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6章,风起离京(2)

作者:幸运的七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臣(学生),参见圣上!”


    陆尺与魏子说跟随御林军统领杜康步入乾清宫内殿,淡淡的药味迎面扑来。


    永兴帝靠在龙榻上,脸色虽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沉静如水。


    他微微抬手:“平身吧。”


    “谢陛下。”


    两人起身,垂首而立。


    永兴帝的目光先在陆尺身上停留片刻,开口赞道:“陆尺,你今日于公堂之上自证冤屈,又于危难之际奋勇救驾,实在功不可没。”


    说完,他又看向那青衫的少年。


    “魏子说,你于万邦大朝会上,以新算学连破东瀛难题,为大离赢得琉球、冲岛等四处要地,扬我国威,亦是功劳不小。”


    说到这里,永兴帝顿了顿,才又继续开口:“你二人皆有大功于朝,朕向来赏罚分明。


    说吧!想要什么赏赐?今日但有所求,只要合乎情理,朕皆可应允。”


    此言一出,侍立在旁的陆千重眼角抽动,暗道这位帝王可真是老奸巨猾。


    恐怕他早就猜到自己儿子和妻侄想做什么,如今再来一手空手套白狼,连奖赏都省了。


    楚飞鸿与张皇后则是面带忧色,这是莫大的恩宠,但也伴随着风险。


    魏子说与陆尺对视一眼,眼中皆有决然。


    魏子说深吸一口气,率先上前一步,再次躬身,声音清晰而坚定:“回陛下,学生不敢求金银厚禄,唯有两个心愿,恳请陛下成全!”


    永兴帝颔首:“讲。”


    魏子说再次深吸一口气,“第一个心愿,学生祖父魏文远年事已高,但身陷囹圄多年,如今病弱无力。恳请陛下准其出狱养病。”


    魏子说目光灼灼,言辞恳切。


    “其二,五年前太子殿下中毒一案!魏家绝未勾结任何人,学生愿以此番功劳,换一个水落石出的机会!”


    他话音刚落,陆尺也紧接着躬身道:“陛下,臣与表弟同心。臣亦无需其他赏赐,只求参与查案,找出毒害太子的真凶,以慰母亲在天之灵,也算略尽人子孝道!”


    两人说完,殿内一片寂静。


    陆千重眼神复杂,尽管明白永兴帝肯定会答应,但看到曾经那个不学无术的儿子真的走到了今日这一步,他只有满心的欣慰。


    楚飞鸿则面露忧色,中毒一案牵扯甚广。其中涉及储君和当年诸多重臣的悬案,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


    永兴帝面沉如水,并没有立刻答应两人。


    “你们可知重查此案,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听闻此言,陆尺与魏子说再行对视一眼,异口同声说道:“臣(学生)甘愿冒险!”


    永兴帝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光芒,随即缓缓点了点头:


    “好!朕准了。”


    简单的三个字,在魏子说和陆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两人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龙榻上的帝王。


    永兴帝见两人表情,不由轻笑:“魏文远年迈,准其即日离狱,于魏家老宅安置,着太医院派人照料。”


    两人闻言,皆是喜色更盛。


    永兴帝目光盯着他们,稍作沉思开口:“魏子说,你才华卓越,于算学一道更是惊才绝艳。朕特赐你同进士出身,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之职,入翰林院行走。”


    “谢陛下,臣定当不负所学,鞠躬尽醉!”大概是封赏来的太突然,魏子说愣了半晌才下跪谢恩。


    大殿几人也都是面露惊讶,魏子说未经科举直接入翰林院,这可是特别的恩宠。


    翰林院更是朝廷储才之所,虽然翰林院编修只是正七品的小官,可却有机会接近权力中心,日后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封赏完魏子说,永兴帝目光又落在陆尺身上。


    “你小子机敏果敢,正好大理寺左少卿一职空缺,你便暂代此职吧!官职暂定正五品,另赐你宫中行走令牌,可随时入宫奏对。”


    此话一出,几人面色更惊。


    大理寺左少卿可是正四品的官职,放在离京也是排的上号大官了。


    尽管暂代降了一品,但也是从未有过直接提拔的前例,由此不难看出这位帝王对这位勇冠候世子的看重。


    “谢陛下!臣定当不负厚望!”


    永兴帝颔首,又继续说道:“朕命你二人,共同负责五年前太子中毒一案!允你们调阅相关卷宗,询问涉案人员。务必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陆尺与魏子说强压住心中的激动与震撼,齐齐跪地谢恩。


    陆千重不觉老眼有些发酸,万邦大朝会之前他还担心陆尺会走不到这一步,可如今他真的做到了。


    但接下来路并不好走,陆千重很清楚一旦触碰下毒案,那自己儿子便等于卷进了朝堂这片大漩涡。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为他保驾护航。


    这一日,离朝皇帝被刺杀的消息如风一般传播,整个离京因搜捕东瀛刺客人心浮动。


    可不等他们安下心来,朝廷又连发出三道圣旨。


    第一道,万邦大朝会因刺杀案取消,诸国使团在查明真相前不得离京。


    同时将有镇西老将军亲自护送南国大儒欧阳穆的遗体返回南国,共同商议盟好之约。


    第二道,封赏大朝会以及护驾立功众人,其中陆尺与魏子说首当其冲,成为最热门新贵!


    第三道,则是由新任大理寺代少卿陆尺重查五年前名动离京的下毒案。


    这三道圣旨,可谓每一道都能掀起轩然大波,原本平静的离京似乎从这一日起变得有些不同了。


    鸿胪寺驿馆内,阿依慕莲拖着下巴盯着手中的画像,似乎是下了某种决心。


    北绒太子拓跋巴图享受着侍女的按捏,脸上的笑意毫不掩饰。


    金阙楼不知何时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热闹,文人商贾为了得见花魁如是姑娘一面个个豪掷千金,纸醉金迷。


    而在三层的雅阁,一只白猫“喵喵”的叫着,矫健的脚步穿过一层层半透明的纱幔,向着那绣有百花齐放的半透明屏风走去。


    屏风后丝丝白烟不断升腾,“哗哗”的水声与一道曼妙的身躯交织在一起。


    露天茶馆的说书人口若悬河戏说着大朝会的奇闻趣事,而在对面的酒楼,腰挎竹剑的青年半依在窗边,伸手抓住了一片随风飘来的枯叶。


    凝视良久,那张玩世不恭的脸上浮现一抹冷笑,又将那片枯叶抛了出去。


    “起风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