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一起喝杯茶去?”
书局里的交流刚结束,不仅定了书局名字,陈林还露了回脸。
更意外的是,他听到几个似在历史书上见过的名字,悄悄记在心底——这些人现在虽难堪大用,未来却必定是推动民族进步的栋梁。
完了,他唯独约了杨坊,因为杨坊和这里的年轻人不一样,不属于这个纯粹的学问圈子。
两人走进书局的小会客室,木窗敞开着,飘进几分院外的草木香。
陈林亲手给杨坊倒了杯热茶,雾气袅袅绕着杯沿。
他也给自己倒了一杯,却没先开口,只盯着杨坊的脸,眼神里带着审视。
杨坊攥了攥手,终于放下纠结,抬眼时语气格外坚定:“陈先生,我想好了,辞了仁记的活,以后跟着您干。”
“杨先生可想清楚了?”陈林放下茶杯,苦笑着摇头,“我现在可是穷得叮当响。”
“我知道。”杨坊立刻接话,眼神亮了亮,“租界的建筑公司是您的,川沙还建了工厂,收了好多流民。就冲这份魄力,我才决定追随您。”
他没提陈林和顾家、吴云、宫慕久的关系,可那层隐性的人脉,其实也是他动心的原因。
陈林挑了挑眉,语气带了点赞许:“看样子,杨先生做了不少功课。”
“那我也不拐弯抹角了。”陈林身子微微前倾,“您过来,就是咱们这边的二号人物。建筑公司和工厂区都有负责人,却没人能总览全局。我是个懒人,不想把精力耗在这上面。”
其实他早想找个职业经理人当总经理,自己退到幕后做董事长,好有更多时间做别的事。
“杨某定鞠躬尽瘁……”杨坊腾地起身,拱手欲言,语气满是郑重。
陈林却抬手打断他:“我只要你尽心做事就行。你现在加入,也是公司创始人,跟老韩他们一样,我给你一部分原始股。数量不多,但将来,这股份的价值可就不好说了。”
“这……这如何使得?”杨坊愣住了,手还僵在半空——他从没听过招员工还送股份的道理,语气里满是错愕。
“怎么使不得?”陈林笑了笑,“握着原始股,你就是公司的主人了。杨管事,不,杨经理,接了公司事务,你有什么打算?”
他直接抛出大问题,想看看杨坊到底有没有真本事,是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靠谱。
杨坊早有准备,不然也不会摸清陈林手下的产业。
他定了定神,条理清晰地说:“东家,您要立自己的商号,名号必不可少。可您现在的产业太散,没个统一名号,今后跟人做生意,人家认谁?”
陈林手下最大的两块业务,一是建筑公司,二是陈家湾工业区,要统一管理,总得有个对外的招牌——就像顾家的“顾丰盛丝行”,还有泰记、福记那样,要么用吉利字,要么带家族姓。
“就叫‘立华实业’吧。”陈林没多想,直接定下名字。
“实业?”杨坊皱了皱眉,语气里满是疑惑,没听过这个说法。
陈林放下茶杯,语气沉了沉,第一次在杨坊面前表露心迹:“实业者,西人把农、工、商都算在里面,讲究大农、大工、大商。杨先生该看到,洋人靠工业造坚船利炮,轰开咱们的国门,再这么下去,国家迟早要完。我建实业,其实是为了将来能富国强兵,抵御洋寇。”
杨坊心里一震——他知道陈林野心大,却没料到这么大。
难不成,陈林想做朱元璋那样的人?
他压下念头,拱手叹道:“好一个大农、大工、大商!大东家这格局,杨某比不上。”
定了名号,杨坊又说出第二个建议,语气带着几分笃定:“大东家,您要建实业、快发展,最大的坎是资金。要解决资金问题,最快的办法是办钱庄——也就是洋人的银行。”
这话一出口,陈林都愣了,差点以为杨坊也是穿越过来的——这年头,没几个人能看清融资的价值。
“办银行得有大股本吧?”陈林追问,想听听杨坊怎么说。
杨坊摇头,语气很有把握:“也不一定。在杭州,几千两银子就能开个小钱庄,投入多少看规模。而且,以东家的人脉,完全能找人合作。”
“合作?”陈林挑眉,等着他往下说。
“对。”杨坊点头,掰着手指分析,“颠地洋行、顾家都能合作。顾家身家百万,您能说动他们得罪怡和洋行,说明您跟顾家关系不一般;您又是颠地洋行的买办,帮他们打理资金也没问题。咱们可以拉这两家,开个三方合伙的银行。到时候不光本地商人,洋行也愿意找咱们周转资金。”
这投名状,确实够分量。
陈林毕竟是理工男,之前压根没往这方向想。
一提到银行,陈林突然想到铸币——以自己的化学知识,用更少的白银仿制西班牙本洋,完全可行。
他心里拍了下大腿:该死,这才是最赚钱的行当!之前怎么没想到?真想抽自己一下。
“你的设想很好。”陈林肯定地点头,语气里带着认可。
在杨坊眼里,此刻的陈林一点看不出少年人的青涩,反倒比自己还老成,眼神里透着沉稳。
陈林话锋一转,语气又沉了沉:“但这事儿不好做。顾家跟我关系是不错,可更多是利益牵扯,要拉他们入伙,得给足够的好处。”
“颠地洋行现在状况不好,您该知道颠地先生生病的事,这时候他们拿不出多少钱。”
“咱们自己的资金也不充裕——您调查过,该清楚我摊子铺得太大。”
“这些我都知道。”
杨坊点头,语气却没放松:“但咱们的预期好啊!从来没人想过把这三方势力整合到一起,甚至没人能做到。只要把前景说清楚,就能说服更多人投钱。”
他顿了顿继续道,“就像您给颠地洋行大楼画的效果图,谁都不怀疑,大楼建起来真能那样。”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观察陈林,琢磨陈林的处事方式,摸透了他的路数。
陈林心里一动——在这个世界,最懂自己的,竟然是眼前这个中年男人。
他定了定神,吩咐道:“那这事儿就交给你办。需要我做什么,你出个方案。”
“另外,咱们的总部暂时放洋泾浜边上我家的祖宅,房子已经建好了,你回头跟老韩商量下,看需要添置些什么。”
陈林家原先的三间茅屋,现在已经改成了陈公馆。
主体是栋三层小楼,原本不大的院子,因为填了洋泾浜,往后扩了一大块。
院子周围盖了圈偏房,既像围墙,又能用来办公;主楼留给陈林自己住。宅子后方还有栈桥连到河边,能直接走水路进黄浦江——这样一栋带防御性的宅院,在乱世里,才能让人睡得安稳。
陈林和杨坊聊了很久,把立华实业的框架基本定了下来。
公司要学洋人公司的管理模式,设董事会定大事,下面是管理层;杨坊当总经理,负责组建具体的部门。
作为在洋行摸爬滚打多年的华人,没人比杨坊更适合这个岗位。
晚上,陈林回了工地边上的老住处休息。
刚推开门,就觉得不对劲——卧室平时都是胡三打扫,几乎没啥变化,今天怎么飘着一股清香味?
他赶紧摸出火折子点亮蜡烛,抬眼一看。
哎呦,我去,床上竟然躺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