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5章 科考结束,秦昊授官

作者:心急火燎的幻影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见众人无异议,秦昊颔首,随即目光扫向名单后方:


    “其余进士,由吏部依其殿试策论所显专长考核,分派至六部观政或外放州县任职。


    务求人尽其才,尤其是……”


    他手指点向名单最末处,“如黄巢这般寒门出身、年齿稍长,又深知民间疾苦者。


    可酌情授予能施展其才的实职,不必拘泥于科考名次。”


    “臣等明白!”


    顾之江、陈平、荀壹三人齐声应道。


    旨意很快拟就发出。


    另一边,黄巢正在士子驿馆中纠结自己的任职去向,门外忽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他慌忙深吸一口气,理了理身上略显陈旧的衣衫,这才快步上前开了房门。


    门外站着一名身着皂色吏服、面带谦恭笑容的胥吏,手中捧着一应文书。


    “有劳官差了。”


    黄巢侧身将人请进,心中不免忐忑。


    自己既是 “最后一名”,不知会被派往何处。


    胥吏办事利落,一边请黄巢核对姓名、籍贯,一边笑着恭维:


    “黄老爷真是贵人之相,此番高中进士,前途不可限量。


    按制,新科进士需在吏部登记造册,等候铨选。


    不过您放心,如今秦王殿下主政,最是器重实干之才,断不会让诸位久等。”


    黄巢点头应着,心中稍稍安定。


    待手续办毕,胥吏又叮嘱:


    “近日会有吏部官员召集诸位进士,讲解为官之道与朝廷法度,具体时间、地点,会再行通知。


    还请黄老爷这几日暂留客栈,莫要远行。”


    送走胥吏,黄巢望着手中的官凭文书,那枚鲜红的官印灼灼其华,真切地提醒着他:命运已然改写!!!


    他走回桌前,目光落在信纸角落的墨点上,略一思忖,提笔在空白处续写道:


    “…… 吏部文书已至,不日便将授官。


    夫人勿念,一切安好。


    此番得沐皇恩,某必当勤勉任事,不负平生所学,亦不负殿下革新之德政……”


    次日早朝,乾元殿内。


    秦昊的手指在任职名单上缓缓移动:


    “卢靖,授参军之职,即刻入军参赞军政。”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赐紫金鱼袋,准其随时递牌子觐见。”


    参军一职品级虽不高,但 “参赞军政” 的权责可大可小。


    再加上 “随时觐见” 的特恩,其地位之超然,殿内诸臣心中顿时了然。


    这是秦王要让其培养成为新的重臣啊。


    “王砚之!”


    秦昊的目光移向榜眼之名,“授河东长宁府新县知县,即日赴任。


    替本王转告他:新县积弊,本王知晓。


    予他一年时间,我要看到‘均田’之策初见成效、民有所安。


    若有难处,可直奏本王;但若是畏难不前或行事乖张,亦必重惩。”


    荀壹躬身应道:“殿下圣明。王砚之正需此等艰难差事加以磨砺。


    臣会选派干练佐吏,辅佐其赴任。”


    秦昊颔首,又将目光扫过探花及其他名列前茅者,作出安排。


    或入翰林院观政,或派往六部学习,或外放富庶之地任县令。


    皆依其殿试表现与文章风格量才录用。


    最后,他的手指落在了名单末尾。


    “黄巢……”


    秦昊对这个名字印象自然是非常深的。


    他的《不第后赋菊》中的那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后世,只要是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的东西。


    当然,在后世还被人调侃,对着族谱砍的男人。


    不管两人是不是同一人,秦昊也不想赌,刚好这家伙也有上榜的资格,便没让这家伙落榜。


    “其殿试策论虽中规中矩,但字里行间透着历经挫折后的沉韧。


    文章质朴,言及地方胥吏之弊与小民生计,颇有些见地。此人似是多次应试?”


    顾之江忙回禀:“殿下明鉴。


    黄巢乃京东路人氏,今年三十有九,此前曾三次应文举、一次应武举,皆未得中。


    此次恩科,他自县试、府试、院试至乡试一路过关,终在会试名列榜尾,殿试亦属丙等。”


    “屡败屡战,心志可嘉。”


    秦昊沉吟片刻,“其既熟知地方庶务,便不授京官了。


    让他去个能做事的地方。


    京西路蕲春县,县丞一职可还空缺?”


    蕲春县虽非穷县,却因水网密布,漕运、农事、治安皆颇为复杂。


    县丞佐理政务,正是能接触实际事务的职缺。


    荀壹略一思忖,回道:“回殿下,蕲春县丞之位确有空缺。此职正可发挥其所长。”


    “好。”


    秦昊颔首,“即授黄巢蕲春县县丞,令其即刻赴任。


    替本王转告他:莫要因名次靠后而气短,本王要看的,是他治理百姓的实绩。”


    “臣等遵旨!”


    任命经由吏部很快正式下达。


    当黄巢接到授官文书,看清 “蕲春县县丞” 几字时,心中百感交集 。


    县丞虽为佐贰官,品级不高,却是实实在在有职有权的实缺,更能直面民生疾苦。


    尤其这是秦王殿下亲定的任命,其中的期待与机会,他如何能不懂?


    黄巢紧紧攥着文书,对着皇宫方向深深一揖。


    另一边,王砚之接到 “新县知县” 的任命时,眼中瞬间燃起熊熊斗志。


    他早听过新县积弊之深,可这正合他意。


    若无艰难,何以践行抱负?何以报效殿下知遇之恩?


    他几乎立刻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奔赴那处 “积弊已久的硬骨头”。


    卢靖的反应则最为平静。


    参军之位本在他意料之中,紫金鱼袋与随时觐见的恩宠虽略出意料,也只让他深邃的眼中闪过一丝波澜。


    他谢恩后,便安静收拾起简单行囊,安排好儿女后。


    当日便搬入军中安排的住所,翻起秦王令人送来的军政卷宗,迅速进入了角色。


    新科进士们如同新鲜血液,被迅速注入大乾王朝略显沉滞的肌体。


    有人意气风发,有人谨小慎微,亦有人观望忐忑。


    但无论心境如何,他们都清楚地感受到。


    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时代,正随他们的赴任,在帝国各处悄然开启。


    黄巢离京那日,天刚蒙蒙亮。


    他婉拒了王砚之等人相约同行的好意,只雇了一辆寻常骡车,载着几箱书与简单行囊,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喧嚣的京城。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辘辘声响在清晨的街巷中格外清晰。


    他回头望了眼巍峨的城墙,心中没有多少留恋,只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沉甸甸的责任感。


    蕲春县,将是他人生真正的起点。


    而在他身后,京城的风云并未因科举落幕而平息,反而因这批新官的到来,酝酿着更深层次的变动。


    长春宫内,林晚听着芍药汇报新科进士的任职去向,尤其听到卢靖被特许随时觐见时,她轻轻抚过身旁小皇帝的柔软发顶,唇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秦王殿下,倒真是求贤若渴。”


    她轻声呢喃,目光似穿透殿宇重重帘幕,望向更远的未来:


    “也好,这潭水越浑,才越有意思。”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