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7章 四州易主

作者:住在月亮上的嘟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汉军大败北齐主力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在中原大地上飞速扩散开来。


    原本还在观望的北周刺史、守将们,此刻都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


    兖州·濮阳城下


    杜朔周率领的一万汉军铁骑,行动迅捷如风,数日间便已兵临濮阳城下,将这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赤色的汉军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精锐骑兵来回奔驰扬起的尘土,给城头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濮阳城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曾被贬黜、如今仅为一名校尉的权景宣,与副将王轨一同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军容鼎盛的汉军,面色凝重。


    “权将军,”王轨的声音带着苦涩和无奈,“城内满打满算,不到五千州兵,甲胄破旧,箭矢不足十日之用。汉军皆是百战精锐,装备精良,韩刺史又是文人,这城……如何守?”他转过头,看着权景宣布满风霜的侧脸,“杜朔周是高昂带出来的悍将,勇猛异常,我们绝非对手。”


    权景宣眉头紧锁,手指紧紧攥着冰凉的城墙垛口,他何尝不知形势危如累卵?但他心中仍有纠结:“王将军,你的意思……是开城投降?”


    王轨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将军,宇文泰为了安抚反复无常的侯景,不惜将我们这些老部下贬官夺职,何曾念过旧情?如今周室倾颓在即,我们何必为他殉葬?城中将士皆有家小,何必让他们白白送死?”


    权景宣沉默了许久,望着远处汉军阵营中猎猎飘扬的“杜”字帅旗,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长叹一声:“唉……陛下(宇文泰)虽待我等凉薄,但终究有君臣之名。若一仗不打,便拱手献城,我权景宣心中……实在有愧啊!”他是个传统的军人,将荣誉看得极重。


    王轨知道这位老上司的脾性,想了想,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将军,既然不愿不战而降,又知守城无望,徒增伤亡……不如,我们向汉军提出斗将吧?凭将军的武艺,或可一搏。若胜,或能逼退汉军,至少能提振我军士气;若败……我们也算尽忠职守,对得起朝廷了,届时再降,将士们也无话可说,也能免去百姓围城之苦。”


    权景宣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保全名节、又能避免大规模流血的办法。他重重一拍城墙:“好!就依王将军之言!我这就写下战书,与那杜朔周阵前决斗,以定兖州归属!”


    很快,战书送至汉军营中。杜朔周接到战书,朗声大笑:“好个权景宣!是条汉子!本将军准了!”他出身悍将高昂麾下,深受高昂影响,最欣赏这种直来直去的武人作风,同时也对自己苦练多年的武艺极具信心。


    次日清晨,濮阳城外,两军对垒。权景宣全身披挂,手提长刀,出阵挑战。杜朔周亦策马而出,手持一杆浑铁点钢枪。


    “权将军,请了!”杜朔周抱拳行礼。


    “杜将军,得罪了!”权景宣回礼,随即催动战马,挥刀直取杜朔周。


    两人顿时战作一团。权景宣刀法沉稳老辣,经验丰富;杜朔周则枪法迅猛凌厉,正值壮年,更兼得到过高昂的悉心指点,技艺精湛。刀来枪往,寒光闪烁,战马盘旋嘶鸣,双方士卒擂鼓助威,声震原野。


    转眼间四五十回合过去,两人竟斗得旗鼓相当。但权景宣渐渐感到吃力,他手中的长刀年久失修,刃口已有细微缺口,在与杜朔周那杆由汉军工匠精心打造、韧性极佳的点钢枪多次硬碰硬后,缺口不断扩大。杜朔周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故意引导对决,一次次精准地猛击权景宣刀身上的薄弱之处。


    “铛!”又是一次剧烈的碰撞,权景宣手中的长刀终于不堪重负,从中断裂!权景宣虎口崩裂,整个人也被巨大的力量震得失衡,惊呼一声,跌落马下。


    杜朔周并未趁势取他性命,勒住战马,枪尖遥指:“权将军,承让了!”


    权景宣躺在地上,望着湛蓝的天空,心中一片释然。他挣扎着爬起来,掸了掸尘土,对着杜朔周拱手,坦然道:“杜将军武艺高强,兵器精良,权某输得心服口服!愿赌服输,濮阳城……归降了!”他转身,对城头高声喊道:“开城门!迎王师入城!”


