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章 你家的田都交税了嘛?

作者:小小珍珠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陆渊抬起头,扫过那几名言官。


    “臣这里还有几笔,譬如,在通州隐匿水浇地八十顷地,在两淮侵占盐田二十亩的……这些数据,只是冰山一角。臣愚钝,不知这些无主之地,究竟是何人所有。”


    他顿了顿,将那几页纸缓缓卷起。


    “凡今日弹劾陆某者,敢问一句,你家的田,都交税了吗?”


    死寂。


    整个皇极大殿,落针可闻。


    方才还义愤填膺的王御史,此刻面如死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其他几名附议的官员,更是低着头,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


    他们弹劾的阵线,在这几句轻飘飘的问话面前,瞬间土崩瓦解。


    恐惧,在他们之间蔓延。他们不知道陆渊到底掌握了多少,也不知道下一个被念出来的,会不会就是自己的名字。


    钱峰气得浑身发抖。他怎么也想不到,陆渊会用如此阴损的招数。这不成文的规矩,竟被他如此赤裸裸地摆在了朝堂之上。他这是在掀桌子!


    “你……你血口喷人!这些都是你凭空捏造!”钱峰只能发出这样无力的嘶吼。


    “是不是捏造,派都察院的御史去查一查便知。”陆渊将卷轴递给旁边的太监,“陛下,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将这份名单,交由都察院彻查。若有一字虚假,臣愿受欺君之罪。”


    赵乾看着下方这戏剧性的一幕,终于开口。


    “不必了。”


    他站起身。


    “陆渊清查户部,是朕的旨意。谁敢阻挠,就是与朕为敌。此事,到此为止。退朝。”


    皇帝说完,径直离去,留下满朝文官,各怀心思。


    钱峰死死地盯着陆渊,那表情,是要将他生吞活剥。陆渊却看都未看他一眼,转身离去。


    杨相府邸,书房。


    杨相亲自为陆渊倒了一杯茶。


    “今日朝堂之事,做得漂亮。不过,老夫有一事不解。”杨相问道,“你既有那本账册在手,为何不趁势将钱峰一举扳倒?以他为首,彻查到底,岂不痛快?”


    陆渊喝了口茶,才缓缓开口。


    “老师,黑账是剑,但一剑杀了钱峰,只会让整个勋贵与士绅集团同仇敌忾,将我视作死敌,拼死抵抗。到时候,新政推行,将步步维艰。”


    杨相的动作停住了。


    “现在,”陆渊放下茶杯,“这把剑,悬在了他们每个人的头上。他们不知道剑什么时候会落下,也不知道会落在谁的头上。他们会互相猜忌,互相恐惧。为了自保,为了不让那把剑落在自己头上,就会有人来向我们‘投降’,主动割肉,换取平安。”


    他的话语平静,却透着一股让人心悸的洞察力。


    “杀一人是下策,用一本账,撬动一个阶层,让他们自相残杀,方为上策。”


    杨相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久久没有说话。他原以为陆渊是一柄锋利无匹的刀,现在才发觉,他更像一个执棋的人。


    当天下午,陆渊刚回到自己的院子。


    一名陌生的仆从便上前递上了一份请柬。


    “陆大人,我家主人,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大人,邀您今夜过府一叙。”


    陆渊接过请柬。他注意到,在请柬下方,还压着一张小小的纸条。


    他展开纸条。


    上面没有多余的字,只记录着一个案卷的编号,以及一句话。


    “周御史之子,景泰三年,于江南任上,侵占民田三十顷,卷宗存于都察院南阁三号架。”


    又一条大鱼,自己送上门来了。


    御书房内,空气凝滞。


    皇帝赵乾坐在书案后,杨相与张居正分坐两侧,三人面前的茶水早已失了温度。


    陆渊垂手立于殿中,安静等待着。


    半个时辰前,他将一份完整的户部清查总册,以及一份名为《一条鞭法疏》的奏折,呈了上去。现在,君臣三人已经看完了。


    没有人说话,这种沉默比任何喧哗都更具重量。


    殿门被内侍轻轻推开,一身侯爵朝服的镇北侯陆战,迈步走了进来。


    他没有看陆渊,径直走到御前,行礼。


    “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赵乾抬起手,指了指桌案上的奏折。“侯爷看看吧。”


    陆战上前,拿起那份《一条鞭法疏》,一目十行地扫过。


    他看得很快,但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起伏,仿佛看的不是一份足以撼动国本的变法纲领,而是一份寻常的请安折子。


    他放下奏折,转向皇帝。“陛下,臣看完了。”


    “侯爷觉得如何?”赵乾问。


    “荒唐。”陆战吐出两个字。


    他转向陆渊,这是他进殿后第一次正视这个儿子。


    “祖宗之法,行之百年,自有其道理。税制虽繁,却能因地制宜。官绅一体纳粮,更是动摇国本之举。大夏的士绅,是朝廷的基石。边镇的军功勋贵,是社稷的屏障。新法一出,基石动摇,屏障自危,此非强国之道,乃是自毁长城之举。”他的话语不疾不徐,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听上去并非为了私利,而是全然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量。


    杨相想要开口反驳,却被张居正一个手势拦下。


    他们都清楚,这种级别的辩论,只有陆渊自己能应对。


    皇帝赵乾的指节,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他确实产生了犹豫。


    陆战的话,击中了他作为帝王最深的忧虑,那就是稳定。


    陆渊没有与他辩论祖宗之法,他只是对着皇帝躬身。“陛下,臣另有一物,请陛下御览。”


    “呈上来。”


    陆渊没有拿出卷轴,而是对殿外的内侍点了点头。


    两名小太监吃力地抬着一个巨大的卷轴走了进来,在御书房中央的地板上,缓缓展开。那是一张前所未有的图。


    一张足有一丈长,半丈宽的巨大图纸。


    《大夏财政流向与亏空图》。图纸以大夏疆域为底,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着钱粮的流动轨迹。黑色的线条,代表着从百姓手中征收的税粮,它们从帝国各处汇聚,最终流向京师国库。


    但这些黑色的线条,在离开州府之后,就变得越来越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