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章 花楼织机和开垦田地

作者:凶名赫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造织机的事,陈远没有多做解释。


    只是让李村长去县衙花几百文弄了个商贴,这是开工坊的凭证。


    然后又让张大鹏和侯三去寻有手工的木匠,不需要技艺高超,能刨木头,造木条就行。


    最后,陈远又在村里转悠,花钱从几户人家手里,买来了几台破旧的纺车。


    纺车的功能是将沤好的麻,弄成麻线。


    改良无需太多。


    只需要加上了几个轮轴和传动装置,就可以变成了一次能同时纺出好几根麻线的“多轮纺车”。


    效率,直接翻了好几倍!


    而这,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的重头戏,是织机。


    大周朝的织机,还停留在华夏汉代前,斜织机的水平。


    一人一机,效率低下,能织出的花样也极为有限。


    陈远要造的,是花楼织机!


    这是一种结构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织布机,是华夏古代最先进的织布机之一。


    它需要两人协作织布。


    一人在下引梭打纬,一人高坐花楼之上,提拉花束综,控制经线开口。


    虽然花楼织机的操作人员增加了一人,但是织制花纹的效率和织物水平都大大提高了。


    根据史料记载。


    花楼织机大约在唐代晚期亦已出现,可名气却在宋朝才达到顶峰。


    最大的花楼织机,一共有多达1800个构件,适应大型、复杂、多彩、各种织物纹样的织造要求。


    陈远自然不是要造这种大家伙。


    那东西太超前,也太复杂。


    他要造的,只是一个简化版的小花楼织机。


    织不出大型复杂的布匹是没错,但对付民间市场,足够了。


    当然。


    单单是小花楼织机,也不够。


    织机的关键零件,是织布的投梭。


    对此,陈远也进行了改良。


    虽然因为材料限制,造不出带弹簧的,无法达到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飞梭。


    但经过巧妙的结构调整,效率也远非现在的投梭可比。


    ……


    夜里。


    在滋润了叶家三女,让她们沉沉睡去后。


    陈远进入了随身小空间。


    摊开纸张,开始绘制图纸。


    整体的花楼织机绘制,并不算难。


    真正麻烦的,是为了保密,他不能把完整的图纸拿出去。


    必须将一台织机,拆分成上百个独立的零件,分别画出来,再打乱编号,交给不同的木匠去做。


    这样一来。


    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这些零件拼起来会是个什么东西。


    这工作量,是巨大的。


    而且,这个世界的度量衡,与他所知的完全不同。


    一尺,一寸,都需要重新换算。


    好在他有那个无限电量的平板,里面的“计算器”功能,成了此刻最大的助力。


    一个个零件,一条条木杆,在他的笔下逐渐成型。


    每一个榫卯的位置,每一个孔洞的大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饶是如此。


    也足足花了五六个时辰的时间,才将所有图纸绘制完成。


    ……


    第二天。


    侯三和张大鹏领着十几个木匠来到了工坊。


    这些木匠大多是附近村子的,手艺平平,平时也就接些修补桌椅,打制农具的活。


    一听说东溪村这边有大活,按件计钱,工钱给得痛快,便都赶了过来。


    陈远将那些画好的图纸,分发下去:


    “每张图纸上都写着尺寸,你们要做的,就是按照图纸,回去后,把这些木条零件给我分毫不差地做出来。”


    木匠们接过图纸,一个个都看傻了。


    “陈伍长,这是啥玩意儿?”


    “一根长杆上凿了十几个不对称的孔,这能干啥?”


    “陈伍长,您这画的是不是太……笼统了?连个整体的样子都没有,我们怎么做?”


    “别问那么多,照着做就是了!”


    张大鹏在一旁吆喝着:“伍长给钱爽快,好好干活,少不了你们的工钱!”


    陈远也道:“只要你们做的好,做的精,我还会另外给予奖赏!”


