中难逢敌手,没想到王戬仅凭外家拳法就能与她战到如此地步!


    两人你来我往,转瞬便过了近百招,竟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校场周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被这场龙争虎斗深深吸引。


    三百回合转瞬即过,两人额角皆微微见汗,但气势丝毫不减。


    长公主眼中战意更盛,她清叱一声,周身气息陡然一变!


    一股远比之前磅礴、凝练的气息自她体内升腾而起,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炼体二层!


    她终于动用了真正的武者力量。


    速度、力量、反应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


    掌风如刀,带着刺骨的寒意,直取王戬中路。


    王戬瞳孔微缩,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这股力量的层次。


    若他动用《龙象决》内力,自然不惧,甚至能稳压一头。


    但他心念电转,此刻暴露实力,绝非明智之举,尤其在场还有袁全那双阴冷的眼睛盯着。


    面对长公主这骤然凌厉的攻势,王戬故作凝重,招式转为守势,看似艰难地格挡了几招。


    卖了个破绽,被长公主一掌印在肩头,踉跄后退了七八步,方才稳住身形。


    他拱手道:


    “殿下武功高强,末将输了。”


    长公主缓缓收势,周身那凌厉的气息也如潮水般退去。


    她看着王戬,目光深邃,仿佛要看穿他是否真的尽了全力。


    片刻后,她嫣然一笑,那一笑驱散了所有的肃杀之气,显得明媚而真诚:


    “王佥事过谦了,能以寻常武技与本宫战至如此境地,已是难得!悍卒之名,当之无愧!我大夏边军有将如此,实乃幸事!”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


    校场周围顿时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既为长公主的巾帼英姿,也为王戬虽败犹荣的强悍。


    然而,在人群后方,袁全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校场。


    他远远地看着场中的王戬,眼神阴晴不定,手指下意识地捻动着。


    长公主炼体二层的实力在他意料之中,但这王戬……


    能以纯外功与动用内劲的长公主周旋三百回合,最后看似惜败,这份实力和潜力,让他感到了极大的威胁。


    此子,绝不能留!


    他心中杀机更盛。


    ……


    剑门卫所,长公主驾临,整肃军纪,擢升赵德昌,虽未能将王戬推上军侯之位,但也稳住了剑门卫所的局势,暂时压制了袁全的气焰。


    卫所上下,军心稍定,正逐步从内乱的阴影中恢复。


    这一日,天色阴沉,朔风凛冽。


    长公主正在节堂与赵德昌、钱千里等将领商议防务,袁全也阴着脸坐在一旁。


    王戬作为佥事,亦列席末位。


    突然。


    呜呜呜……


    凄厉急促的警号声毫无征兆地划破长空,


    一声紧过一声。


    瞬间传遍了整个剑门卫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