    至此,兖州重镇濮阳,兵不血刃,落入汉军之手。


    ---


    豫州·悬瓠城外


    几乎在同一时间,侯莫陈崇率领的另一路汉军也抵达了豫州治所悬瓠城。然而,与预想的守城待援不同,汉军刚刚扎营,城门便打开,守将王雄仅率百余骑,径直来到汉军营前求见。


    侯莫陈崇心中诧异,命人放王雄入帐。


    王雄进入军帐,不卑不亢,对着侯莫陈崇拱手道:“侯莫陈将军,久仰大名。如今汉军势大,周室颓危,王雄虽位卑,亦知大势不可逆。”


    侯莫陈崇不动声色:“哦?王将军既知大势,为何不直接献城投降?”


    王雄正色道:“将军明鉴。王雄出身寒微,得宇文泰陛下赏识,方有今日。陛下知遇之恩,不敢或忘。若是不战而降,心中难安,亦恐天下人耻笑。”他顿了顿,提出一个惊人的请求,“王雄愿率麾下这百名弟兄,与将军麾下百人,于城外平原列阵一战!若王雄败,悬瓠城双手奉上,绝无怨言!若侥幸得胜……还请将军退兵,容我王雄为宇文氏尽最后一份心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这话说得坦荡,明知胜算渺茫,却仍要尽忠,令人动容。


    侯莫陈崇看着眼前这个面容坚毅、眼神清澈的将领,心中暗自点头。他思考片刻,中原历经战乱,民生凋敝,若能以极小的代价拿下豫州,避免攻城战造成的破坏,汉王定然欣喜。而且,此举也能彰显汉军的宽容与大度。


    “好!”侯莫陈崇慨然应允,“王将军忠义可嘉,本将军成全你!就依你之言,百人对百人,一战定豫州归属!”


    次日,悬瓠城外的平原上,两支小部队列阵相对。侯莫陈崇精心挑选了五十名精锐的玄甲重骑和五十名轻骑。而王雄一方,则只有三十名骑兵,五十名长矛步兵,二十名弓弩手,装备明显逊色。


    战斗号角吹响。侯莫陈崇采取鹰翔阵,轻骑两翼散开,以弓箭袭扰,自己亲率五十名玄甲重骑,如同钢铁洪流,直扑王雄的核心长矛方阵。


    玄甲重骑人马俱披重甲,冲锋起来地动山摇。面对这排山倒海般的冲击,王雄军中的步兵们未战先怯,面露恐惧,阵型开始松动。王雄大声呼喝,试图稳住阵脚,但为时已晚。


    “轰!”玄甲骑枪如同热刀切黄油般顺滑,瞬间撕裂了单薄的长矛阵线,惨叫声此起彼伏。王雄亲眼目睹了汉军重骑无可匹敌的冲击力,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烟消云散。他长叹一声,扔下手中兵器,高喊道:“停手!我们输了!王雄……愿降!”


    侯莫陈崇勒住战马,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的战场和面露绝望的王雄,沉声道:“王将军已尽忠职守,无须自责。随我入城,安定民心吧。”


    豫州,也随之易主。


    ---


    与此同时,黄法氍和王僧辩率领的汉军骑兵,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进入了梁州、宋州地界。北齐主力覆灭的消息早已传遍,北周在此地的统治本就薄弱。梁州刺史唐瑾和宋州刺史王庆,深知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保全一城百姓和自身性命,在汉军兵锋抵达之前,便已纷纷派人送上降表,举旗归顺。


    至此,从杜朔周出兵算起,不到短短十天,北周在黄河以南的近半国土,几乎传檄而定,尽数并入汉国版图。汉军的兵锋和威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


    而在南线的周国都城许昌城内,气氛却与北方的“顺利”截然相反,一片愁云惨淡。


    北周皇帝宇文泰躺在病榻上,脸色蜡黄,额头上布满虚汗。不久前战阵上被冷箭射中的腰眼伤口,因为天气炎热和医疗条件有限,已经严重发炎化脓,带来持续的高烧和钻心的疼痛,让他彻夜难眠。


    每当剧痛袭来,他都死死咬住被角,不让自己发出痛苦的呻吟,以免动摇军心。但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北齐高欢惨败,河北震动;汉军分兵,兖、豫、梁、宋诸州或降或破,中原腹地已然易主……许昌,这座他原本意图作为基地的坚城,此刻却成了被八万汉军团团围困的孤岛。


    城外,汉军连营数十里,旌旗蔽日,操练之声隐约可闻。贺拔岳和慕容绍宗这两位汉军名将,像最有耐心的猎人,正有条不紊地收紧着包围圈。


    宇文泰望着窗外昏暗的天空,心中充满了不甘、愤怒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悔恨。他苦心经营的局面,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腰间的剧痛一阵阵袭来,仿佛在提醒他,不仅江山危殆,连他自己的性命,也如同这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刘璟……贺拔岳……”他喃喃自语,声音虚弱却带着刻骨的恨意,“朕……还没有输!”


    喜欢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请大家收藏:()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