    一听做的好,除了工钱,还有赏钱拿。


    工匠们纷纷咬牙应道:“好嘞。”


    付了定金后。


    这批工匠便赶忙回各自村里,寻找合适的材料开工了。


    当然。


    最关键,最核心的几个零件。


    陈远并没有拿给这些个工匠。


    而是交给了侯三和另外几个东溪村本村的汉子。


    他亲自守在旁边,指导他们如何开凿,如何打磨。


    ……


    陈远的第一批计划,是十台小花楼织机。


    因为只是打造零件。


    而非请人建造并组装整机,成本被压到了最低。


    一台织机的木料和人工成本算下来,竟然只要一贯钱左右。


    十台,便是十贯钱。


    庙会上赢来的钱,还没捂热,转眼又花了个七七八八,只剩下个零头。


    陈远把这事告诉叶家三姐妹时。


    叶紫苏只是“啊”了一声,瘪了瘪嘴,便没说话。


    叶窕云和叶清妩,则只是安静地听着。


    似乎已经习惯了钱财来去匆匆。


    她们不懂怎么造织机。


    但她们知道,夫君是在做大事。


    只要是夫君的决定,她们都支持。


    ……


    织机的零件制作,需要七八天时间。


    这段日子,陈远也没闲着。


    他指挥着村里的男人们,在工坊旁挖了个大池子,上面再盖一间屋子,用来沤麻。


    弯柳村那边。


    柳二郎身体好了许多,柳家已经悄悄地去山谷里收割野生的苎麻,第一批已经运了过来。


    与此同时。


    陈家的另一件大事,也提上了日程。


    开垦。


    清晨,天光微亮。


    陈远牵着那头精神抖擞的大黄牛,身后跟着叶家三姐妹,来到了溪边那四十亩田的地头。


    这是分到他们名下,真真正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


    三姐妹看着眼前这片广阔而荒芜的土地,脸上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和期待。


    “好大啊……”


    哪怕已经多次见过,叶紫苏还是忍不住感叹。


    叶清妩冰冷的脸上,也难得地出现了一丝松动。


    叶窕云更是走上前,弯腰抓起一把泥土,紧紧地攥在手里。


    有了地,就有了根。


    陈远将牛套上犁,他自己则扶着犁把。


    这些日子喝井水,吃空间里的瓜果,他的力气早已今非昔比,扶着沉重的木犁,毫不费力。


    他回头,看着身后的三女。


    “准备好了吗?”


    三女重重地点了点头。


    陈远一笑,扬起鞭子在空中甩了个响。


    “驾!”


    大黄牛发出一声哞叫,迈开四蹄,那坚硬的土地,瞬间被犁铧破开,翻出新鲜的泥土气息。


    四十亩田地,对于任何一户农家来说,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但陈远有力气,牛更有力气。


    叶家三姐妹跟在后面,负责将翻开的大块泥土敲碎,播撒种子。


    虽然姿势笨拙,却干得格外认真。


    陈远看着她们沾满泥土的脸蛋和兴奋的眼神,心中也是一片温热。


    这次播种的种子,他早就动了手脚。


    提前在随身小空间里,用那神奇的井水浸泡过。


    这些日子。


    陈远已经发现了小空间的更多神奇作用。


    种在里面的东西,生长速度快得惊人。


    而且完全无视季节和温度,夏天的西瓜,秋天的橘子,冬天的樱桃,竟然能同时挂果。


    外界的植物,只要在空间里过一遍,浸泡过神奇井水,就能得到改良。


    而这批浸过神奇井水的种子种下。


    等到收获那天,怕不是会有杂交水稻的效果?


    陈远已经开始想象,当三女看着那远超常人想象的麦穗,会是何等惊掉下巴的表情。


    一连三天。


    当最后一粒种子被埋入土中。


    四人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片被整治得整整齐齐的田地,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就连一向清冷的叶清妩,眼角眉梢都带着藏不住的欢喜。


    叶紫苏更是玩心大起,抓起一把泥巴,笑着闹着,往叶窕云脸上抹去。


    姐妹两在田间追逐打闹起来。


    田间地头。


    顿时响起了一片笑闹声。


    陈远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笑容,抓起一把泥巴也加入了战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